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大眾日報報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在答覆網友提問時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背景
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源於20世紀50年代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男職工年滿60週歲,女幹部年滿55週歲,女工人年滿50週歲。制定這個政策時,全國人口平均壽命只有50歲左右。
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目前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3.5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現狀 養老基金每年都需 上千億財政補貼
據人社部6月4日發佈的中國2011年人力社保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6895億元,但徵繳收入為13956億元,各級財政補貼了2272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2765億元。年末累計結存約1.9萬億元。
如果不算財政補貼的收入,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和收入相差1200億元。比對2007年至今的公報發現,養老保險基金徵繳收入始終僅比支出多出約千億元。每年國家都會拿出上千億財政為其補貼。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在答覆網友提問時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應該說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一表態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為何延遲:
繳費年限太少無法應對老齡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保障制度與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提出:「退休年齡不提高,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肯定不可持續。」
鄭秉文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女性職工的退休年齡是50歲,之前繳養老保險費15年,退休後的生活還有至少二十四五年。個人和僱主一年繳費是其工資的28%,在基金投資收益率為5%的情況下,僅能勉強維持15年的40%工資。
老齡化已日益成為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紹,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26%增加到16%;到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55億,占總人口的17.8%。到2050年,勞動力人口與老年人口比將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如何延遲:
應兼顧就業與退休關係等方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小步漸進地延遲退休年齡再加上彈性退休制恐怕是比較理性的解決方案。
「一定要兼顧好就業與退休的關係、不同群體的利益。」鄭功成說,「這樣不僅跟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保持適應,而且也對未來解決勞動需求、延長個人工作週期是適宜的。」
「我國還需要建立彈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勞動能力又有就業意願的人能夠多工作,能使缺乏勞動能力非常願意按時退休的人及時退休。」鄭功成說。
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對彈性退休制進行探索。從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實施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規定延遲年齡男性一般不超過65週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週歲。
挺派
1.壽命延長的必然選擇
學術界主流觀點認為,退休年齡延長,是適應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受教育年限延長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必然選擇。
2.避免社會人力資源的浪費
有觀點認為,延長退休年齡有利於進一步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充分發揮高級專業人員等「短缺」群體的作用。
疑派
1.不同社會群體利益不一致
延長退休年齡,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如一些下崗職工,恨不得早點退休,好盡早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2.加劇就業緊張形勢
有人擔心,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仍是供大於求,延長退休年齡,可能會擠壓崗位供給,進一步加劇就業緊張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