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昨日閉幕,今年的全國「兩會」已接近尾聲。如何看待全國「兩會」的作用?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國「兩會」是中國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會」已成為民主的節日。
◎網絡雖然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所有人表達意見,實際上是向沒有其他渠道向上反映問題的人提供的渠道,有渠道的人不會通過網絡反映。關於網絡民意,我認為需要分析,中國的事情很複雜。
◎人權屬於憲政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民主憲政的一項基本原則。比如一樣東西變為政策、變為法律是一種落實,然而政策、法律要進一步適用於各種情況,那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進一步落實。也許現在落實得不夠,但有政策和法律跟沒有政策、法律是有根本區別的。
◎要解決諸多的「艱」和「難」,僅有底氣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披荊斬棘的銳氣和百折不撓的勇氣。我們不是等著誰來恩賜機遇,也不是等著天上掉下餡餅,而是積極地從挑戰中尋找機遇,通過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來抓住機遇,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轉變發展方式。
每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帶著自己的議案、提案齊聚北京。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媒體也派足人手對中國「兩會」予以報道。
政協就是搞協商的,這樣很好
南方日報: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行使國家權力,提名產生的政協委員也積極參政議政,全國「兩會」已經成了反映中國政治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方式的載體。但也有極個別人認為,政協的作用不是很大,您認為開「兩會」的意義是什麼?
李君如:全國「兩會」是中國廣大民眾關心的重大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成為民主的節日。民主就體現在人民代表行使權力,廣大委員參政議政,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更好地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全國「兩會」通過民主的形式總結過去的工作,規劃下一步的走向,「兩會」本身就是民主的符號。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大是擺設、走過場,政協是花瓶,可實際上人大和政協的地位、作用越來越大。政協不光是政協委員和黨中央、國務院協商的機構,也是老百姓參與的一個政治協商渠道。人大有立法權,政府有行政權,政協通過民主協商的形式,讓事情得出一個都能接受的結論。人大是一個制度,政協是一個組織,除了政協這個渠道還有很多形式,政協就是搞協商的,這樣很好。
對提案的回復也是種落實
南方日報:今年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任期,也是本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最後一年履職期。作為政協委員,您履職的情況怎樣?您的提案好像並不多?
李君如:坐在會場的政協委員都感到有責任,壓力也很大,害怕沒有很好地反映民意。我的提案都得到了回復,有的回復比我的提案寫得還詳細。我去年提了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提出了深海取水等一系列的建議,大概寫了一頁紙,他們回復我3頁紙的內容。
今年我沒交提案,我很少提提案的。我是理論工作者,其他委員是專業工作者,我的任務是提高政協的地位。我這樣的人作用有好有壞,好的就是搞理論概括,壞的就是說空話,說空話是沒用的。
南方日報:您剛剛說您的提案得到了很細緻的回復,是否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或者說您的提案都能被落實?
李君如:可以說對提案有回復就是一種落實,回復的內容包括:對委員反映的問題制定了什麼政策和法律,實施得怎麼樣,下一步準備怎麼做。至於說落實,我認為,中國的事情都不簡單,我從來不認為自己說了一句話,對方去做了就叫做落實。
我以前就說過,人權屬於憲政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民主憲政的一項基本原則。比如一樣東西變為政策、變為法律是一種落實,然而政策、法律要進一步適用於各種情況,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許現在落實得不夠,但有政策和法律跟沒有政策、法律是存在根本區別的。
網絡民意需要分析
南方日報:我們發現,在小組討論的現場很多政協委員都在用電腦上網,積極運用網絡,您怎麼看待網絡民意?
李君如:全國政協很重視網絡,比如委員上網、開網上講壇、與網民溝通意見等,都是一種進步。但能夠直接為黨和政府出謀劃策的人是不太上網的,他們不是網民,一般也不會上網,他們有自己反映問題的渠道。網絡雖然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所有人表達意見,實際上更多的是向沒有其他渠道向上反映問題的人提供的渠道。關於網絡民意,我認為需要分析,中國的事情很複雜。
南方日報:您平時上網嗎?一般上網都喜歡看些什麼?
李君如:我會看網絡上的東西,可以說我很喜歡上網,每天都有兩個小時在網上,但一般不通過網絡說些什麼,也不發表意見。我最喜歡看罵我的話,去年全國「兩會」我說了一句「仇官仇富最後倒霉的是老百姓」,有人罵我罵了一年還沒有罵完。其實我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來說的,不能把反對貪官污吏變成仇恨所有的官員或富人。
如果說公務員是社會的管理者,他們全部被搞垮了,社會就會變得無序,那個時候有權有勢的人全都去國外了,倒霉的還是老百姓。仇官仇富,我認為不是民主主義的表現。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進行自我批評
南方日報:您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有哪些亮點?
李君如:與往年報告相比,今年的報告對政府存在的不足進行了自我批評,就是節能減排、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完成,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和收入分配等方面問題還很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是喊口號的改革還是真的改革,就看有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改革是從破解自身的不足起步的。如果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不敢剖析,那不可能改革的。
報告作了自我批評,承認政府工作仍存在缺點和不足,節能減排、物價調控目標沒有完成,征地拆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還很突出。這一次剖析自身不足,尤其是最後強調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將改革重點引到了政府工作上,讓人欣慰。
政府改革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包括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以及政府工作和運行機制改革。報告中所提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幾大改革任務,其實與政府改革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都與政府改革直接相關。
改革除了要有底氣還要有勇氣
南方日報:今年是紀念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20周年,你對改革有什麼看法?
李君如:從年初開始,改革的氛圍就相當濃厚。政府工作報告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非常突出改革。
從國際上看,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和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中國與美國等大國之間有矛盾、有摩擦,但互利共贏的格局已趨形成,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更為廣泛深入,面對這樣的環境並非只有挑戰沒有機遇。
從國內情況來看,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已經大為增強,這為我們在當前和今後的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加上正確的指導方針、戰略部署以及制度優勢,這些都有利於我們繼續創造良好局面。
挑戰在前,躲不開繞不過,惟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要解決諸多的「艱」和「難」,僅有底氣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披荊斬棘的銳氣和百折不撓的勇氣。我們不是等著誰來恩賜機遇,也不是等著天上掉下餡餅,而是積極地從挑戰中尋找機遇,通過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來抓住機遇,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轉變發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