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亞洲時報」在線7月12日文章,原題:新航母,新戰爭局面。環球時報編譯如下:
在8月服役前,中國尚未命名的航母即將開始新一輪海試,還要進行一套完整的艦載起降。該航母一旦服役,將成為中國步入海洋大國的里程碑。但只有將其放在中國愈發咄咄逼人的姿態及複雜的艦隊架構中考量,才可理解它全面的戰略意義。
中國的艦隊現代化,涉及到耐心獲取和開發監測、傳感器、指揮和控制及武器等系統,並將其整合為均衡的、現代遠洋艦隊。人民解放軍海軍已越來越多引入新系統,依托從歐洲、以色列和俄羅斯公開獲取的技術發展壯大,並整合從美國獲得的各種系統。結果是,中國的艦船和潛艇裝備了系列先進的傳感和武器系統。隨著高端平台大量應用,中國的新航母將拓展海軍的觸角,增強打擊能力。
任何軍隊都要根據兩個因素來平衡自身計劃和架構:將面對的最危險局面和最有可能的局面。對中國海軍來說,海上阻遏任務被視為用來應對最危險局面。中國航母可起到前線指揮所的功能,將海空軍方位的距離延展200海里;而北京認為最可能發生的衝突局面是,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航母能夠執行類似任務。
面對羸弱的鄰國,中國航母的角色將側重保持海空優勢。其艦隊可依靠航母的空中力量,阻截攜帶反巡航導彈的敵機,攻擊對其海軍及海上要塞構成威脅的艦艇。一旦海警不足以完成任務,捍衛南海主權將成為北京賦予航母的最終任務。
但目前來看,中國航母的表面戰略意義要大於實際戰略意義。中國並沒有足夠多有經驗的飛行員滿足航母的需求。由於航母需要大量後勤支持,後者也不能小覷。儘管中國已對航母設計及操作研究了20多年,其人員仍需邊干邊學。中國航母海試自去年以來至少8次,如此頻繁的海試說明其海軍的謹慎和循序漸進的準備方式。
一直以來,北京渴望擁有一支航母力量,幾十年來在密切研究航母的設計、操作和技術。購買航母的高成本和政治含義使之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爭論熱點。隨著金融和政治障礙被清除,中國軍事決策者正逐漸熟悉航母的使用、成本和挑戰。
目前為止,關於中國航母的討論忽略了同海軍現有系統的整合及與潛艇力量的協作。這些問題給本已複雜的軍事行動增加了複雜性。然而,通過建造和運行航母,中國傳達出會成為海上大國的信號。未來幾年解放軍海軍如何使用航母編隊,將決定地區和世界如何看待中國及其意圖,甚至航母的名字都會給外界帶來政治解讀。力量越大責任越大,世界將注視中國如何應對這兩個挑戰。(作者卡爾·舒斯特,傳文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