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F35被指「飛不起來的鐵鳥」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十餘年間,從設計方案到初期生產,從國內試飛到海外銷售,F-35戰機項目一拖再拖。承擔F-35研發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雖然貴為美國第一大軍火商,在技術上和經驗上卻都不是最強。能迅速佔據美國軍火商的首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華盛頓的強大院外遊說居功至偉

每一個和F-35項目相關的人都額外受到過一次次「增強耐心」的訓練。

自2001年10月26日美國軍火商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攬下耗資200億美元的F-35研發項目以來,十餘年間,從設計方案到初期生產,從國內試飛到海外銷售,這個項目好像患上了拖延症,一拖再拖的情形無一例外地出現在每一個環節中。

5月19日,佛羅里達州空軍國民警衛隊公共事務辦公室發佈的消息稱,該警衛隊的少尉埃弗森和斯龐成功入選陣容為100人的F-35戰機首批飛行員隊伍,將很快在位於該州的埃格林空軍基地執飛F-35戰機,並會因此被銘記史冊。

然而,「很快」依然是一種並不明確的說法。

缺錢和漲價,都是個問題

戰機的首次試飛時間從原定的2005年推到了2006年底,正式首飛的時間更是從2009年底一直拖延至今。

上世紀70至80年代起陸續進入美國海、空軍服役的F-14、F-15、F-16等型號戰機如今或光榮退休或走向遲暮。這些戰機日漸老化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機群作戰效率漸低、安全性能漸差,維護成本卻加速攀高。但承擔「接班」重任的F-35戰機千呼萬喚出不來。

美國軍方以及承擔F-35研發項目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飽受質疑和責問:效率為何如此低下?一拖再拖的背後,是否是軍火商有意坐地漲價,攫取更多的利潤。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專項負責F-35媒體公關工作的高級經理傑克·吉斯表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直嚴格遵守和美國軍方以及其他8個合作國家所達成的協定。

除美國這個主要資金提供國外,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和土耳其也為研發計劃提供了43.75億美元經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軍事專家滕建群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F-35項目的盤子太大了,工程龐大且複雜,還涉及多方協調,這顯然會拖累研發的進程。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歐多國的經濟尚未迎來全面重振。「不止是美國,很多資金提供國自身財政吃緊,導致F-35項目的資金供應時常得不到保證。」知名軍事專家宋曉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一邊是研發資金供應不足導致延誤,一邊是尚未真正出爐的F-35戰機在海外預售訂單上的價格步步走高。

傑克·吉斯向《中國新聞周刊》確認,美國和F-35戰機的海外最大客戶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就首批F-35戰機交易進行談判,並稱雙方將很快達成協議。

據日本媒體的報道,F-35戰機要延遲到2019年才能交付,比原定的2016年晚了三年。由於日本數年前就已將F-35定為接下來的主力戰機,這次延遲將造成「日本防空網出現持續三年的漏洞」。

日本還不得不吞下漲價的苦果。美國國防部4月向國會遞交的報告稱,向日本出售的42架F-35總價為100億美元,再加上飛行員培訓和其他費用,最後平均一架F-35的價格在2.38億美元左右,這遠遠高於日本最早預算單上的99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

「F-35戰機的售價是由國防部來定的,並須得到國會的批准。」對於「坐地漲價」的質疑,傑克·吉斯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了漲價的原因。

「除了飛機本身的生產成本,配套裝備、飛行員訓練以及飛機智能系統的免費維護期限等,太多的因素會影響到售價。比如免費系統維護期限,有的是10年,有的是20年。對於每一個購買者來說,價格會因為各自的需求不同而不同。」傑克·吉斯說。

飛不起來的「鐵鳥」

多位軍事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時都指出:技術問題,才是導致F-35至今仍「待產」的根本。

F-35戰機的最早期方案,也就是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JSF)方案的提出,與F-22戰機也就是前後腳的時間差,都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

1990年代,F-22戰機的高成本讓美國及其軍事盟國均感到,單純依靠這樣的高性能且高價格的戰鬥機組成戰鬥機部隊,財政上有些吃不消。共同研發一種用途廣泛、性能先進而價格可承受的聯合攻擊戰鬥機成為共識,並被西方確認為未來將統一採購的下一代戰機,與F-22戰機形成「高低配」。

依靠對戰機方案近乎完美的包裝,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擊敗了強大的競爭對手波音公司,隨後將這種新一代美國海陸空三軍並用的戰鬥機新品種定名為F-35聯合攻擊戰鬥機。

按美國的戰鬥機劃代標準,這款堪稱「真正的第五代戰機」的聯合攻擊戰鬥機是一個包含三種型號的大家族:F-35A型採用常規起降模式,F-35B型採用短距/垂直起降模式,F-35C型採用艦載彈射起飛、阻攔索降落模式,分別滿足空軍、海軍陸戰隊、海軍三大軍種的作戰需求。

得益於研發裝備F-117隱形攻擊機、F-22隱形戰機、B-2隱形轟炸機積累的經驗和技術,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的F-35戰機在隱身性能、動力、電子設備等方面實現了多項突破。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不止一次表示,「整個F-35系戰機代表著近半個世紀以來戰鬥機技術的最高峰。」

從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以及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加拿大軍隊、日本自衛隊等多國軍方獲得的一筆筆大訂單,是洛克希德·馬丁信心高漲的主要原因。

該公司早前發佈的一項數據稱,美軍將裝備2443架F-35戰機,其他共同研發國家則共計劃裝備710架。

但現實並不按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設計的方向在走,更不像他們嘴上所言的那般美好。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野心不小,求大求全,但技術和人才儲備並不充足。」滕建群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隱患從一開始就埋下了。

被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擊敗後,波音的技術專家們在仔細研究了對手的設計方案後發現,這個方案獲勝的唯一原因是它包裝得比波音的方案好,但在實際操作中,按照這種方案造出來的戰機基本上相當於一款飛不起來的「鐵鳥」。

各項性能仍在完善中

在F-35的研發過程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初的設計方案一改再改。中國空軍指揮學院戰機專家徐勇凌將該方案比作是「一幅沒有畫好的草稿」,此後的改動並沒有改變它設計之初的缺陷,反而因想法太多而面目全非。

在遭受非議和質疑最激烈的時候,美國《航空周刊》曾於2010年9月曝出,美國海軍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於當年7月下令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研究戰機計劃改弦易轍的可能性。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沒有對外界就其技術能力的懷疑進行正面回應,而是提供了兩組最新數據:

截至4月30日,F-35A已飛行811次;F-35B試飛711次,其中533次進行了短距起降,328次進行了垂直起降;F-35C試飛279次。

迄今為止,已有14架F-35戰機進行了試飛,涵蓋全部三種機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提供了12架F-35戰機用於美軍的訓練。

「F-35戰機的各項性能正在快速完善,客戶的信心也正快速恢復。」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專項負責F-35媒體公關工作的高級經理傑克·吉斯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從戰機研發的歷史來看,道格拉斯、波音和通用動力,才是美國三代機以前最具有實力的軍火商,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團隊在技術上和經驗上都不是最強。

如今貴為美國第一大軍火商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1995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合併而成。洛克希德公司對生產出美國第一架轟炸機同時也是美國國防部長期軍工承包商的馬丁·瑪麗埃塔的成功併購,使得新公司在戰鬥機業務方面得到空前加強。

不過,美國軍火界普遍認同的觀點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想像力豐富,但動手能力相對較差。此前在拿下F-22的訂單後,該公司也在研發過程中多次徘徊不前。

能迅速佔據美國軍火商的首席之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華盛頓的強大院外遊說居功至偉,其設在華盛頓的公司代表處,工作人員達數百人。

根據華盛頓的一家名為「盡責政治中心」於2011年發佈的一份報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位列1998年至2010年美國最大遊說團體排行榜前20名。

傑克·吉斯向《中國新聞周刊》援引了美國國防部部長帕內塔今年1月20日針對F-35戰機的一次內部講話內容。帕內塔稱,F-35戰機無需「試用期」,「我們百分百地相信F-35戰機的發展,這是我們的第五代戰機,未來,我們絕不能沒有它。」

以最快的速度服役,也是戰機急需換代的美國以及坐等F-35戰機補缺防空網漏洞的日本眼下的期盼。

他們,都有些等不急了。

      責任編輯:郁文
F35漲價難出貨 日仍咬牙接受      [2012-05-15]
美若按期交付日戰機 性能難保障      [2012-05-14]
美F35或存重大缺陷 英日緊張      [2012-03-19]
美下一代主戰機F35或研發失敗      [2012-03-18]
專家:F-35戰機項目是超級賭博      [2012-03-09]
翼龍無人機與F35並列航展雙星      [2012-02-16]
F35項目換帥 美媒稱最大諷刺      [2012-01-28]
美防長宣佈F35B難關已被攻克      [2012-01-23]
傳F35存缺陷 無法實現航母著陸      [2012-01-16]
F35隱形戰機成品運抵美軍基地      [201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