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梁振英平民出身 獲年輕人熱議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2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國青年網3月28日刊載該網《亮眼觀察》欄目主持人李而亮題為「樂見年輕人熱議梁振英」一文,內容如下:

 3月25日,舉世矚目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新一任行政長官選舉塵埃落定,平民出身的梁振英以絕對優勢票數勝出,成為香港回歸以後第三位特首。 

 「平民」這一字眼所具有的巨大磁力,強烈吸引了公眾的關注。相比起董建華、曾蔭權,還有澳門的何厚鏵、崔世安以及台灣的馬英九來講,梁振英更「典型」的平民出身獲得了大陸年輕人熱烈的喝彩。連日來,無論在網絡還是年輕人聚會聊天,新特首「醜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微博上隨時刷新都可見對梁的評論。一位網友認為:香港新一屆特首梁振英,是香港市民最推崇的一類人:出身貧寒、勤奮努力、專業人士、事業有成。所謂「獅子山下的精神」,就是從底層起步打拼的精神。 

 梁振英,無疑是又一個青年的勵志榜樣。 

 梁振英的成長經歷,的確具備了激勵當代青年奮鬥成才的完備元素——父輩從山東到香港來謀生,出生在香港一個普通警察的家庭,成長於香港窮人聚居的天水圍,從小要幫助母親做膠花增加家庭收入,靠著每天步行好幾公里上小學中學,通過勤奮打工完成在英國的留學並以全班第一名成績畢業,回港後從助理測量師一步一步幹起,先後在內地的幾個大城市當房地產開發顧問,以卓越的成績和博大的愛心贏得聲譽,逐步走向香港上層社會並成為專業聯盟的主席…… 

 無論哪一段經歷,哪一步台階,人們都可以找到似曾相識的記憶,大體走過的路徑。相比較起來,當代許多青年的童年時光裡,雖然出生平民家庭,但可能還用不著以小小的身軀拖著幾十斤重的膠花去交貨;在中小學求學過程中,雖然家庭不富裕,但要靠光腳板走幾公里路上學的滋味可能只是鄉村孩子嘗到過;在國外留學期間,雖然傾盡了家庭所有,但完全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的經歷也不是太普遍。 

 也就是說,相比起梁振英的經歷,我們在很多方面比他還強。梁振英如今成功了,我們有什麼理由怨天尤人、自慚形穢?這就是最直觀的勵志作用。 

 由梁振英想到今年爆紅的華人小子林書豪。這位同樣出生在海外平民家庭的華人後裔,在亞洲人從不被看好的美國籃球界,更在身體對抗處絕對劣勢的「巨人森林」中創造出橫空出世的神話,其演繹的同樣是一個精彩絕倫的勵志故事。連總統奧巴馬都很為有這樣一個哈佛校友而自豪,他甚至不厭其煩地說,林書豪的成功是「一個偉大的故事」,這種故事「已經超越了體育本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榜樣的產生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必然性是前提。龍年開始,各大媒體都詳盡報道了林書豪的成長過程,以他父親身高不到1米70的遺傳基因癡迷於打籃球,沒有人認為他會成功。而在NBA幾番沉重打擊,換別人可能早就放棄了。即使今年初的突然爆發,還有許多人認為是老教練格外垂青的結果,具有偶然性。近期尼克斯換教練之後,大家都擔心林書豪會曇花一現。但最近幾場比賽他還是用出色的成就證明了自己。 

 梁振英在成長的道路上經歷了什麼樣的挫折和打擊,現在還沒有詳細披露。可就從這次競選特首來講,就充滿了一波三折。「兩英」相爭中,起先他一直處於劣勢,甚至大家都認為已經沒有什麼懸念的時候,他卻以較大優勢勝出。這就是偶然性中的必然。 

 過去,「有志者事竟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曾作為歷代青年人勵志的座右銘。如今似乎不管用了,在時興「拼爹」「拼富」時代,很多人認為沒有個好爹,再「有志」也只能一事無成。前一段,浙江永康市第二中學LED大屏幕上打出了:「沒有高考,你拚得過富二代嗎?」的勵志口號,「雷」響全國。該校老師說,高考作為草根改變命運的一條途徑,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 

 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講,現實可能令人很無奈。但如果首先自己放棄,那只會變成無望。我們不可能都取得梁振英、林書豪那樣的成功,但他們的奮鬥過程我們都可以做得到。平民也能成英雄,這不是神話。

      責任編輯:新二
梁振英約公僕 各團體反應正面      [2012-03-28]
梁振英強調與公務員同坐一條船      [2012-03-27]
分析指梁振英不會打壓港地產商      [2012-03-27]
借訪梁振英 陳志雲曝留守商台      [2012-03-27]
梁振英與香港一起面臨更多挑戰      [2012-03-27]
梁振英拜訪曾蔭權 曾:任重道遠      [2012-03-27]
香港各界熱議梁振英當選特首      [2012-03-26]
梁振英:晤中聯辦跟進挺港措施      [2012-03-26]
梁振英向曾蔭權表達敬意      [2012-03-26]
曾蔭權與梁振英商議交接工作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