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薄熙來談熱詞「重慶實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重慶日報3月1日報道,近年來,「重慶實踐」成為海內外媒體的一個熱詞。

這個詞的外延很廣,包括「五個重慶」、「內陸開放高地」、「民生10條」、「共富12條」、「民主法治15條」等一系列重大舉措。

這個詞的內涵很豐富,但脈絡很清楚,一條主線貫穿其中,這就是走民生導向、縮差共富之路。這條道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改革開放和共同富裕,堅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幾年走下來,這條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贏得了山城人民的衷心擁護。

市委書記薄熙來說:「重慶提出民生導向、縮差共富的發展思路,完全是按中央確定的路線來具體實踐。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胡錦濤,黨的幾代領導人一以貫之,最為關心的都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更要把民生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具體到重慶,就是如何讓3200多萬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如果我們既能優質、高速地發展經濟,又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從內心感到滿意,那就是在書寫歷史,就是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發展探路,就是實實在在地踐行科學發展觀!」

重慶,就好似中國的縮影。如能縮小「三個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科學發展,將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探路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務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正處於另一個關鍵時期——如何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更多地為人民謀福祉,實現公平正義?

這一系列問題的解答,考驗著執政黨的智慧。

作為我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重慶不沿邊、不靠海,大城市、大農村並存,大山區、大庫區一體,城鄉二元結構突出。

如果仔細研究中國地圖與重慶地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區域差距來看,東部沿海與西部內陸的差距,縮小到重慶,即表現為「一小時經濟圈」與「兩翼」地區的差異;若按2007年的統計數據,重慶的城鄉差距、貧富差距水平,亦大致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

重慶,就好似中國的縮影。如能縮小「三個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科學發展,將為更大範圍內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資參考和借鑒的例證,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探路。

中央對重慶的定位和部署,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和科學發展的殷切期望

200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討論,提出了重慶新階段發展的「314總體部署」。在「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和「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定位之外,他還特別要求,重慶應成為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

來自最高層的「頂層設計」,為重慶的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314」導航定向,到國務院「三號文件」,中央對重慶的定位和部署,無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和科學發展的殷切期望。

重慶,在直轄10年的節點上,迎來了嶄新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全球範圍內,國際金融危機山雨欲來,世界經濟秩序面臨改變;國內,改革開放之初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在經歷近30年的狂飆突進後,已開始向內需導向型轉變。

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重慶,這座地處中國西部的內陸城市,能否化「危」為「機」,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

重慶的決策層經過審慎思考,給出的答案是——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以改善民生為突破口,拉動內需,擴大消費,促進發展。

這些年,重慶無疑成為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試驗場。從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到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從「五個重慶」、「民生10條」、「共富12條」,到 「民主法治15條」……一系列「組合拳」連綿不斷。在發展道路的設計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托改革創新,緊扣民心向背,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力求找到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既能優質、高速地發展經濟,又能實現共同富裕,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內心感到滿意。

「五個重慶」,就是重慶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近幾年,重慶市委共計召開了8次全委會,每次都與民生相關。特別是其中有三次,專題研究民生,提出了眾多惠及民生的舉措,相繼出台「五個重慶」、「民生10條」、「共富12條」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形成了支撐「民生導向」發展之路的三大政策體系。

對 「五個重慶」,薄熙來曾有過通俗的解說:「森林重慶」是要改善環境,讓老百姓多吸氧;「暢通重慶」是要改善交通條件,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平安重慶」要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慶」要讓孩子長得壯,老人活得長,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慶」則要著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和環境。

其中,「森林重慶」側重環境,「暢通重慶」側重效率,「宜居重慶」側重舒適,「平安重慶」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健康重慶」就是講人本身。說到底,「五個重慶」,就是重慶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最新數據顯示,自2008年提出建設「五個重慶」以來,主體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截至去年底,累計投資9600億元,項目遍及巴山渝水,惠及千萬百姓。

「城市如此繁榮生動,自然如此寧靜和諧。」在天涯重慶論壇裡,一位網友詩意地述說著對「五個重慶」的讚譽。跟帖的,灌水的,不一會兒便搭起了「高樓」。網友們罕見地眾口一詞:「『五個重慶』的帖子,不能沉了。頂,必須的!」

整潔清爽的樓宇,鮮花綠樹簇擁的街道,推門可見的公園綠地……這幾年,咱們的城市「出落」得越來越「水靈」,越來越宜居。無論大街,還是小巷,都是表裡如一。為優化公共空間、提升市民居住品質,重慶在全球招標,完成「兩江四岸」規劃,正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依山濱江資源,打造一流的「親水」空間。建設城市廣場164個,各類公園和小憩園882個。主城危舊房、「城中村」改造後的土地,一般用來建廣場、公園和綠化,老社區居民出門三五百米就可見到成片綠地,有了更多散步、遛彎兒的好去處。

3年種了30年的樹,還都是大樹、好樹——對於「森林重慶」,重慶人很自豪。這幾年,重慶的人工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增速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的33%增加到2011年的39%,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5%,綠地率達到38.3%。

「暢通重慶」,城市軌道交通正以每年數十公里的建設速度全力推進;重慶機場20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與第二條跑道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設第三條跑道;「十二五」期間,將基本建成「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路網……一個「高速通周邊,主城不塞車,鄉村有油路」的交通新框架正在形成。「健康重慶」,鋪了1000多片塑膠跑道,近百條登山步道,還讓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平安重慶」,500個交巡警平台,24小時全天候構築防控網絡,全市配備校警近6000人。最新調查結果顯示,重慶2011年群眾安全感指數為96.51%,比2010年又高出了0.62個百分點。

「五個重慶」,蘊涵著深厚的科學精神和人本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重慶落地生根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

現在,「五個重慶」,已在山城家喻戶曉。重慶還被評為了「亞洲十大最佳投資城市」、「中國最安全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還獲得了全國目前唯一的省級「生態中國城市獎」和第一個「森林之都」商標註冊申報權。

有專家稱,「五個重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領域和單位。一旦這些資源聚合起來,將產生巨大能量,對重慶經濟發展起到倍增作用。尤其是五大立體功能一旦成型,在對城市整體形象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提高、增強對外吸引力等方面,都將產生明顯功效,重慶人居和投資環境也將得到根本改善。

三年多的實踐表明,「五個重慶」建設,蘊涵著深厚的科學精神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重慶落地生根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為「民生導向」、「縮差共富」之路提供了良好的綜合環境,打下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五個重慶」,既是「環境」,也是「民生」,還是「發展」,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要義」。一個地方搞發展,容易把民生改善、經濟發展和環境建設,當成相對獨立的三大塊兒。重慶將三者有機結合,有序展開,同期推進,實現了民生、發展和環境三者兼得,而且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五個重慶」,既是社會建設、也是經濟建設,既是發展戰略的大智慧、也是民生福祉的大跨越,實現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和諧統一。「五個重慶」還將增強重慶的發展後勁,使重慶50年不落後,100年後更好,從而贏得更多的人才、技術和資本,這種後發優勢,將使重慶越干越有底氣,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直轄以來,歷任書記、市長都高度重視民生,帶領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辦了不少實事,為縮小差距打下了重要基礎

直轄以來,歷任書記、市長都高度重視民生,帶領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辦了不少實事,為縮小差距打下了重要基礎。當年張德鄰、賀國強同志就提出了「富民」的口號;

我們現在大力推進扶貧和庫區後續扶持工作,當年張德鄰、賀國強、黃鎮東、汪洋4任書記,蒲海清、包敘定、王鴻舉幾位市長都提出了整村扶貧、易地扶貧、庫區安穩致富的任務,汪洋、王鴻舉同志還定下了「一圈」帶「兩翼」的舉措;我們今天的交通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的輝煌,離不開黃鎮東同志當年的提速規劃;我們今天能夠甩開膀子大規模建設公租房,也得益於當年黃鎮東、王鴻舉同志成立土地儲備中心,儲備了大量寶貴的土地;我們今天進行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改革,又特別得益於當年汪洋同志拿下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塊牌子,使我們有了先行先試的機會。「吃水不忘掘井人」,正是前幾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才有了重慶今天的好形勢。這些年,市委又科學謀劃,市政府全力推進,人大、政協不僅依法監督、建言獻策,還開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政協委員助推發展」等活動,38個區縣也猶如38只「小老虎」,你追我趕,奮勇爭先,全市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煥發出了奮發進取、求真務實、頑強拚搏的精神!

共同富裕,是一個很大、很難的題目,少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重慶緣何主動挑戰這個難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慶市委提出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相繼出台了「民生10條」和「共富12條」。兩個文件,前者3000字,後者4500字,通篇不講大道理,只說多長時間內投入多少錢、為哪些老百姓幹哪些實事、解決哪些困難,條條都是「乾貨」,句句都很實在。

「民生10條」 著眼於解決城鄉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眾最關心的10個方面問題,包括就業、住房、醫療、關愛留守兒童、養老等。市政府計劃用3年時間投入3000億元。辦好這10件民生大事,既可有效改善民生、惠及千家萬戶,又可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共富12條」著眼於 「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1萬億元解決農民轉戶進城、發展微型企業、農民新村建設、消除貧困等12個方面的重大民生問題。重慶市還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間,將全市的基尼係數由0.43降至0.35,這一極具勇氣的承諾,引起各方關注。

按照一般理解,重慶經濟發展實現了重大跨越,民生也得到有效改善,完全可打出漂亮的分數了。而共同富裕,是一個很大、很難的題目,少有現成的經驗可循,重慶緣何主動挑戰這個難題?這是因為,重慶的決策者非常清醒——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將諸多發展指標放在城鄉統籌、可持續發展、共同富裕等坐標系下考量,仍有一些問題讓人擔憂,其中較為突出的是三個差距問題。

2011年初,重慶基尼係數為0.438,超過國際警戒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到 3.3︰1。全市還有城鄉低保人口170多萬,偏遠的渝東南、渝東北「兩翼」還有14個國貧縣。「三個差距」繼續拉大,不符合科學發展觀,會遏制社會需求,內需難以啟動,發展不可持續;會導致人心渙散,侵蝕黨的執政之基。現在重慶發展形勢不錯,但如果貧富差距擴大,即使經濟規模再大,人民群眾也會說,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所以,市委、市府下定決心,一定要打好這個攻堅戰!

未來的目標是:5年新增330萬個就業崗位,發展微型企業 15萬個、個體工商戶增加到150萬個;兩年消除絕對貧困,3年實現2000個貧困村整村脫貧,5年50%的貧困區縣脫貧摘帽;讓130萬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00萬農村空巢老人老有所養;建成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使全市220萬困難群眾生活水平隨經濟發展而提高,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建設500個現代化小城鎮;5年投入3000億元,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

過去一年,重慶在民生導向、縮差共富上邁出了實實在在的步伐。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使300多萬農民工成為這座城市真正的主人;公租房已配租11萬套,幫助眾多中低收入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的夢想;微型企業和其它市場主體大幅增加,標誌著更多市民踏上了創業致富之路;「兩翼」農戶大幅增收,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不斷提速;城鄉區域差距持續縮小,基尼係數按預期下降。

智慧勤奮、勇於探索的重慶人,正在打開縮差共富的「幸福密碼」!

共同富裕和為人民服務,兩者目標是一致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

關於共同富裕,中央幾代領導人的觀點是一以貫之的。毛主席在建國之初就明確指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飯吃,大家共同富裕」。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他有兩句話令人印象極深,一句是:「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還有一句:「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其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講出了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本質追求。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他們都鮮明地指出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在新的發展時期,重溫幾代領導人的講話,更感入木三分,振聾發聵。

重慶直轄以來,江澤民同志提出百萬移民、農村扶貧、振興老工業基地、生態環境建設「四件大事」,件件關係到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錦濤總書記為重慶作出「314」總體部署,提出「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就是要求我們率先實現「共同富裕」。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既要發展,也要共同富裕,而且堅定不移!

在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上,薄熙來書記說,「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而當代為人民服務的主題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即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他還說:「黨的幾代領導人都反覆強調,要造福人民、共同富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們發展的目的和方向。我們不是為改革而改革、為開放而開放、為發展而發展,我們是為民生而改革、而開放和發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普遍地改善民生,讓廣大百姓都得到實惠,這就叫社會主義。正因為這樣,我們才倍感方向明、幹勁足、辦法多,與人民群眾同心同德。」

重慶的決策層深刻認識到,共同富裕不僅是民生、是公平、是理想,也是持續發展的動力;不僅是起點和歸宿,而且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展才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和社會的合理性。

上符中央要求,下合百姓期盼。在發展過程中,統籌兼顧,處理好城與鄉、工與農、發展與分配的關係,同步縮小三個差距,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這正是重慶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我們是人民的政府,當然要為人民群眾把基本住房解決好,這也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公租房,成了最近兩年重慶的關鍵詞之一。就連這個詞,也是由重慶發明,再走向全國的。

2009年,正值高房價成為全國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時,薄熙來在當年的全市經濟工作會上提出,重慶可以研究建設公共租賃房,解決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我們是人民的政府,當然要為人民群眾把基本住房解決好,這也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重慶開全國先河,說幹就幹。

2010 年2月28日,重慶首個公租房小區——民心佳園正式動工。2011年3月2日,重慶公租房首次搖號配租,成功配租15281套。 4月16日,民心佳園迎來第一批簽約入住的承租戶……截至目前,重慶公租房建設開工2871萬平方米,配租11萬套,約30多萬群眾分配到公租房。無論開工量還是分配量,均居全國之首。

公租房的租住對象,包括大學畢業生、農民工和城市住房困難戶,每平方米月租金僅10元。其與商品房混搭,住房品質不亞於商品房,環境優美,購物方便,還用輕軌聯通,有效避免了成為「貧民窟」。

公租房是「公有、公建、公營、公益」,按照市長黃奇帆的說法,「永遠姓『公』」。在民心佳園小區的樣板房展廳內,掛著一幅奠基儀式的大照片。出現在照片中的,不是參加儀式的領導,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正揮鍬奠基,每個人的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容。這笑容,發自內心。

吳邦國委員長來渝考察時,參觀了公租房小區。他讚許道:「重慶建設公租房是一大德政,為全國創造了很好的經驗!制度設計也很合理,堅持搞下去,不僅能讓住房困難戶『住有所居』,還能通過出售,讓老百姓『居有其屋』。」

(標九)戶籍制度改革,向廣大農民工敞開城市的大門,使他們能像城裡人一樣,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

「民生10條」和「共富12條」中的另一個重頭戲,當屬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

在城市工作了20多年,身份卻還是「農民工」,戶籍問題曾是渝中區轉戶居民陳剛心中的痛。重慶在全國率先啟動的農民工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了落戶門檻,向他這樣的農民工敞開了城市的大門,使他們能像城裡人一樣,有尊嚴地工作和生活。

同陳剛一樣,一年半來,有322萬重慶農民的身份發生了改變:他們成了「新市民」,成了真正的「城裡人」。農民轉戶進城,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可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社會保障。為此,重慶戶改要求農民轉戶後,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納入城鎮保障體系,實現轉戶進城後「五件衣服」一步到位,真正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按照規劃,今後每年轉戶進城50萬人以上,到2015年,重慶戶籍城鎮化率可達50%。

去年11月,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訪問重慶,前往公租房小區參觀時,遇到了一對正在辦理轉戶手續的夫婦。後來,他動情地回憶說:「在那裡,我親手把轉戶證書交到他們手中,親眼目睹了他們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對他們來說,這無疑意味著一個嶄新生活的開端。這發自內心的幸福笑容,在我腦海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在想:他們從沿海返鄉,進了城,住上了租金十分便宜的房子,再找到好的工作,就具有了消費的能力。像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消費市場活躍了,就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

克雷蒂安堅定地認為,重慶現在的探索和實踐,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在改善民生方面,重慶捨得投入真金白銀,市和區縣兩級財政50%以上用於民生

大力發展「微企」,是重慶民生工程中的一大創舉。重慶出台了發展微型企業的政策體系,扶持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現已創辦微企5萬戶,帶動35 萬人就業,年新增300億元銷售值,為地方創造6億元稅收。鼓勵創辦微型企業,既是重慶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又將成為拉動經濟、創造社會財富的重要途徑。

「兩翼」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不僅是一項德政,也是完善重慶經濟佈局的必然之舉。重慶的東南、東北「兩翼」是資源豐富的地區,單是林地,就擁有4743萬畝,佔到全市的77%,其中可用於發展林下經濟的1000萬畝。「兩翼」的崛起,將為重慶經濟裝上一部新引擎。

「民生10條」、「共富12條」中還提出,「要培養照顧好130萬留守兒童」。現在最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中午都能吃上一頓免費的營養餐,每天可以免費喝上一盒學生奶、吃上一個雞蛋。近兩年來,政府在「中小學生營養促進工程」上累計投入資金16.4億元,惠及學生277萬人次。目前,這一工程已實現 38個區縣全覆蓋。

……

在改善民生方面,重慶捨得投入真金白銀。重慶2010年財政收入不到2000億元,而「共富 12條」涉及面寬,投入將超萬億元。「小財政」如何推動「大目標」?舉措有三:一是堅持全市財政一般預算50%以上用於民生、75%用於區縣和基層、新增財力70%投向農村這三條「硬槓子」。二是以財政資金撬動和帶動社會投入。1萬億元投入中,約5000億元是政府財政支出,另5000億元是政府出制度安排,社會企業拿錢。三是今後5年,作為「第三財政」的國有資本收益上繳財政比例將由去年的15%提高到30%,用於民生,服務社會。

這些年來,市和區縣兩級財政50%以上用於民生。2011年,全年用於民生方面的支出達到1350億元,較上年增長46.6%,佔到一般預算支出的55%。

市長黃奇帆認為,「民生10條」、「共富12條」,不是簡單做加減法,而是富含改革創新精神,堅持當期可承受、未來可持續,注重綜合配套,搞好系統設計,構建長效化推進、科學化考核的制度體系。

縮小差距,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也需要科學的改革精神,搞好了將直接推動發展

黃奇帆認為,縮小三個差距,促進共同富裕,本身就是重大改革,是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也需要改革精神,要通過深化改革實現新的制度安排。這些年,重慶搞共同富裕,不僅沒有放緩改革開放步伐,反而是改革措施層出不窮,不斷向縱深推進。共富與改革開放不僅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為例。農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是其最大財產,但如果不實現流通,就是一堆「死資產」。

2010 年,重慶第一個在省級行政區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頒證,並不斷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三權」抵押融資的規模和範圍,到2015年將實現 「三權」抵押融資1000億元以上,讓「死資產」變成「活資源」,成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不竭之泉,也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事實上,戶籍制度改革、公租房建設、微型企業發展、收入分配調節、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化改造、「地票」交易等,無不蘊涵著突破性的改革思路。改革領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既改善了民生、促進了共富,也為山城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標十二)民生導向、共富發展之路是走得通的,共同富裕與優質發展可以兼得,西部地區有條件發揮優勢,實現大開放、大發展,與東部並駕齊驅

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不少地方重投資,千方百計招商引資,而實際上,消費也很重要,搞好了,就有了內需,市場也隨之活躍。中西部地區佔了國土面積的大部分,在通過改善民生拉動內需、促進發展上,大有潛力可挖。

重慶的實踐充分證明,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並不矛盾對立,而是相互促進、互相推動的關係。越是改善民生,經濟發展就越好;越給老百姓辦事,財政「口袋」就越大。2007年,全市財政收入不到800億,去年已達2900億,這說明,改善民生,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從戰略上講是科學的,是讓「消費這架馬車使上了勁兒」,就是在具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近幾年來,通過走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五個「拉動」。一是民生拉動投資,「五個重慶」累計投入1.3萬億,「民生10條」累計投入3000億,「共富12條」還將投入1.1萬億,每年拉動經濟增長約10個百分點。二是民生拉動消費,2011年,重慶全市商品銷售總額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實現歷史性跨越。三是民生拉動就業,僅2011年,重慶城鎮新增就業50.8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69.5%。四是民生拉動產業結構調整,近幾年,重慶培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裝備製造、化醫、材料、能源和輕紡等7大支柱產業,改變了過去汽車摩托車「一枝獨秀」的發展格局。五是民生拉動體制機制創新,重慶率先在全國啟動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戶籍制度改革,率先大規模建設公租房,率先進行房產稅改革試點,還設立了全國第一家農村土地交易所,率先開展了「地票」交易。

一系列經濟指標令人振奮,為重慶的科學發展提供了佐證:連續3年GDP年均增長15%以上,去年達到16.5%,名列全國前茅。直轄之初,全市GDP僅1500多億,去年已跨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歷史性地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財政收入和利用外資等均大幅度提升,增速也名列全國前茅。

一系列經濟消息令人鼓舞,昭示著重慶科學發展的光明前景:年產1億部的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正加快推進;5年後重慶工業銷售值將由1萬億元增至3萬億元,至少可新增就業崗位150萬個;工業發展推動金融、物流、商貿、旅遊等服務業蓬勃興起,國際級雲計算基地和離岸結算中心正加快建設,服務行業可新增180 萬個崗位;兩江新區揚名天下,世界500強企業紛至沓來,已有近兩百家落戶重慶……科學發展的重慶,正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重慶,也贏得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將重慶評為「亞洲未來城市」;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將重慶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之一」;《財富》雜誌將重慶評為「全球15個新興商務環境最佳城市」。重慶還被評為全國最安全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薄熙來在最近一次市委常委會上說:「經過多年努力,重慶做大了經濟總量,也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我們堅持了為人民服務,也堅持了改革開放。2007年到位外資10億美元,去年到位100億美元;而且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連續兩年對外投資簽約項目50多億美元,實現了『有進有出』的雙向開放。這些工作實踐可以說明兩點:一是民生導向、共富發展之路是走得通的,共同富裕與優質快速的發展可以兼得;二是西部地區也是有競爭力的,有條件發揮優勢,實現大開放、大發展,與東部並駕齊驅。這些年,全市上下圍繞『314』總體部署紮實工作,頑強拚搏,取得了具體成效,關鍵在於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我們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進共同富裕,不辜負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責任編輯:Faye Cheung
薄熙來主持會議 要求注重共富      [2012-02-26]
薄熙來會見郭台銘 富士康與重慶共建研發中心      [2012-02-25]
薄熙來黃奇帆會見郭台銘      [2012-02-24]
薄熙來何厚鏵觀看唱讀講傳演出      [2012-02-24]
薄熙來會見何厚鏵 稱重慶正步入科學健康發展軌道      [2012-02-24]
薄熙來會見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      [2012-02-20]
薄熙來17日會見越共政治局委員      [2012-02-19]
重慶貫徹薄熙來宣傳文化會講話      [2012-02-17]
薄熙來會見英中貿易協會主席      [2012-02-16]
薄熙來會見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