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
官方渠道之外又一平台,對內系統介紹美日兩國軍力狀況,對外傳遞中國態度。
據《瞭望》新聞週刊報道,6月5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在北京發佈《2012美國軍力評估報告》和《2012日本軍力評估報告》。
民間智庫發力促美日軍力報告出台
這是中國民間智庫首發國別軍力評估報告。發佈方稱,報告「不代表官方或軍方」,僅表明中國軍事外交日趨多元化,由純官方向官民結合轉變。發佈方也坦言,兩份報告回應了美日兩國近來每年「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品頭論足」。
國內民間智庫發力,變「被動應答」為「主動反問」,觀察人士分析,在官方渠道之外提供又一平台,對內系統介紹美日兩國軍力狀況,對外傳遞中國態度。
引用資料「客觀公允」
發佈會上,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表示,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均來自美國國防部網站和日本防務省公開的資料以及媒體資料。
《2012美國軍力評估報告》引用美國近年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列舉其「平衡」思想:「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正在崛起的國家,擁有與美國競爭的潛力』,強調要防範中國的軍隊現代化;認為俄羅斯在『開放和民主程度上倒退』,可能會『對美國及其盟國和夥伴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2012日本軍力評估報告》綜合各公開資料指出,雖受和平憲法的制約,日本「自衛隊」實質上是一支規模中等、軍費厚實、裝備精良、技術先進、訓練水平高的正規軍,且目前正處於重要軍事轉型期,其安全戰略的目標和手段更加拓展,行動上的主動性趨強。
大量引用公開材料,是這兩份報告被稱為「民間版」的原因。這一做法也是對美日國家的借鑒。
美國定期發佈的《中國軍力報告》,很大程度上依賴公開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以及人民解放軍各級軍官、學者的談話和論著,此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道。
對於此次發佈的美日軍力評估報告,羅援認為,公正、客觀地介紹了兩國的軍事思想、軍事力量、軍事部署以及對外軍事關係,並作出了客觀、公允的評價。
傳遞中國民間聲音
羅援表示,兩份報告由相關專家學者組成的課題組獨立完成,雖然有多名權威軍事專家參與,但僅代表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的看法。
資料顯示,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是一個非營利性民間社會團體,成立於2011年,會長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為軍事科學院少將羅援,理事成員包括眾多學者、企業家和媒體人士。
發佈方表示,本次報告一方面為了增加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美日兩國軍力的瞭解,另一方面,基於事實對相關國家的軍力發展提出關切和質疑。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理事傅立群說,發佈報告的目的,是想讓外界瞭解中國民間對美日兩國軍事實力的「部分代表性觀點」,這包括中國人對美日軍力的瞭解是否客觀、對美日軍力發展和方略是否有一定掌握,「必須包括民間的看法才算完整」。
日本軍力評估報告中,研究者在指出日本近階段加強對華牽制和防範力度的事實之後,提出應「適時、適當地要求日方對中方關注的安全問題進行軍事透明,特別是亞太各國有權利要求日本對違反日本和平憲法的行為作出政策說明」。
發佈方表示,國外有若干民間、半民間智庫擅長於軍力評估,作為中國民間智庫,力爭將報告常態化、機制化的同時,也期待包括美日在內各國同行的反饋交流。
互尊互信是前提
針對美日兩國發佈軍力報告,頗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意。
自本世紀初以來,美國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中國軍力評估報告》,表達「對中國軍力發展的關切」。雖然在引用數據的準確性方面時常出現爭議,但報告事實上成為美國及國際社會一些人判斷中國軍事實力和意圖的主要依據。
每年軍力報告出台後,美國學術界、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在談到對華政策時,往往引用報告中的內容支持自己觀點,間接影響了美國各界的對華判斷。
日本近年也經常利用發表《防衛白皮書》等機會,對中國軍力發展品頭論足,渲染和助長了「中國軍事威脅論」。
「希望外界能夠平等、尊重地看待這兩份報告,」羅援表示,報告無意渲染所謂美日軍事威脅,但希望能讓美日瞭解中國人對美日軍事實力的部分代表性看法。
在發佈會上介紹美國軍力報告時,羅援列舉了中國民間關心的若干問題:誰在把中國當作假想敵?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是針對誰?空海一體戰的作戰對象是誰?日本「均衡部署」轉向「西南部署」針對誰?日本有沒有額外和隱形軍費?日本軍事力量轉型的目的是什麼?
分析人士指出,安全穩定的雙邊關係,前提在於互尊互信,大國之間尤其要相互平等。中國方面發佈美日軍力報告,一個重要目的是增信釋疑,積累共識,減少誤判。
「準確、客觀、公正的聲音,才能增進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羅援表示,「讓更多人聽到這種聲音,是我們的願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