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參考報4月5日報道,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兩市已有包括12家上市銀行在內的1336家上市公司公佈了2011年年報。其中,12家銀行的淨利潤達到8415億元,佔上市公司總利潤的51.3%,剔除12家上市銀行後,上市公司的淨利潤較2010年不增反減。
淨利對比 非銀行類上市公司零增長 12家上市銀行8415億元
Wind統計數據顯示,1336家上市公司2011年共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萬億元,同比2010年的1.45萬億元增長13%。相比之下,僅12家上市銀行就實現了8415億元的淨利潤,同比2010年的6531億元增長了29%。實際上,剔除了12家上市銀行之後,1324家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僅為8005億元,較2010年的8015億元還下降了10億元。
也就是說,從目前已經披露的年報來看,總數占1336家上市公司0.89%的上市銀行,其淨利潤總額卻佔到了51.3%。除此之外,銀行業淨利潤的增幅是全體上市公司的2.23倍。從淨利潤增長情況來看,12家上市銀行全部實現正增長,淨利潤增幅最低的為中國銀行,達到了18.93%,最高的則為深發展,達到了64.55%。12家上市銀行中,淨利潤增幅在30%以上的就達到了7家。
而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2011年全年,銀行業共計實現淨利潤10412億元,同比2010年的7637億元增長36.3%。平均資本利潤率則達到了20.4%,較2010年的19.2%有了進一步的增長。相比之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4544億元。2011年全年,中國的GDP由40.15萬億元增長到47.16萬億元,增長了約7萬億元,而銀行業的淨利潤就佔了其中14.9%。
一邊是銀行業的淨利潤大幅增長破萬億,另一邊,卻是非銀行類上市公司的淨利潤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銀行業侵蝕實業的利潤已經表現的非常明顯。而從2011年非銀行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情況來看,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其財務費用構成中,在有可比較數據的979家上市公司當中,其利息支出已從2010年的919億元進一步上升至1256億元,增長36.7%,遠遠超過了上市公司淨利潤增幅。在有可統計數據的702家非銀行類上市公司中,其2011年年報披露的應付利息則從2010年同期的182億元增長至410億元,增長了125%。
在有可比較數據的996家非銀行類上市公司中,2011年末的短期借款已經由2010年末的1.20萬億元上升至1.53萬億元,上升27.5%,其長期借款則從1.38萬億元上升至1.62萬億元,上升17.4%。
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國民營企業聯合會會長保育鈞表示,「中小企業很困難,銀行卻大量賺錢,這說明我們的金融和經濟是『兩層皮』,並不合拍。」
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1年末,銀行業的總資產規模為113.29萬億元,12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銀行的總資產則為71.26萬億元,佔到整個銀行業總資產的62.9%。一位銀行業人士表示,上市銀行的總資產規模佔整個銀行業的規模比例較大,就資產質量來看,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明顯較高,因此全行業的利潤主要集中在上市的銀行中,其中又以五大行為重,這才造成了銀行業利潤較高的印象。
利潤來源 淨利息收入1.68萬億元
在去年信貸收緊和央行加息週期的影響下,銀行業淨息差收入普遍上升,且依然是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Wind統計數據顯示,已公佈年報的12家上市銀行去年共實現淨利息收入約16792億元,其中,五大行實現淨利息收入約13051億元。
由於存在較大息差空間,銀行存貸款業務規模擴大的同時,盈利水平自然提升。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商業銀行利息收入占利潤貢獻的比例達80.7%。建行高層在業績發佈會上也坦言,去年,得益於信貸資源趨緊推升定價水平及存量貸款按加息後利率重定價,貸款收益率穩步上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分析銀行業高利潤時表示,雖然我國的淨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於銀行信貸在我國的資金配置中占主導地位,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銀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貸投放的規模,因此造成當前銀行業高盈利。
此外,與A股非銀行上市公司相比,在淨資產收益率方面,銀行業顯著高於A股上市公司。「目前,銀行業的ROE(淨資產收益率)要比A股非銀行上市公司高41%,但與此同時,銀行的總資產淨回報率為A股非銀行類上市公司的23%。」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分析表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銀行業是一個高槓桿行業。」
對此,魯政委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A股非銀行上市公司的「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為167%,而上市銀行則高達1593%,是前者的9.5倍。銀行業的高槓桿在另外一方面還對應著應該龐大的總資產規模。2010年A股上市銀行的資產總規模約為64萬億,大約占2010年中國銀行業全行業總資產94萬億的68%,大約相當於2010年GDP總量40萬億的1.6倍。
具體來看,從2008年到2011年,我國銀行業總資產從62.4萬億元攀升到113.29萬億元,其中,2011年銀行業總資產比2010年增加了17.98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的銀行業資產總量的增速依然遠高於2011年9.2%的GDP增速。
由於如此高的息差水平並非市場公平競爭的產物,因此,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局面已經可以看成是與銀行的壟斷地位有關,因此銀行業更容易進行壟斷定價來獲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尤其是在存貸利差方面,目前我國存款利率是3.5%,貸款利率是6.56%,存貸利差則超過了3%,高於西方國家平均水平。
信貸供需 銀行淨息差或見頂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認為,中國經濟在2011年表現出的結構性困難,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就是虛實分離,以銀行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本應讓利並與實業共進退,卻利用壟斷地位與實業爭利,造成中小企業破產風險和經濟轉型風險加大。他表示,在戰略上,2012年的金融政策應當要求以虛補實,泛金融業的租金必將耗散,可謂金融不瘦,實業不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廣西、福建調研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要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完善財稅支持政策,擴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規模。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緩解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營造各類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制度環境。
在信貸供需關係改善,企業融資成本負擔能力下降等因素作用下,商業銀行新增貸款的議價能力或有所減弱。因此,多家機構預測今年的銀行息差將面臨回落的可能。中信證券認為,今年二季度銀行貸款定價效應將基本結束。廣發證券預計,由於期限較長的項目貸款和按揭貸款重定價因素,因此,息差預期將在今年一季度見頂,之後環比穩中趨降,存款成本控制能力成為影響息差的重要因素。
根據公開數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從2003年至今,銀行業淨息差水平一直處於2.3%至3.0%之間,其中2008年達到峰值3.0%。從2011年末的銀行業息差水平來看,較去年第三季度又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截至2011年末,12家上市銀行中,建行、農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等於或高於銀監會統計的銀行業平均息差水平2.7%,其中,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息差水平更是高達3.06%和3.14%。
「隨著2011年末利差上升預期的消失,今年如果要保持利差增長面臨的壓力很大。」建行副行長龐秀生在業績會上表示。同樣,中信銀行行長陳小憲也表示,銀行業內已達成高利潤時代將結束的事實,中國經濟增幅將趨於平穩,在此背景下,銀行存貸款增速會相對減緩,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化,銀行的利差逐漸縮小是趨勢,銀行業的高利潤狀況會有所改變,銀行業的利潤增速趨勢是下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