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台灣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李登輝父女緣何歎:喊台獨沒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曾被綠營視為「『台獨』教父」的李登輝,日前在接受島內《財訊》專訪時說,世界的秩序正在改變,台灣面對國際上的「困難」,「喊『台獨』沒有用」。李登輝之女、台灣「群策會副董事長」李安妮27日替其父辯稱,當下對民眾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設法讓經濟好轉,讓人民能安居樂業、對未來有所期待,是否需要「高舉『獨立』旗幟,可以再思考」,云云。

 藍綠從各自立場解讀

 此論立即在台灣島內引發迴響和關注,多家媒體包括《聯合報》、《自由時報》、東森新聞等都廣泛報道,藍綠也從各自立場進行解讀,甚至引發「台獨」「退燒」爭議。

 「感謝李登輝的說法,終於看到真相。李登輝勇敢講出來,代表他終於知道『台獨』是不可行的路線!」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副書記長吳育升肯定了李登輝的「反省進步能力」,呼籲李登輝勸勸「台聯黨」和民進黨,「不要動不動就要『台灣自決論』、『台獨』,『框架國家』。」

 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諷刺說,「『台獨』教父」終於露出馬腳了:「『李前總統』終於講出他當年騙台灣老百姓的話了,『台獨』本來就不可能的。」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潘孟安則認為,是「媒體有點斷章取義」,李登輝的用意是要「先顧腹肚,再顧佛祖」。要求「執政」者現在應以經濟民生為要——若肚子沒顧好,光講理念民眾聽不下去。

 有人則認為,年老力衰卻又老謀深算的李登輝,此舉是通過左右開弓來保持自己的政壇影響力。即「經濟批藍、政治打綠」,抓住當前民眾對經濟問題的不滿,劍指「執政」的藍營和馬英九,同時指責在野的民進黨捧著「台獨」神主牌卻無所作為。藍綠的解讀都是各取所需,片面背書。

 「兩岸政策不會再往深綠倒退」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解讀說,李所言「其言也善、其言也真」,所有綠營人士都應嚴肅地思考李登輝的話。「李登輝是台派沒人會懷疑,但李這樣說,會被認為是不愛台灣嗎?」

 許信良個人認為,不管是李登輝說「喊『台獨』沒用」,還是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或是蔡英文今年「大選」時提出的有關兩岸政見,都會遭綠營裡面的「獨派」反對,但三者的用意是一樣的,都將「成為民進黨主流意見」。蘇貞昌當選了黨主席,「兩岸政策也不會再往深綠倒退。」

 而蘇貞昌在贏得民進黨主席選舉後,面對黨內少壯派要求反思大陸政策的呼聲,表示將恢復設立涉大陸事務部門,兩岸議題「態度該放的放,方法要靈活」。他說,面對不斷變化中的大陸,「要不斷變動地去瞭解他們。」

 不過他同時也狡猾地留了餘地,他表示現在黨主席面對兩岸政策只是「表達態度」,而不是「自己宣佈要怎麼做」。

 「急獨」退燒的一個徵兆

 在島內也有其他評論。「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文章說,完全無法對李登輝此言予以正面看待。

 文章認為,僅僅從近一兩個月的表態來看,李登輝就沒有放棄「台獨」性質的「兩國論」,故其所謂「沒用論」,恐不能解讀為他已認知「台獨」不可行,反而更要注意他是否變本加厲,認為不能光靠喊的,而要靠去做。若是這樣,台灣的政治與社會必將增添不安定的因素。

 這並非杞人憂天。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的解讀就很直接:「他從來沒有在台灣喊『台獨萬歲』或者什麼東西,他沒有喊過這些,所以告訴大家不要光喊『台獨』而不去做。」 

 具體如何做?年紀一大把、資歷足夠深的李登輝沒有接著說出個所以然來。

 綜上所述,李登輝之言與其說是「台獨」「退燒」,不如說是「急獨」「退燒」的一個徵兆。而「退燒」的背後主因,則是近年來兩岸關係的大交流大發展,讓「急獨」主將們發現,迷夢是萬萬難以一步成真的。

 「中央日報網路報」文章說,其實「台獨」不管是喊還是做,都不符合台當局的法律和行政體制。馬英九和國民黨明確排除「台獨」選項。

 的確,在民生為大、和平為大的前提下,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既能壓縮「台獨」空間,又能改善島內民生經濟,兩岸又能保持和平局面,可謂一舉多得。

      責任編輯:新二
李登輝:「台獨」無用 各方解讀      [2012-05-25]
李登輝:世界在變 喊台獨沒用      [2012-05-24]
陳水扁稱隨身攜帶李登輝密帳      [2012-05-22]
李登輝聲稱台灣是日本生命根      [2012-05-16]
李登輝再批:扁馬以為在做皇帝      [2012-04-22]
李登輝稱日本沒有能力對付中國      [2012-04-20]
李登輝:日政壇出了石原很可憐      [2012-04-19]
李登輝被指從未主張過「台獨」      [2012-02-28]
港媒:「台獨」已成李登輝血液      [2012-02-22]
李登輝揚言建「台灣文明文化」      [201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