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洞察中國」網站5月13日刊文稱,中國對能源和資源進口依賴的加深,而中國可能會為了保護海上運輸通道,加強藍水海軍建設。
中國對海上能源和資源運輸的依賴正日益加深。2011年,中國40%的原油和6%的煤需(1.82億噸)需要進口,此外12%的天然氣需要通過海上運輸進口。更重要的是,這些數字未來還會上升。即使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其每天的原油消耗也會超過30萬桶,相當於菲律賓一年的消費量。地理和經濟事實都表明,中國對海上運輸的依賴將會持續增加。中國國內的石油產量很難取得突破,因此中國不得不大量進口原油。即便可以通過陸上石油管線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獲得,但其供應量遠遠滿足不了中國的石油消耗量。
文章認為,中國在遠海戰略上正處於十字路口的位置。中國在近海戰略上已經達成了一致的認識,但在遠海戰略上卻存在許多分歧。而對於海上通道應該由誰保護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中國將會繼續接受美國主導的海上通道安全體系;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北京可能會通過加快藍水海軍的建設來保護自己的海上運輸線和貿易。
文章認為,對海上運輸依賴的增加會促進中國的藍水海軍建設。從地緣上看,中國高層可能會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南海和印度洋,這些地方是中國重要海上運輸經過的區域。要確保這些區域海上通道的安全就需要中國海上安全力量的保護。中國當前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中國使用海監保護近海的海上通道。海監在2011年12月部署了3000噸級的「海監50」,它是中國最大的巡邏船。此外,中國海洋管理局又訂購了36艘巡邏船和16架巡邏機。海監的船隻可用於南海海上通道的巡邏,這樣就可以把海軍從近海解放出來,使之部署到更遠的區域執行任務。另一方面,中國海軍可能會以保護海上通道安全為名,尋求更多的財政預算來發展航母等遠海力量。中國在航母和兩棲艦的建造上投入巨資顯示北京希望大力加強應對高強度海上突發事件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在重要海上運輸線上進行展示和打擊海盜。航母的出現將會帶來巨大的外交好處,因為這樣可以加強中國在南海、東南亞和印度洋重要海上通道的存在,如果中國想維持在這些地區的長期存在,就需要建造數個航母戰鬥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