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全國維穩工作會議本月17日舉行,在離十八大召開只剩幾個月的時候,維穩工作面臨一場考試。
輿論場上經常能聽到對維穩的不理解甚至嘲諷,然而對中國這麼大、又處於矛盾多發期的國家來說,維護穩定是發展人民福祉的基礎。維護社會秩序在任何國家都會招來部分誤解,有時甚至會費力不討好。
輿論場通常是民間最活躍人群和意見的聚集地,這裡盛行尖銳,鼓勵對抗,是推動國家前進的合力中比較激進的一部分。而維穩工作恰恰是要維護國家的大體,追求合力本身的平衡,因此輿論中有一些對維穩工作的微詞是正常的,它們不代表社會對維穩的總體態度。
快速崛起的中國逐漸將自己置於國際政治的風口浪尖上,未來中國承受的國際壓力會對中國國內環境產生一定塑造力,維穩工作的複雜性將因此增加。
維穩工作的重要性應通過切實有效的方式,讓全社會有所認識並理解。維穩其實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因此它不該僅僅是官方努力去做的事,大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不應是維穩工作的奢侈。
維穩切忌被簡單化成「不出事」,維穩首先要清除「出事」的原因,此外要增加社會對「出事」的承受力。如果清除隱患做得不好,維護不出問題就會很累。而如果社會承受力不足,一旦「出事」,是小事也會變成大事。
十八大召開在即,各地尤其是北京當然要減少「出事」,相信在這方面有關部門依法做了不少功課,對於消除各種事端背後原因的「治本」,各地也都在加緊下工夫。但是提高社會承受力,也應是這個時期維穩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做了各種預防之後,一旦還是「出了事」,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遇事解決問題並認真總結經驗,這應是維穩工作的常備態度。十八大之前出一件事,不應比在其他時間出同樣的事具有額外的特殊意義。
十八大之前的重點維穩,不應被理解為這是「絕對不出問題」的一段時間。如果哪個地區將這設為目標,那麼該地區的社會秩序在人們的心理上反而會變得脆弱。個別有非正常訴求的人和力量反而會借這段時間鬧事,以此向政府和社會施壓。敵對勢力更要藉機挑事,搞不出大事也要千方百計搞出點動靜。
維穩既需要嚴肅認真,也需要平常心,需要國家多層面、多角度的政治自信。中國地域遼闊,發展很快,不平衡呈流動性的生生滅滅,各種利益訴求完全在法制框架下謀求實現很難做到,必有其中一部分試圖追求法外及規則之外的特殊解決,因此維穩工作再縝密,也會有少量衝突遺漏出來。
維穩能力的表現除了「少出事」,還在於在「出問題」時能引導社會正確看待它,使它的實際影響不獲得非正常擴大。就中國現階段來說,後一項能力相對薄弱,它的建設因而更加緊迫。
「少出事」當然很重要,但要避免將維穩的注意力過度集中到這個環節,而應把它真正還原成上述全過程。那樣的話,維穩的壓力將得到分散,在抑制「前因」和「後果」方面都獲進展。
或許維穩工作應當逐漸「脫敏」,它應當做得更加理直氣壯,它也應當融進中國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促進中國人實現無數具體夢想的最大基礎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