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在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勝出。這個結果讓關心兩岸的許多海內外人士鬆了一口氣,各方有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取得四年機遇期。
過去四年,兩岸實現「三通」、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構建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為主的對話機制、各項交流絡繹於途,成果斐然。
不過,2011年,當《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沒能在第六、第七次兩會商談中籤署,讓輿論有所憂慮:進入「深水區」的兩岸關係如何處理包含政治、軍事在內的難題?同時,歐債危機已開始對東亞造成影響,兩岸剛啟動一年的「十二五」規劃與「黃金十年」將在怎樣的互動中繼續推進?
3月初將開幕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無疑將繼續關注兩岸關係。
對於今後一段時間的兩岸關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已於去年12月在海協會成立20週年紀念大會上作了闡述,指今後兩會協商應解決基層民眾需求、推進ECFA後續協商並探討與亞太區域經合機制銜接途徑、商籤文教交流協議、在涉外事務中避免內耗。其中,特別表達「優先解決事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積極考慮廣大基層民眾、中小企業和青年人的需求」。
台灣方面,馬英九於今年1月進行人事改組。這是一個以財經專業見長的行政團隊,馬英九多次表示要「面對當前歐債、貧富差距等諸多挑戰」。
在當前不容樂觀的國際經濟情勢下,兩岸高層都極為重視從民生角度推動各方面合作。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經濟領域合作對台灣經濟十分重要,對大陸提升競爭力也有直接幫助。他說,兩岸堅守「九二共識」,則政策的優惠、文化上的便利、配送成本上的低廉,都是其它經濟體所無法比擬的。
他同時強調要尊重經濟發展自身的規律性,「兩岸和平發展的紅利『小荷初露尖尖角』,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和呵護,讓民眾感受到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不能操之過急。」
其次,關於制度方面對話合作,劉國深認為,未來,雙方可商議擴大合作的領域,深化合作的層次,減少合作的人為障礙。
他說,各行業領域都有必要根據兩岸民間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實際需求,探尋建立共同事務管理的途徑和模式。目前又以金融、旅遊、教育、治安、運輸、衛生等領域的共同管理需求較為迫切。
第三,兩岸在對話上有「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共識,劉國深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台灣方面更重視兩岸政治問題。他認為這不是碰都不能碰的問題,學者之間、官方「白手套」之間,政治對話還是可以做的。
本月15日,「未來四年,大陸要不要主動地和台灣進行政治對話」這一各方關注的話題,由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在例行發佈會上向記者做出正面答覆。她坦率指出,「雙方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態度對待一時還難以解決的政治分歧是很好的辦法,但是兩岸的政治、軍事以及固有的一些矛盾、分歧也是難以迴避的,終究是要面對的。所以我們也願意著眼未來,不斷地為兩岸最終能夠協商解決問題來創造條件。」
壬辰龍年,兩岸於和平發展框架下如何再拓新局?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相關討論將就此碰撞出怎樣的智慧火花,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