【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報道,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3日發表文章,強調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官方媒體近日突然密集發聲力挺改革,表明改革成為即將召開的「兩會」的重要話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今年是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發表推進改革的南方談話20周年,主流官方媒體最近幾天高調紀念。據瞭解,《人民日報》這篇題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文章,就是該報評論部《深化改革認識論》系列評論的第一篇。與以往泛泛倡導改革的文章相比,《人民日報》此次的評論更為直白犀利。
文章說,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就會有危險。縱觀世界一些大國的衰落,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補補的機巧,沒有大刀闊斧的魄力,最終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面對「躲不開、繞不過」的體制機制障礙,如果怕這怕那、趑趄不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態度,甚至將問題矛盾擊鼓傳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時輕鬆、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問題拖延成歷史問題,讓危機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終引發更多矛盾、釀成更大危機,甚至落入所謂「轉型期陷阱」。
文章說,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頂層設計」,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政治領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不能迴避也無法迴避。
文章指出,無論方案多麼周密、智慧多麼高超,改革總會引起一些非議:既得利益者會用優勢話語權阻礙改革,媒體公眾會帶著挑剔目光審視改革,一些人甚至還會以烏托邦思維苛求改革。對於改革者來說,既需要智慧和審慎,更要有勇氣與擔當。在改革進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對聲音的出現,而是一出現不同聲音,改革就戛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