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中國民間主動發聲評估美日軍力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1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本月,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發佈了《2011美國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2011日本軍力評估報告(民間版)》。作為來自中國民間的首批國別軍力評估報告,一經發佈,立即引起國內外關注。發佈方坦言,兩份報告回應了美日兩國近年來「對中國軍力發展的品頭論足」。

 這幾年,對中國的軍力評估已然成為一些西方國家的週期性話題。令人費解的是,中國的軍力時而被高估渲染成「中國威脅」,時而又被貶低至「毫無實力」。這些自相矛盾的論調凸顯出西方國家在看待中國軍力發展問題上的複雜心態。

 此次中國國內民間智庫發聲,變「被動應答」為「主動反問」,傳遞出的是一種來自民間中國的態度:增信釋疑、積累共識、減少誤判。正如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所說,「互尊互信是前提,準確、客觀、公正的聲音,才能增進國家之間、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

 西方對中國軍力「沒人說得清」

 冷戰結束後,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國家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軍力評估,被列為軍力評估的對象,主要是其認為的「競爭對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大國,中國自然難逃其關注

 美國軍方智庫對中國國防和軍隊有不少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國防部長每年向美國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評估報告》,內容通常涉及中國軍事戰略、中國軍隊現代化發展、台海安全、中美軍事交流等多項內容。迄今為止,該報告已提交了11份。這十年來,中國的軍費開支、台海軍事平衡、大陸導彈部署、中國航母試航等等,不時出現在這份報告中,貫穿其中的基調,依然是一開始就確立的「中國威脅論」。

 實際上,西方國家對中國軍力的評估,常常自相矛盾。2012年4月7日的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刊文指出,至少30年內,中國軍力還都是條「紙龍」;而就在兩天前,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發佈報告稱,過去10年來,在中國的「戰略性欺騙」下,美國「非常錯誤地」低估了中國的軍事發展。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曾預測,到2020年中國就能阻止美國進入「第一島鏈」。身處如此紛擾的輿論場,要判定中國的軍力究竟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沒人說得清。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甚至「檢討」對中國軍力發展的誤判,「如果當時美國專家裡有更多懂中文的人,他們完全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國軍事發展的實際情況」。

 當然,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基調還是佔據著主要部分。在一些西方國家的防衛白皮書裡,中國軍力幾乎成為週期性話題。

 以日本為例,日本防衛白皮書最早於1970年出版,間隔6年後於1976年再次發行,之後形成制度,每年發佈一次,分析周邊安全局勢並闡述防衛政策。但這幾年,涉及中國的表述在日本的防衛白皮書中所佔篇幅越來越大。如日本政府在2010年度的白皮書中指出「中國的海洋活動趨於活躍」,而2011年則首次使用了「擴大」、「常態化」等新的措辭,渲染中國海上新威脅,足以看出日本政府對中國的「警戒感」在增強。用軍事評論員張召忠的話來說,「這不像是一個防衛白皮書,倒像是一個威脅評估報告」。

 美國智庫報告多在幫軍方賺錢

 對於軍方的決策,美國的民間智庫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終究不要忘了,美國民間智庫的目標是通過一定的運作模式,使其研究結果進入決策層,影響政策結果。無「皇糧」可吃,民間智庫的運行資金主要依靠項目收入,與軍方主要遵循商業運行規則

 根據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預測描繪的中國軍力今後10年的發展「藍圖」,中國將擁有60多艘隱形常規潛艇、至少6艘核潛艇、隱形載人戰鬥機和無人戰鬥機、像美國一樣以航母為主的海上力量,以及太空戰和網絡戰實力。該中心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不讓美國航母和戰機在「第一島鏈」以內行動的威懾力。

 美軍擁有十分強大功能的情報偵察網,手頭上多多少少還是掌握有相當的數據材料,不過,這些高度機密的信息,五角大樓並不會將其作為評估中國軍力的核心材料。於是,寫作班子很大程度上借助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公開渠道獲取數據材料,包括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關講話以及人民解放軍各級軍官、學者的談話和論著,此外,還有各思想庫和媒體發表的研究成果和新聞報道。

 據一位參加過五角大樓活動的智庫人士透露,美版的評估報告實際是由國防部臨時拼湊一個寫作班子操刀而成的。該班子完成初稿後,首先請智庫進行修改,再經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務院等部門審議,最後才由美國國防部提交國會後發佈。其間,智庫人士雖然能夠參與相關內容的研究撰寫工作,但他們必須服從於國防部的授意和要求,否則根本無法被選為寫作班子成員。

 2003年,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推出了一份名為《中國軍事力量》的研究報告。該智庫長期受洛克菲勒、摩根等東部財團的控制,其評估初衷是通過渲染中國軍隊威脅程度,或為軍方爭取更多的撥款、採購更多的軍費造勢,或為製造恐慌,向亞太地區推銷美國軍火。對此,有媒體指出,每份這樣的報告出台,都是「想剝亞太國家和地區一層皮」。

 而事實上,有這種想法的還不只是美國,2011年的日本白皮書中提到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方面所作出的回應,指出中國方面採取「高壓對抗」姿態,這讓日本今後在與中國處理外交關係時難免出現「不安」的情緒。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霍建崗看來,這種話與其說是說給中國人聽的,不如說是說給日本民眾聽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多要點軍費預算。

 中國非官方報告更顯民間思想

 美日等國家高調要求中國承擔起大國覺悟與責任,其背後潛台詞不過是要更多軍事透明化、政治多元化,與中方有關大國責任的定義並不相同

 面對甚囂塵上的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以及西方國家對於中國軍隊不夠透明的批評,中國需要自己發聲。

 自1998年第一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出爐以來,每隔一年,中國政府就發佈一部國防白皮書,至今已經7部。每次國防白皮書的發佈會總會吸引數百家中外媒體雲集。

 不少外媒總是指責中國軍費支出過大,國防和軍隊建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如何恰到好處地回應這些批評,成為每部國防白皮書編寫的重點。

 仔細留意不難發現,這些年來,每部國防白皮書在透明度上都有很大的進步。如1998年白皮書在談到我國七大軍區時,連具體名稱都沒有寫;2000年,白皮書就開始介紹我軍的總部體制、軍兵種體制和軍區體制。

 作為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武裝力量的情況,其保密性極高。一個國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公開自己的軍事機密?在這個問題上,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研究員陳舟認為,保密和透明,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要找好兩者的平衡點。

 對於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表示,「闡述中國對國際安全形勢的戰略判斷,介紹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發展,宣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和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的堅定決心,有利於增信釋疑,營造互信合作的安全環境。」

 而此次兩份來自中國民間的對美日兩國軍力的評估報告,同樣秉持「增信釋疑」的宗旨,發佈方——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表示,其本意是傳達非官方的觀點,公正、客觀地介紹美國和日本的軍事思想、軍事力量等基本情況,傳達中國民間的觀點和看法。兩個報告所引用的資料完全引自美國國防部網站和日本防務省公開的資料以及媒體資料。

 有專家指出,這兩個民間報告,不但增加了中國民眾和國際社會對相關國家軍力的瞭解,同時也向外界傳達了中國老百姓「是怎麼看的」和「是如何說的」。

      責任編輯:新二
張召忠:10年後中國軍力進前五      [2012-06-19]
民間智庫發力美日軍力報告出台      [2012-06-09]
中國首發美日軍力報告:美日加大對華牽制      [2012-06-06]
羅援:對美國軍力的十個質問      [2012-06-06]
日媒:美對華軍力報告存12失誤      [2012-06-03]
美加強亞太軍力 否認為遏制中國      [2012-06-02]
美防長稱將加強在亞太部署軍力      [2012-06-02]
美稱中國軍力日益強大 要警惕      [2012-05-30]
英媒:軍力落後印度宜按軍不動      [2012-05-27]
美媒:中國軍力仍有5大謎團未解      [20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