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國已「內定」世行新行長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當記者聯繫上薩默斯在哈佛的辦公室後,其助理拒絕對薩默斯是否將出任世行行長證實,但也沒有對此否認。

世界銀行現任行長羅伯特·佐利克近期宣佈將於今年6月底離任。儘管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表達了結束美國人獨佔世行行長職位「世襲制」的希望,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世行行長繼續由美國人擔任的可能性極大。

記者多方獲悉,美方目前仍處於世行新行長人選的最終確定階段,而美國媒體傳出消息說,白宮已經制定出一個世行新行長的三人候選名單。

佐利克與奧巴馬已有「默契」

佐利克在2月15日發佈聲明稱,在今年6月任期屆滿後將不再尋求連任,標誌著世行新行長選戰打響。

世行近日發表聲明稱,世行執行董事會討論了下一任行長的遴選問題,重申了公開、競爭、擇優原則的重要性;世行新行長人選提名將於今年3月23日截止;在此之後,執行董事會將從中選出3名候選人,新任行長最終將從這3名候選人中產生;世行將於今年4月春季會議前選出新行長,以接替佐利克。

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二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重要支柱,美國是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大股東。兩大組織成立超過65年以來,一直沿襲世行行長由美國總統提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由歐洲強國內部協商並輪流坐莊的慣例。儘管去年出現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醜聞和2007年的世行行長沃爾福威茨「桃色」醜聞,這一慣例仍未打破,顯示出相對影響力下滑的歐美在當今國際經濟格局中依舊擁有最終話語權。

佐利克在去年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強調,佈雷頓森林體繫在演變,但絕不像有些人所說的已經解體,因為世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這三大國際經濟機構依然在運行,只是它們所承擔的職責需要動態調整。

本次世行行長之爭,美國已經表露出志在必得之勢。在佐利克發表離任聲明的同一天,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也發表聲明稱,美國將在幾周內推出一名候選人接替佐利克。儘管佐利克在去年9月曾發表倡導多邊主義現代化的演講,強調新興經濟體不再是國際舞台上無足輕重的角色,而是新世界的經濟增長極。但是,佐利克今年2月25日在新加坡表示,由美國人來接替他擔任世行行長對美國和全球對有利,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應當在最大的國際組織中擁有領導席位。

佐利克雖然也表示他自己對世行行長的遴選不起任何作用,因為這將是執行董事會的職責,但華盛頓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屬於共和黨陣營的佐利克和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已達成由美國人接任他職務的政治信號。較多分析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希望由民主黨人士來擔任這一要職。

包括「金磚國家」成員國的巴西等國希望對世行行長美國人「世襲制」的局面發起挑戰。巴西財政部部長曼特加近期表示,世界銀行行長的人選沒有理由受到國籍的限制,應該讓有能力者居之。但是,美國政治精英並未打算對這一職務和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拱手相讓。美國資深參議員、民主黨前總統候選人約翰·克裡近期就表示:「我認為這一職務理應由美國人擔當,這樣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就能實現平衡。」

最可能的人選:薩默斯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從多方獲悉,美方目前仍處於世行新行長人選的最終確定階段,目前可能的人選包括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現任財政部長蓋特納、美國現任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等人。

58歲的薩默斯著作等身,是典型的學者型經濟官員,被認為是世行行長極有競爭優勢的人選。作為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和奧巴馬的前首席經濟顧問,他深得奧巴馬的器重,是奧巴馬上任之初的金融改革、醫療改革和827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的重要規劃者。1991年至1993年期間,還曾經擔任過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在去年底結束了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任職之後,薩默斯重返哈佛大學擔任教授。當本報記者聯繫上他在哈佛的辦公室後,其助理拒絕對薩默斯是否將出任世行行長證實,但也沒有對此否認。

蓋特納在今年1月份表達了離職之意,作為奧巴馬上任總統以來唯一留任的內閣最高經濟官員,他表示如果奧巴馬獲得連任,不會讓他再留任,因而有分析人士認為他也是接任世行行長的可能人選之一。現年51歲的蓋特納也有過國際組織的任職經歷,在2001年至2003年期間擔任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策制定與檢查部主任。蓋特納去年8月就透露出去意,稱想離任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因素。此前擔任美聯儲紐約聯儲主席的他由於家人在紐約,週末總是在紐約和華盛頓之間兩頭奔波。不過蓋特納如果要出任總部位於華盛頓而且出差頻繁的世行行長一職,還將面臨同樣的家庭因素需要權衡。

現年48歲的蘇珊·賴斯是美國外交領域的明星和學者型官員,深得奧巴馬信任。儘管其專業領域並非經濟,但她出身於經濟學世家,其父親埃米特·賴斯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和前美聯儲理事。早在克林頓政府時期,賴斯已經擔任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2008年她成為奧巴馬總統選舉期間的外交事務顧問。奧巴馬問鼎白宮後,賴斯得到重用,在2008年底獲提名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而且奧巴馬還史無前例地把這一職務提高到與國務卿同級別的正部級內閣成員的地位。

此前有傳言說,美國現任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也有可能出任世行行長,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2月15日在佐利克發表離職聲明的當天就明確表態,希拉裡無意出任世行行長一職。據悉,希拉裡有意結束公職,和丈夫享受退休後的悠閒生活。

也有毛遂自薦的

近期,美國媒體傳出白宮已經制定出一個世行新行長的三人候選名單,包括薩默斯、賴斯和美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現任主席克裡。根據世行規定,首次擔任世行行長一職者不能超過65歲,現年69歲的克裡顯然不滿足這一條件。

現年58歲的美國經濟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學院主任傑弗裡·薩克斯近期毛遂自薦。3月2日,他在《華盛頓郵報》上公開撰文表示,他有意參選世行行長一職,他強調自己具有在扶貧開發領域的豐富經驗。薩克斯曾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並擔任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特別助理,致力於推動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薩克斯強調這一職務不應該只由得到華盛頓政界和財經界首肯的美國人擔任,應當擇優而定,選出具有扶貧發展領域經驗的專家。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白宮醞釀的候選人可能還包括現年50歲的現任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萊爾·佈雷納德,現年65歲的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白宮首席經濟學家勞拉·泰森,以及現年57歲的百事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因德拉·努伊等人。

雖然傳言種種,分析多多,但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登上美國提交的候選人名單的人選,依然是薩默斯。

者觀察:中國需傾力培養國際機構掌門人

在關於世行選戰的採訪中,很多人都對中國人是否能夠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的關鍵職位任職表現了極大興趣。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安等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大幅提升,朱民、林毅夫等人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擔任高職都是明顯例證,但是當前的國際經濟治理結構還不能充分反映中國等「金磚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由於中國的影響力將在未來10∼20年內可能逐步超過美國,中國宜著眼長遠,規劃自己的國際領導戰略,並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國際化經濟人才儲備力量庫,並聯合其他重要發展中國家,在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重要經濟組織中形成提高話語權的合力。

專家指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機制的改革和完善需要時日。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的份額和投票權多輪改革的總基調是在向新興經濟體傾斜,但是美國始終沒有放棄在兩大國際組織中對重要事項的一票否決權,新興經濟體短期內尚未達到徹底改變美歐主宰局面的臨界點。

世行選擇的行長儘管都是美國人,但是客觀而言,以佐利克為代表的世行行長一般具有三大優勢:第一,英文的工作語言優勢;第二,有著較好的經濟學素養和國際經濟領域的工作經驗,佐利克就曾擔任過前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的顧問、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和美國貿易代表等多個經濟要職;第三,有過在多個不同領域的工作經歷和廣闊的人脈背景,佐利克就曾擔任過白宮辦公廳副主任等多個公職,也曾擔任過房利美執行副總裁、高盛常務董事等企業職務,還出任過華盛頓智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總裁等職;美國的「旋轉門」體制有其弊端,也有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獨特優勢。

專家指出,中國目前懂外文和經濟的人才日益增多,但是還需培養更多頂尖的復合型國際人才梯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候選人,如前世行常務副行長、尼日利亞現任經濟統籌和財政部長恩戈齊·奧孔喬-伊瓦拉,前南非開普敦大學研究員、前世行常務副行長曼費拉·蘭費爾以及前印度尼西亞財長、現任世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等人都有過豐富的「跨界別」工作經驗。

中國宜考慮借鑒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為頂尖國際化人才提供「回流」機會和激勵機制,並鼓勵他們返回重要國際經濟組織擔任高職。根據世行的規定,參選世行行長的候選人年齡不能超過65歲,卸任時不能超過70歲,因而培養中國未來的國際大型經濟機構的掌門人需要有緊迫意識和戰略眼光。

      責任編輯:Winnie
美國緊張觀望朝鮮發射衛星計劃      [2012-03-18]
姚明以399萬美元出售美國房產      [2012-03-18]
台衛生部下周逐批抽驗美國牛肉      [2012-03-17]
分析稱朝鮮衛星計劃為施壓美國      [2012-03-17]
YG公司美國香港設立分社      [2012-03-16]
美國向敘利亞平民提供人道援助      [2012-03-16]
阿富汗塔利班中止與美國和談      [2012-03-15]
美國國防部長於阿富汗遇險      [2012-03-15]
美國槍殺16名平民士兵被送出阿富汗      [2012-03-15]
傅成玉「不帶威脅」進軍美國能源業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