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作家:人們對香港文化太多誤解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我不想當文化『傳教士』,因為傳教士只信一種東西,也讓你只接受這種東西,也許這種東西並不那麼好。香港文化是多元的,我希望讀者多看一些不同的書,接受不同的『傳教士』。」香港作家也斯(原名梁秉鈞)24日在廣州風趣地說。

 當日,一身黑色西服,頭戴鴨舌帽的也斯作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出現在廣州,為香港書展的首場推廣活動站台。

 也斯出生於廣東新會,出生翌年便被父母帶到香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創作,譯介法國、拉丁美洲及美國地下文學。今年63歲的他,在詩歌、散文、攝影和評論等領域皆卓有建樹。

 「香港是個商業化的城市,但是文化人在香港也能找到自己發展的空間。香港的文學是多元的,文化來源也比較豐富。」也斯說,香港本身受嶺南文化影響,後來中國現當代文學對香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再加上國外作品在香港的流行,使得香港文學豐富多元,文學的語言也並非單一、規範的語言。

 也斯表示,上世紀50年代是香港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大量電影、文化藝術以及各方面人才與作品從內地到香港,香港文化既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各種藝術手法,同時還生成許多新的東西。「像嶺南畫派從廣州發展到香港時,香港在慢慢現代化,受這種環境影響後來發展成了抽像的水墨畫。」

 專欄是當時香港文學發展中獨特的現象之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香港文學作品以專欄形式發表在報章上,作家以寫專欄為生。也斯認為,專欄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空間。他回憶說,香港的專欄從上世紀40年代以來一直都有,高峰期出現在70年代,風格多樣化,小說、隨筆、書評等文體均有。

 「但是現在看專欄的人越來越少,專欄本身在報紙上佔據的版面也縮水了,這是一個消失的傳統。」也斯表示,他最近正著手從理論上整理20世紀50年代香港文學的研究,看它們如何繼承傳統與現代的文化。

 也斯說,人們對香港文化有太多誤解,有不少人認為香港沒有文化,稱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他則認為「沙漠也有仙人掌」。

      責任編輯:馨瑶
深圳福田將設「香港文化周」      [2012-05-03]
作家:人們對香港文化太多誤解      [2012-05-25]
港過去20年經濟增長 梁振英:真的太慢      [2012-05-25]
港下調6月車用液化石油氣價格      [2012-05-25]
立法會點票系統故障 一度暫停      [2012-05-25]
男女失衡 香港「剩女」為何多      [2012-05-25]
劉鑾雄「強烈否認」涉歐文龍案      [2012-05-25]
港官員利益申報:梁振英收禮超400元即上繳      [2012-05-25]
香港收回援建撥款 四川表尊重      [2012-05-25]
港4月出口貨值升5.6%      [2012-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