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青年參考報道,五角大樓相信,中國殲-20隱形戰機到2018年後才能服役。
■在2020年前,中國的安全政策仍著眼於利用和延長「戰略機遇期」;
■中國軍隊在新時期面臨新任務,已超越了保護國土安全的傳統角色;
■持續的軍事交流,可以讓中美就地區安全環境及相關挑戰增進共識;
■中國進行了多層次和廣泛的軍備投資,關鍵裝備的服役時間參差不齊。
一年一度的美國國防部《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終於在5月18日公佈。當天在五角大樓,美國國防部助理副部長大衛·赫爾維介紹說,這份報告由國防部牽頭,歷經與國務院、國土安全部、能源部、商務部、財政部以及情報部門的協調,顯示了美國對中國軍事走向及其優勢與劣勢的判斷,以及美國從中看到的「機遇與潛在挑戰」。
今年的報告主體分為「中國軍事戰略及準則發展」、「中國軍事現代化目標及趨勢」、「解放軍與各國軍事交流現況」、「中國對台軍事戰略」等4章;中國大陸的相關軍力資料,照例以圖表形式附於正文之後。法新社注意到,五角大樓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只有52頁,同去年94頁的篇幅相比,「簡短得有些奇怪」,對解放軍的所有評估都簡化為總體趨勢而不是細節分析,「原因可能是,美國宣佈對亞洲新的戰略調整後,表面上要對中國採取更溫和的態度」。
稱中國慎戰但不避戰
報告開篇指出,中國仍然把21世紀頭20年視作「戰略機遇期」,這將為中國提供專注內部發展,避免與其他大國直接對抗的獨特機會;當然,中國領導人不會期待這個時期沒有緊張與競爭,中國的安全政策主要著眼於利用和延長這種窗口。因此,中國將繼續尋求強調與鄰國的積極關係和對國際事務的建設性參與,也就是「和平發展道路」。
即便如此,根據五角大樓的評估,中國海空力量的職能正在從原先的單純領土防禦,向離岸進攻與防衛轉變。具體使命包括空中打擊、導彈防禦、戰略機動、預警和偵察。為此,解放軍正發展遠程空中運輸和保障能力,但目前還處於彈道導彈防禦和空域整合系統的早期階段;陸基空防力量的現代化工作也未完成,還計劃引進新型地對空導彈。
在戰略層面,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報告內容強調,中國領導人相信,現在是「重點實現國內發展,同時避免直接對抗」的時機——儘管他們預料到將不時出現緊張局勢乃至領土糾紛。不過,中國領導人也很清楚,現狀不管多麼令人滿意,都不會無限期持續下去。
行動地點距本土漸遠
對於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標,今年的報告延續了五角大樓一貫的觀點,稱中國希望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地區戰爭,提升開展高強度、信息化的短期局部軍事行動的能力。中國在2011年持續投資新武器和新技術,展示了不斷提高的軍事能力。此外,按照胡錦濤提出的中國軍隊「新歷史使命」的要求,解放軍在推進國際和平與穩定中也會發揮更大作用。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分析認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催生了不斷擴展的經濟和外交利益。隨著這些利益的增長和中國在國際社會所承擔的責任擴大,中國軍隊不得不持續加強投入,確保自身能夠完成各種任務,包括一些距離本土遙遠的行動。為支持解放軍作用和使命的拓展,中國2011年維持對先進巡航導彈、短、中程常規彈道導彈、反艦彈道導彈及軍用互聯網能力的投資,以便能完成最關鍵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使命。
美聯社的報道也強調,中國日益精良的武裝力量在新時期面臨新任務,已經超越了保護國土安全的傳統角色。這些新任務包括:人道救援、打擊海盜和跨國反恐。就此,五角大樓援引了一個新的例子,即中國去年在利比亞戰亂期間將3.6萬公民撤出該國的行動。
三大策略促軍事交流
在18日的媒體吹風會上,大衛·赫爾維表示,「與中國接觸是美國致力於保證亞太地區安全的一種手段,我們將繼續如此,同時繼續鼓勵中國在該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
為了減少可能導致危機的誤判,2012年度《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提出了三大策略以促進中美兩軍交往:一、提高中美在維和、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打擊海盜等具有共同利益領域的合作能力;二、通過作戰單位、軍事院校及基層官兵的交往加深兩軍間的理解;三、就評估地區安全環境和相關安全挑戰建立共識。按照美方的說法,五角大樓希望解放軍將領認識到這些戰略的邏輯和價值,進而力爭與解放軍建立持久可靠的兩軍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對此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解讀,稱相比更為廣泛的美中雙邊關係,美中兩軍關係發展仍然落後。今後,美國軍方將致力於在維和、反海盜等領域加強與中方建立互信,改善合作能力;通過與包括軍事院校和中低級軍官在內的中國軍方接觸,促進雙方瞭解;長此以往,雙方可以就地區安全環境及相關安全挑戰增進共識。
新武器多但進度不一
和往年一樣,五角大樓對中國重大武器項目的評估,是許多國際軍事觀察家最感興趣的內容。這份最新的報告指出,中方進行了多層次和廣泛的軍備投資,受益的項目從潛水艇到先進水面艦船,提升空中聯合防禦系統,還有對遠距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等尖端作戰能力。「經過連續10年的積極投資與開發,中國軍方的不少現代化系統已進入成熟期,另一些系統也可能在未來數年間投入使用。對中國軍方而言,2011年至2020年極為關鍵,因為在這10年間,中國軍方將試圖整合各種新系統與複雜平台,並採用現代行動理念。」
日本《產經新聞》援引報告內容說,中國海軍正在持續建造「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其裝備12枚射程7400公里的「巨浪-2」導彈,或將在兩年內首次擁有從海上發動核反擊的能力。除了兩艘已部署的「商」級,中國海軍可能在數年內部署更新型的攻擊型核潛艇。
美聯社報道的側重點,則是中國正在打造向遠離本土的地區投放軍力的能力。作為具體措施,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可能在2015年後投入使用。另外,中國在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特種軍用飛機、綜合性空中防禦、巡航導彈特別是網絡戰等領域進行了「持續投資」。不過五角大樓預計,近來最受矚目的殲-20隱形戰機,在2018年前不會獲得有效作戰能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報告稱台海兩岸的軍力對比早已「失衡」,因此,中國增強軍力的真正目的在於不讓美國涉足西太平洋。作為證據,中國二炮積極提升短程彈道導彈性能,增加中程彈道導彈數量,以實施對第一島鏈內陸地目標和海上艦船的精確打擊。至於戰略威懾能力,到2015年,中國將部署更多東風-31A和加強型東風-5洲際導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