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經國務院授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1日發佈《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年)》。這是我國第二個以人權為主題的國家規劃。為持續、全面推進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這個計劃對今後4年中國人權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作出了規劃。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柳華文11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國際人權領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被視為衡量一國政府是否重視人權的指標,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新人權行動計劃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嶄新藍圖」。
不少國際媒體第一時間報道並解讀這份行動計劃。《印度時報》以「中國要建立更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為題報道說,中國到2015年互聯網普及率將超過45%,互聯網固定寬帶接入端口超過3.7億個,實現2億家庭光纖到戶覆蓋。印度Zee新聞網稱,中國將幫少數民族地區大力發展經濟,拓展教育資源。新加坡《聯合早報》則將「中國將完善看守所在押人員死亡調查處理制度」作為報道主題。
與此同時,港澳台媒體也對這份行動計劃進行了報道。香港《商報》重點關注的是中國將保障勞動者工作權利,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台灣「中央社」把「大陸繼續提高最低工資」作為報道重點。
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統計,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只有29個國家開展了制定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實踐,而其中只有8個國家制定了兩次以上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
參與撰寫此次人權行動計劃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柳華文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等一些經常在人權方面對中國指手畫腳的西方國家沒有制定這樣的計劃。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中國已參加了20多個國際人權條約。1991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向國內外正式表明中國政府對人權的態度、立場、基本政策和實踐情況。此後,中國先後發佈30多個人權白皮書。柳華文表示,如果說人權白皮書是以總結宣示為主,側重於宣傳的話,那麼人權行動計劃則是側重於政府規劃和實際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