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經濟觀察網報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離岸市場上人民幣相關的衍生品開始不斷出現。
就在倫敦高調宣佈將建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市場時,香港市場也推出新的競爭點。4月19日,港交所宣佈,將在第三季度推出一種美元兌人民幣期貨合約,旨在為投資者提供管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對沖工具。按照港交所的計劃,合約報價將以每美元兌人民幣計算,按金以人民幣計算。交易費及結算費亦以人民幣繳付。
市場人士認為,如果這一期貨成功推出,將成為在香港股票交易所交易的第一支外匯衍生產品,將為「套期保值者」以及「投機者」多提供一個外匯交易的工具。目前,離岸市場提供遠期(DF)以及無本金交割遠期(NDF)這兩種對沖工具。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認為,目前的人民幣交易多數是在場外市場進行,而且參與者主要是機構,交易的規模也大約為100-500萬美元,而使用一定的槓桿後,交易規模則可能達到1000-5000萬美元。由於場外市場的買賣價差較小,大型機構投資者應該不會成為人民幣期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澳新銀行認為由於合約規模較小(10萬美元),計劃中的人民幣期貨將為個人投資者、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基金提供一個對沖其人民幣外匯頭寸或者投機人民幣匯率的工具。目前來看,離岸市場上的進口商以及出口商也可能成為這一市場的參與者。因此,人民幣期貨市場未來將更加貼近於非機構交易者。
這樣一個交易品種的推出,對於各種跨市場套利交易者來說,不失為一個福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CNH遠期價格與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價格(NDF)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減少。正如我們在此前預期的那樣,在中國央行宣佈加寬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區間後,由於NDF曲線變得陡峭,CNH遠期與NDF之間的價差已經出現了收窄的趨勢。而人民幣期貨的推出,可能將這一價格變得更小,楊宇霆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