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九三學社中央擬的提案列舉一組數據:目前,全國一年公款吃喝的開銷已達3000億。如此龐大的公款吃喝數額,擠占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例如2009年,我國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和公共安全三項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18.6%;同時,教育、科技、文體與傳媒、社保和就業、保障性住房、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支出等民生支出,比重不足38%。
國外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大多低於10%,如日本是2.38%、英國是4.19%、加拿大是7.1%、美國是9.9%。
去年,國家部委打開「三公公開」大門。監察部網站2月29日發佈《全國政務公開與政務服務工作成效明顯》文章顯示,去年全年,編報「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的131家中央部門,99家公開了「三公」經費。這表明,仍有部分中央部門未公示三公經費。另據統計,截止到去年11月1日,僅有三個省級政府公開其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數。
上月,人民網網調兩會熱點,20個熱點問題中,「三公公開」的關注度、點擊率位列前三。對於去年中央部門「三公公開」表現,超過50%的網友很不滿意,33%的網友不太滿意。
建議:「三公浪費」應法律約束
提案認為,長期以來,對公款吃喝的處理,除了個別涉及貪污受賄外,其他的不僅沒有列入犯罪之列,甚至還得到放縱和鼓勵,這也是長期以來公款吃喝等政府浪費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
因此,界定公款吃喝的「罪與非罪」是核心問題。提案建議,將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遊等「三公」浪費問題納入《刑法》的調節範疇,用法律規範官員和公務員的公務行為。讓浪費有罪深入人心,讓懲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內的各種浪費行為有法可依。
降低行政成本也是政績
「行政成本過高的政府,不是高效率的政府;花錢過多的官員,不是真正能幹的官員。」提案認為,行政管理實質上是一種服務,而任何服務都應該控制成本。如果修路、蓋樓、綠化、招商引資、GDP增長和財政增收可以算作政績,那麼精打細算、降低行政成本,同樣應該是重要的政績之一。
提案建議,在制度上盡快把行政成本核算機制引入各級政府的考核之中,建立既注重結果,又注重成本的現代行政績效考核體系,把每一項行政行為背後的直接和間接成本與行為的結果,以及公眾的滿意度等指標都納入這一體系中。
民間知名人士牽頭監督
提案援引德國前央行行長威爾特克的案例乘出差之便,帶家屬住超豪華酒店,並報銷所有費用,經媒體披露後,丟掉了年薪35萬歐元的德國央行行長職位。
提案提出,依靠紀委、人大、政協,甚至動用公安的力量,監督公款吃喝。這些體制內監督的手段存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嫌疑,不符合公共管理的原則。
因此,根本解決公款吃喝問題,需特別加強體制外監督。可以批准建立群眾性監督組織,由誠信度較高的民間知名人士牽頭;更應該強化以監督為天職的新聞媒體的監督力度,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保障媒體行使監督公款吃喝的權利。
另外,提案建議,直至鄉鎮政府,包括所有事業單位,公款接待一律網上公示。
對話:公款吃喝嚴格限定預算比例
中央財大學者曾康華認為,公款消費尚無嚴格責任追究機制
長期調研政府公務支出,行政消費的學者,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財政學系主任、財稅研究所所長曾康華認為,遏制「三公消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設計,對資金嚴格把關。
基層機關公款吃喝更嚴重
新京報:地方政府的公款吃喝情況,你們做過調研嗎?
曾康華:做過調研,非常嚴重。越是基層機關,公款吃喝越明顯。除了通過預算安排的公務接待費用之外,還會有別的情況。很多地方都挪用項目經費用於公款吃喝。同時,在官本位的情況下,地方政府部門往往是官員說了算。一個部門領導拿著餐費報銷,哪怕費用超支,或者壓根不符合規定,工作人員也不會不報。
新京報:之前有報道,香港或國外一些政務人員請吃飯,往往是盒飯;而國內卻是豪華的宴請。
曾康華:這個確實有。我曾經認識一個俄羅斯人來中國開會,宴請的標準讓他受寵若驚,他說自己在俄羅斯都從沒有吃過這麼高規格的宴會。
出現這種現象,首先是有些部門為面子和形象原因,導致消費膨脹。其次,現有的財政體制下,只要公共財政資金不進入自己的腰包,其他使用情況就沒有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
從預算的角度看,做預算時都盡力要錢;年底花不完的錢還要上交回去。這就引發亂花錢的情況,反正不花白不花,公款就是唐僧肉。
遏制公款消費要制度設計
新京報:這是否意味著制度管理上有漏洞?
曾康華:制度有漏洞,執行過程也很寬鬆。
從預算的角度講,是主管領導負責,而主管領導本身就是公款消費的重要人物;預算審批中主要是總量控制,而且也有彈性。
同時,目前我國在發票管理、轉賬和提現等方面非常混亂。有些單位的賬目,看公款吃喝的額度並不高,但事實上也可能被其他名目報銷了。
新京報:如何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遏制公款吃喝?
曾康華: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度設計,對資金嚴格把關。要對公款吃喝有著嚴格的數量界限,比如不能超過預算資金總量的比重是多少,是8%還是10%?一旦設定標準,要嚴格要求不能突破。同時,要嚴格用途,不能與其他資金混淆使用。打醬油的錢,不能用來買醋。一旦發現違規情況,就要進行嚴懲。
除去內部監督還要公眾監督
新京報:包括公款吃喝在內,行政經費在國內已經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曾康華:是的。我們曾經做過調研。1978年,我國行政經費占財政支出總量的8%;2007年,這一占比上升為27%。這個比例在全世界來說算高的。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個因素:因為人員效率較低因此公務人員偏多。
新京報:如何確保這些錢是否用得合理?
曾康華:這就是下一個手段,要進行公開,通過社會力量來監督。在現有立法部門、財政部門內部監督的情況下,還要有媒體和公眾的監督。比如去年中央政府公佈「三公」經費,雖然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數據,但如果今後每年公佈,從連續性上,慢慢就能看出一些問題,也可以進行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