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香港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重要的經貿交流地,其背靠中國,放眼亞洲、國際的特殊平台,更令其成為全球三大「拍賣之都」之一。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藝術品進入消費性時代,大中小型拍賣行並存,拍賣行業已然成為香港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香港佳士得2012春季拍賣近日落幕,創造了近30億元(港幣,下同)的總成交額,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高逸龍認為,拍賣成果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繼倫敦和紐約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藝術中心的地位。
佳士得春拍中的中國古代書畫及中國近現代畫拍賣,成功吸引了近九成來自大中華區的買家。高逸龍指出,此次春拍反映出藏家們對藝術市場的堅定信心,也為打造未來更加強勁的亞洲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國際兩大拍賣行之一,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品部國際董事張丁元表示,香港佳士得積極整合及建構亞洲這個跨國際的拍賣平台,以與西方主要藝術類別並駕齊驅。儘管目前全球經濟低迷,此季的拍賣成績再次肯定了這一整合性平台。
國際大拍賣行在香港的總成交額屢創新高,令這些大拍賣行再次肯定香港「拍賣之都」的地位;而除了這些大行之外,香港拍賣市場還有很多中小型的拍賣行,業績也不遑多讓,可以說香港的拍賣市場是百花齊放。
去年拍賣總成交額約為5、6千萬的香港普藝拍賣公司主席陳東原說,香港拍賣市場完善,大中小型拍賣行並存。
他認為,香港之所以能成為「拍賣之都」原因有三。首先,香港並無金融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動;其次,除走私及偷竊的文物外,香港對任何國家或地區文物的出入並無管制;第三,就是香港沒有營業稅,令行業得以輕裝發展,而一些地方由於有成交稅,阻礙了行業發展。
「香港背靠內地,也是香港能得到『拍賣之都』美名的絕對性因素,」陳東原說,中國經濟在這2、30年迅速增長,龐大的資金一部分進入房地產及股市,另一部分就進入了拍賣市場。他認為,當一個國家剛發展起來,收藏者多會首先購買自己國家的文物,例如日本和韓國。
雖然中國買家近年屢屢成為國際拍賣市場的寵兒,但陳東原透露,由於年輕一代的港人有留學歸來及企業二代的背景,對藝術及文物不抗拒,這些群體也佔據了公司買家的一半數量。他認為,香港買家較為低調、成熟,收藏視野較廣,無論是西洋玻璃還是畢加索都是其收藏目標。
剛於珠寶及翡翠春季拍賣斬獲4.58億元總成交額的天成國際拍賣公司董事總經理汪潔表示,藝術品拍賣已經進入消費性時代,將為香港帶來很大的市場價值,拍賣行業的蓬勃令其成為了香港經濟支柱行業之一。
「我們公司去年總成交額為2.6億元,今年就將近翻了一番,香港國際平台及配套完善的環境吸引我們來港發展業務,」汪潔說,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很樂觀,她相信,開闢更多新元素結合生活,將是香港拍賣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