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河南2元保險金引社保貶值擔憂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7-1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16年前,期望靠當年繳納的頤養天年的河南鄧州村民,最終卻無奈發現,16年後,他們每個月僅能領取兩元養老金。

即使在當地,這錢不夠買一份早餐。

這份尷尬,勾起一段「老農保」歷史,也引發如何科學設計社保體系,如何讓社保資金保值增值,如何讓農民放心繳納保險金的討論。

「老農保」方案

張高耘(化名)是其中繳納者之一。幾天前,這位來自鄧州市湍河辦事處槐樹村的農民,拿到了鄧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稱「鄧州市人保局」)發給的2011年度的養老金,總共不到30元錢。

「按月發,(金額)太少,麻煩,我們自己也不好意思發。」面對記者的採訪,鄧州市人保局一位負責人臉上露出尷尬的表情。

但記者發現,張高耘的臉上,露出的卻是失望。「10多年前,市裡讓交養老保險,說到了60歲,就可以憑證件按月領養老錢。當時我們心裡可高興了。」張高耘回憶說,當了一輩子農民的他,之前聽得最多的是「養兒防老」,現在,政府要給他們養老,他們村80%的村民都積極響應,按縣裡的要求交了養老保險。

鄧州市人保局的官員告訴記者,張高耘口中的「養老保險」,俗稱「老農保」,是當時的民政部於1992年出台的一個縣級農村基本方案,其重點保險對象,便是當時不由國家供應商品糧的農村人口。

根據該方案,村民們在繳納一定年限的養老保險後,便可在60週歲以後按月領取養老金。

位於河南南陽的鄧州市被選為「老農保」試點之一。由鄧州市人保局提供的信息稱,當地共有41800名村民參加了「老農保」,繳費金額從幾十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本息共計1025萬元。

實際上,最後國內多數地市均被納入「老農保」試點,包括河南、海南、安徽、山東等多個省份,位於河南洛陽的新安縣同樣被列入該試點。

據新安縣民政局官員介紹,該縣共有1.2萬名村民參加了「老農保」,分別繳費100元到1萬元不等。

增值失敗

如此龐大規模的養老保險該如何管理?按照當時民政部的設計,該保險實際上是一種由農民個人繳費的自我儲蓄積累式養老基金。根據規定,這些基金不可用於直接投資。

為了防止這些養老基金的貶值,當時的民政部規定,將這些基金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作為保值增值手段。

據新安縣民政局官員介紹,民政部門曾根據當時四大國有銀行的10.8%的年利率標準,將農民的養老保險的年復息確定為7.5%。以此計算的話,如果父母在一個孩子剛出生時為其一次性存入200元,無需加款,等到孩子60歲時,便可每月領取1000餘元的養老金,且能連續領取10年。

當時,鄧州市將1000多萬養老基金全部存入了當地銀行,期望以後能指望靠基金利息,為鄧州農民奉上養老錢。

但令鄧州民政部門始料未及的是,此後十多年,央行連續九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息最低時只有1.78%,還增加了利息稅,最終導致「老農保」的積累利率遠高於存款利率,承諾根本無法兌現。

河南省民政廳不得不連續下調承諾標準,將養老保險年復利率從7.5%調整為2.25%。最終,到2011年,滿懷期待前去領取的張高耘驚訝發現,他每個月只能領取兩元左右的養老金。

而新安縣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期望能將「死」的養老基金進行活的風險投資。

1998年底,新安縣民政部門先是將收取的數千萬元養老基金存入當地一家銀行,之後,又與該銀行合作,將該筆款項全部放貸給了當地一家企業,用於該企業的運營,期望獲得更大收益。

結果,該企業卻連續數年虧損,而新安縣民政部門貸給該企業的養老基金貸款,也差點收不回來。

新安縣民政局局長張合獻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最終,由當地財政部門兜底,才勉強將當年農民上交的「老農保」,按照10多年前登記的本金金額,逐次退給了農民,不少農民甚至連利息也沒有拿到。

個人賬戶的低效

記者查詢發現,「老農保」之貶值尷尬,並非鄧州、新安兩地獨有。在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的斜坡村,當地黃姓老人告訴記者,他在1995年用三個月工資辦理的「老農保」,現在同樣每月只能領取兩元錢。

而新華社的一則報道稱,在黑龍江省每個月領取農村社會養老金的4萬餘人中,每個月只能領到幾毛錢養老金的佔到1/4,更有半數農民每月只能領到五六元錢。

曾被無數農民寄予厚望的「老農保」,最終變成幾無價值的雞肋。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專家李珍對本報記者表示:關於「老農保」回報低這個事,說明是一個失敗的案例,這個制度如今已經不存在,它證明了一點,就是個人賬戶的低效或者說無效性。

記者查詢得知,1999年,國務院已經下文停止了「老農保」,當時說是農村還不具備推行養老保險的條件。

李珍對記者說,失敗的原因在於「老農保」完全是個人賬戶,沒有政府出資,當時採取的標準是每月交2元、4元、6元、8元,最高到12元。

當時正好中國處在第一次通貨膨脹中,銀行一年期利率很高,所以一算這個賬還是不錯的,個人賬戶按8%計息,將來領取退休金時一個月能領50~60元。這在當時是不低的數字,一個大學教授當時月薪也不過兩三百元。

但李珍表示,這只是一個簡單粗糙的算法。個人賬戶的錢能在多大程度上養老,一方面取決於利息,一方面取決於同期的收入增長。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利息在不斷降低,但收入卻在不斷增長,這導致當時那筆錢根本起不到養老的作用。

當利息下調時,發現當初許諾的8%計息根本達不到,所以1999年就停止了這個方案。

養老金貶值擔憂

16年間,「老農保」不斷貶值之現實,正將一個曾經模糊的疑問日漸清晰——眼下,公眾同樣正在按月繳納的養老保險,能夠保證他們期冀不遠的將來,靠每月領取養老金安度晚年嗎?

6月30日,在2012年上海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存在比較大的養老金缺口。而且近十年來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貼已超過1萬億元。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也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雖然目前養老金仍有結餘,但從我國的養老制度看,未來確實可能會出現養老金的缺口問題。

但與此同時,本報記者採訪發現,關於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求解,仍無答案。

鄧州市人保局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表示,無論是之前的「老農保」,還是現在的「新農保」,他們能做的僅是將農民上交的養老基金經由當地財政部門,存入當地銀行賬戶,不足部分,就由當地財政部門兜底。

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惠恩才同樣撰文指出,個人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是新農保制度的最大「軟肋」。目前,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為3.25%,而居民價格指數平均為7.5%,1年期存款利率遠遠跟不上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幅度。這將最終造成,倘若2009年1月存入100元,按1年期存款利率以復利的形式計算,到2014年1月實際上已貶值26.22%,只剩下91.12元了。

李珍認為,就目前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來說,個人賬戶是低效的,應該取消。

取消原因,李珍認為主要有幾點考慮:第一,假設農民手裡有一筆錢,要考慮是現在的效用大還是未來的效用大。以「老農保」為例,當時1992年,2元錢還是能買不少東西的,現在的2元錢,可能連一斤蔬菜都買不到。

第二,這筆錢如何投資的問題,如果不投資,以目前利息,這筆錢必然會貶值;而投資的話,賺了還好說,萬一虧了,誰來承擔責任?

第三,個人賬戶的管理成本巨大。以「新農保」為例,現在很多農民在參加「新農保」時選擇的是最低檔,一年交100元錢,15年才交1500元,這1500元錢,15年的管理成本是多少?這個賬是非常不經濟的。

所以,在李珍看來,個人賬戶的存在實際上導致了巨大的福利損失,應該加以改變。

取消個人賬戶,建立農村普惠式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由政府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金,這是一條可行的路。李珍說,根據她的測算,這種方式更加經濟,也更受農民歡迎。

      責任編輯:Faye
國務院安委辦通報天津薊縣火災      [2012-07-13]
湖北省委常委黃楚平兼任宜昌書記      [2012-07-13]
深度解讀什邡「第一書記」      [2012-07-13]
專家:中國和東盟為何不談南海      [2012-07-13]
陝西副書記談孕婦遭引產:個別幹部工作方法粗暴      [2012-07-13]
奇瑞董事長當選十八大代表      [2012-07-13]
陝西3位新晉省委常委新職務全部確定      [2012-07-13]
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2萬      [2012-07-13]
神九3位航天員13日上午將答記者問      [2012-07-13]
社論:地方突擊徵稅是竭澤而漁      [201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