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毛澤東警衛拋棄家人欲重回過去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齊魯晚報報道,5月19日,鄭州市國貿大廈前廣場,人來人往中,一位身穿舊軍裝、胸前掛滿勳章的老軍人正在免費贈書——他自己所著的《中南海警衛》。

僅僅是給毛主席做了三年警衛,可57歲的李丙需似乎一輩子也沒走出毛主席的「磁場」。

為什麼?為什麼李丙需以及與他生活於同一時代的很多人,總是走不出那個烙上特殊印記的時代?他們在尋找什麼?

重新回到那個時代

自從李丙需坐在鄭州國貿大廈前廣場的第一天起,他就與周圍高樓林立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

57歲的李丙需,曾是毛澤東主席的一名普通衛兵。他頂著烈日端坐街頭,只為把自己所著的《中南海警衛》免費贈與過往行人。

贈書活動已經進行了一年多,這也是他帶領幾位志願者進行的「愛國教育萬里行」活動的一部分。從1995年辭去平頂山一家煤礦治安科職務之後,他就開始重新追尋毛澤東的足跡,至今已經17年。

在這17年裡,李丙需到處搜集毛主席生前使用過的物品,並從平頂山返京探訪自己的老首長,在河南組織愛國主義展覽,到全國十幾個省市作報告……

每當有人誇獎他「忠誠」,李丙需都很開心。「忠誠」二字,李丙需看作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最大的榮耀。也恰恰是這兩個字,成為壓在李丙需身上,丟不掉也捨不得丟掉的重擔。

為了這兩個字,李丙需撇下父母、妻女,孤身一人重新回到「那個時代」。回憶,不停地回憶,成為他一生追求的「事業」。

「父母問我為啥一年才回家一次,妻子罵我神經病、不務正業,朋友也不理解,問我是不是傻了。」

可李丙需不在乎。在他眼中,多寫一本書、多作一場報告、多辦一次展覽、多做一件好事,就是向社會多投入一份奉獻,而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每當說到這裡,李丙需都會拍打著桌子,異常激昂。

確實,時代變了

可選擇重新回到那個記憶深刻的世界,卻未必能找回記憶中的感覺。

5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鄭州市農業路國際企業中心11樓,一間光線頗暗的屋子裡,一盞燈都沒開,只能模糊看見到處堆滿了與毛主席有關的各種物品——可這裡不是「毛主席紀念館」,而是李丙需目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紅色教育展覽館」。

李丙需穿著一條軍褲,正蹲在地上整理毛主席影像資料,他對記者的到來十分吃驚——與見諸報端的報道不同,李丙需的「紅色展覽館」裡並無其他訪客。

李丙需說,無論是展覽館還是自己的報告團體,還有贈書活動,在一些地方都備受冷落。

為了自己寫的《中南海警衛》一書,李丙需跑遍了全國大大小小的出版社,「鞋都磨破了,也找不到一家願意為我出書的。我求爺爺告奶奶,說盡了好話。」

在尋找出版社的過程中,李丙需意識到,自己寫的東西政治性太強,經濟價值太小。

確實,時代變了,出版社不願意承擔風險。最後,李丙需通過找關係送禮,書才在河南汝州的一家出版社出版。

記者翻開2000年出版的《中南海警衛》,粗糙的印本上並沒有標明印刷冊數,出版社已將成本降至最低。2011年2月,現代出版社再次印刷此書,印數1000冊。

《中南海警衛》出版後,李丙需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他一絲不苟地在封皮上蓋上毛主席頭像、「中南海警衛」和「毛澤東衛士李丙需著」的印章,並題詞簽字。他太想找到共鳴了。

回歸毛主席時代後,李丙需的生活變得異常節儉。他很坦然地說,「我沒錢。」5元一份的雞蛋撈面、1元兩個的蒸包和一碗免費的青菜雞蛋湯,這是老李的午飯,幾乎天天如此。

李丙需說,自己組織各種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家中的積蓄、售賣書法作品以及好心人的贊助。從1998年開始,李丙需時而見諸報端。李丙需說,也有企業邀請他去工作,但他拒絕了,因為「我做愛國主義宣傳,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牢記毛主席的教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說到這裡時,李丙需嘴角露出了笑意。

在很久以來的宣傳活動中,能理解李丙需的,大多是些老年人,或者與他擁有相似回憶的老兵。

大多數年輕人不理解李丙需。

「但我永遠都不會動搖。」李丙需說。

「我不孤獨,我很忙碌」

不止一個人問過李丙需,為什麼時代在不斷前進,而他卻把回憶和宣傳過去當成了主業?

這時李丙需就會談起他轉業後的工作和想法。

1983年,李丙需轉業至河南平頂山一家煤礦做治安保衛工作。李丙需說,自己是「退伍不褪色」,從不居功自傲,也不講自己在中南海的事跡,而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工作。

雖然收穫了不少榮譽,但步入社會的他,也漸漸看到了社會的另一面。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辛勤勞動並沒有換來與之相配的回報,反而是那些善於逢迎拍馬的小人最後盜取了他的勞動成果。貪污腐敗、爾虞我詐等種種「惡」,讓李丙需強烈不適應,只有在回憶那段中南海生活時,他才感覺找到了精神寄托。

1973年12月20日,在訓練中腿部受傷的李丙需,在日記中曾這樣寫道:「今天,我怎麼也沒有想到,我這個普通一兵,在有病時,一位中央辦公廳的主任、老紅軍(汪東興——筆者注),那麼大的幹部會來看望我。讓我吃中南海的蘋果,送我《毛澤東選集》……我感到太幸福了。」

李丙需經常回憶的另一件事是,他曾在中南海執勤不久後的一個冬天,與毛主席於一棵紅梅樹下偶遇,並說了幾句關於紅梅的話。

這一刻對日夜感恩毛澤東的李丙需來說,不啻人生的頂峰。他與毛澤東距離越近,也就越難走出那個高大的身影。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聽到這個消息,李丙需暈倒在地,他實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那個逝去的時代,曾經給了李丙需無數溫馨的回憶——單純、平等、執著,還有擁有信仰的快樂。

「我不會上網」——雖然現在李丙需的展覽館內有一台電腦,但僅僅是個擺設。他不知道日新月異的中國社會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雖然帶著教育下一代的理想,但他卻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腦子裡在想什麼。他只能和那些與他年齡相仿的老戰士相互取暖,一起回憶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榮光。

有時,李丙需也會反思,「我對父母的孝義不足,給妻子的恩愛不多,對孩子的關心不夠。」但反思的時間太短,每當他凝視一張毛主席照片,他就感覺到愧疚,「與老革命家、老戰友相比,我的價值還是太小。」

李丙需堅持認為,他的價值,只能通過「保衛毛主席他老人家」來實現,而追尋關於毛澤東時代的一切,也是在追尋當年自己被銘刻在那個年代的輝煌。

「我不孤獨,我每天都很忙碌,因為有毛主席相伴。」他笑著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Squarefruit
美曝檔案:毛澤東欲聯俄朝滅日      [2012-05-26]
前毛澤東警衛街頭贈紅書遭嘲諷      [2012-05-19]
毛新宇:百姓懷念毛澤東時代的廉正      [2012-03-04]
習近平引毛澤東名言鼓勵留學生      [2012-02-14]
委國閱兵 民眾穿印毛澤東像衫      [2012-02-05]
一學者錯譯毛澤東詩詞作者崑崙      [2012-01-06]
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女人      [2012-04-23]
安徽紀念毛澤東文藝講話70周年活動開幕      [2012-05-17]
溫總自己打傘 探訪最困難老鄉      [2012-05-29]
浙江永康嫖宿女學生案10人涉案      [2012-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