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中國的現代軍事力量,是作為建國強國的武力手段發展起來的,本質上是防禦性的。即使有了相當規模的海軍、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也都服務於國土防禦的目的。這一點,與那些有過帝國主義擴張和海外征服歷史的西方強國大不相同,與曾經建立過亞洲霸業的大清帝國也不一樣。
僅就軍事問題就事論事,中國人民解放軍無論是戰略思想,還是實際的歷史戰例,在海外用兵這個方面,都比較缺乏。
長期以來,與國家的合法性和神聖性相聯繫的一個道義觀念是:侵略他國的戰爭被認為是非正義的,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是正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崛起,與世界範圍的民族自決、人民解放運動同一時期,歷史上各次對外戰爭,都以反對侵略、保衛祖國的為目的,在名義上都是正義的。50年代的朝鮮戰爭是保家衛國,60年代的對印戰爭是自衛反擊,70年代的對蘇、對越戰爭也都是自衛反擊。
自衛反擊戰作為一種戰爭形式,與國家領土和主權緊密相關。最為名正言順的自衛反擊,是對侵入到國境線之內的外敵給予反擊,直到將敵人從國土內全部驅逐出去。
若是越過國境線對毗鄰的外國實施「教訓」性質的打擊,如1962年中印戰爭、1979年中越戰爭等,這種戰爭,在原本就有領土爭端,或者敵方有「犯邊」行為的情況下,也冠以自衛反擊之名義。只要在實施了教訓之後及時撤回到本土,不以佔領外國土地為目的,在道義上也沒問題。
然而,對於那些「自古以來屬於中國」諸島礁,情況就不同了。這些島礁遠離中國大陸海岸線,地處與他國海洋劃界交錯地帶,主權歸屬存在爭端,中國長期沒有實施有效管轄,甚至長期處在他國實際控制之下。一旦其爭端升級到武裝衝突,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以自衛反擊的名義實施作戰,在道義上是否還能立於不敗之地,將大有疑問。
從中國方面來講,無論什麼情況,當然也還是自衛反擊。一是因為中國始終堅持這些島礁「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因此也只能用自衛反擊來與之對應,即使有「勢力範圍」、「海洋通道」、「戰略利益線」等更為重大的潛在考慮,也都用不上,畢竟中國還遠遠不是一個在強權較量中贏得了世界帝國地位的國家。二是因為除此之外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別的名義,當年拿破侖的法軍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下遠征世界,今天的美國軍隊以「自由民主人權」的名義出兵海外,中國都做不到,畢竟中國還遠遠不是一個可以用武力推廣其價值觀的國家。基於這兩點,中國未來的海外動武,自衛反擊這個名義仍然是唯一可用的名義。
但從外部世界方面來講,歸根結底,你中國是在與他國存在海洋劃界和島嶼主權歸屬爭端的國際水域動武,無論你是什麼名義,就相當於是單方面訴諸武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置國際法和有關地區和平穩定的各種合作機制安排於不顧,而且所針對的國家大都是相對弱小的國家,並不是帝國主義列強。這在道義上是站不住腳的。這種戰爭,與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性質完全不同,無論你怎樣高喊自衛反擊,也無法贏得世界各國的同情和支持。
道義是人心向背問題,對錯是非的標準都掌握在別人手裡,你單方面的振振有詞沒有用,就算自己能自圓其說也沒有用,中國政府和13億中國人民一致堅稱這是保衛神聖領土的自衛反擊,還是沒有用。
雖然這屬於軍事領域之外的問題,但卻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非面對不可。
歷史上,在缺乏道義支撐的情況下悍然發動戰爭,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粹依仗強大的實力,也就是Might Is Right,強權即真理,強權即正義,打完之後再慢慢補充道理。再一種是編造一個虛無縹緲、貌似神聖的觀念,以其昭昭使人昏昏,趁著世人暈頭暈腦還沒看破騙局的時候,速戰速決把仗打完,哪怕日後再道歉認錯。
對於當前的中國,這兩種方式都不適用,或者說都沒有能力做到。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海外用兵,還完全離不開正當名義的支撐,必須師出有名,且名正言順。更為不利的是,中國所面對的主要戰略對手美國,卻恰恰是一個可以採用這兩種方式發動非正義戰爭的國家,既有能力,也有先例。
已經有了海外用兵的需求,卻嚴重缺乏在海外放手動武的名義,在道義戰上先天不利。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海外用兵的真正困境,遠不是多建幾艘航母所能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