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7月21日,北京立水橋地區積水嚴重,許多車輛浸泡在水中無法行駛。新華社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氣象部門8時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一天連發5次預警;暴雨之前,防汛部門就在78個泵站、56個下沉式橋區備勤;交管部門啟動最高級別的雨天上勤方案,全市7000交警全員上路;119消防指揮中心9個小時內,出動警力690次、消防官兵5425人搶險救援;數十條公交線路雨中採取調度運營,1000餘名安全員在重點區域巡查疏導……
儘管如此,7月21日的大雨,還是讓北京遭受了一場未曾預見的考驗。
他們得救了,但不是所有的受災者都有這樣的幸運
一位網名為「民工民工」的網友在55bbs上記敘了自己當天在京港澳高速杜家坎出口附近的驚魂一刻:
……有人開始打救援電話,但是都沒用。
大家扒著隔離帶走不動,人越來越多,我們這個位置一共有三個旅遊大巴,兩個公交車,還有N輛小車。所以人真的不少,水已經到腰了,後來上邊小車漂了,有一個「甲殼蟲」,順著水流往下流,那些沒抓住隔離帶的,還站在車下游的女人孩子,就被車的衝力帶走了,那叫聲太慘了。
向誰求助?110、120、119還是122?常識告訴市民,只要隨便撥通哪一個號碼,都可以實現應急聯動。但是,現實是當時的平台已經承擔不了一下子膨脹起來的用戶量。
21日19時14分,被困房山青龍湖一帶的網友@亙秦同樣打不通電話,他選擇在微博上發出求救信息——「山洪爆發,被困北京房山青龍湖少年軍校基地,有上百個小學生,110打不通。求救@北京發佈@清琳子@中國國際救援隊@薛蠻子」。半個小時後,19時46分,@北京消防轉發並評論「我們已經調派警力前去救援。」
他們得救了,但不是所有受災者都有這樣的幸運。
在廣渠門立交橋下兩三米深的積水裡,年輕的丁先生沒能及時打開車門逃生。他打電話向自己的妻子求救,但是,遲來的救援者只能從水中拉出他的身體,卻無法拉開他旁邊的死神。
與危機四伏的橋區相比,已開足馬力的排水泵,依舊顯得力不從心
時鐘回撥到7月22日晚9時30分,玉泉營北側的雙營橋抽水完畢,北京城區最後一處積水斷路地點恢復通車。那一刻,距離此次暴雨造成北京城區積水已超過24個小時。其間,63處主要積水點,令整座城市的路面交通幾乎陷於癱瘓。
位於城市路網主幹道上的下沉式立交橋受災嚴重,下沉式的設計使排水難度增大,低窪區成了深水區,險象環生:交通樞紐復興門橋一度雙向斷路,北京西站附近的蓮花池立交橋下積水沒過車頂,廣渠門立交橋下積水奪走了一條年輕的生命。
與危機四伏的橋區相比,已開足馬力的排水泵,依舊顯得力不從心。
北京排水集團副總經理鄭江坦言,由於制定的排水標準較早、標準較低,78個下沉式橋區的雨水泵站中,九成雨水泵站的設計標準不到5年一遇,半數以上僅能抵抗一年一遇的降雨——每小時30毫米。
事實上,北京下沉式立交橋逢雨就澇已不鮮見。2004年7月10日,大雨瓢潑,數十個路段嚴重積水,蓮花池立交橋下水深兩米。2006年7月31日,暴雨使首都機場迎賓橋下積水達1.7米,進出機場交通中斷。2007年8月1日和6日,安華橋下兩度積水。而最近一次北京暴雨依舊令人印象深刻。2011年6月23日,北京市區29座立交橋橋下積水,全城多處水淹,網友無奈調侃:歡迎來北京看海,到陶然亭地鐵站看瀑布。
相比城市的爆炸式發展,排水管網的建設有點「跟不上」節奏
一連串的暴雨,發出了明確的警示。有關方面已採取行動。
今年5月,北京市規劃委公佈了《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暴雨徑流計算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大幅提高了雨水管渠的設計標準,要求設計級別最低也必須是3年一遇,重要地區、重要道路為5年一遇,特別重要地區、特別重要道路為10年一遇。
目前,排水集團正在根據新的排水標準對北京下沉式立交橋的泵站進行改造,力爭在2015年前,讓這78座下沉式立交橋泵站能夠應對5年一遇的雨情,相當於雨量60毫米左右。此外,將採用建設蓄水池、客水分流系統等,使得橋區整體的防汛能力達到10年一遇,即抵禦每小時70毫米的暴雨。
除了提高標準,加強日常維護也十分緊迫。管網的日常管理也有隱憂,據瞭解,大街上的部分垃圾如石頭、塑料袋等,順著雨水淤積在排水溝裡,有時甚至絞壞了水泵的扇葉。北京市防汛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排水系統就像一張大網,一個積水點的產生,暴露的是一個區域的問題。
專家認為,更為科學合理的設計,和提高標準同樣重要。在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周玉文看來,中國的排水系統設計相對落後,人才培養亟待加強。他建議,應採用電腦模型運算,細化計量,設定排水方案,而非僅憑經驗,要對雨水排放系統做長遠規劃,提高協調性。
相比城市的爆炸式發展,排水管網的建設有點「跟不上」節奏。
中科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表示,城市快速發展使地下空間不斷被佔據,難以滿足供排水系統升級,此外,由於分屬市政、排水、環保、電力、通訊等不同部門管理,地下空間缺乏統一而協調的規劃、建設。他認為,當務之急是明確責任,整合力量,改建排水管網。
再來場暴雨,再來次猝不及防的災害,這個城市是否有底氣說:我可以
然而,不斷提高的標準不是固若金湯,改造工程也無法一步到位。專家表示,政府部門如何完善應對方案,防患於未然尤為關鍵。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認為,城市防洪標準無法無限提高,在城市出現災害性天氣時,如何加強預防並做好預案和搶險救災更顯重要。他舉例說,如平時能加強對人們的安全教育,在險情發生時,及時派人值守提醒、加強現場指揮,或許能避免事故發生。
在這次強降雨過程中,氣象部門通過所掌握、聯繫的各種媒體,如社區大屏3000多塊、移動電視5萬餘塊、中國天氣網、首都之窗、新浪微博、北京電台、電視台、聲訊電話等,向公眾及時發佈了暴雨、雷電和地質災害預警。但是如何讓信息有效覆蓋到足夠多的人,仍是這次大雨中暴露出的問題。
在大雨之中,還有另外一些事情讓人感到心痛。
首都機場,等待離開的人們。@任梓源Tora描述說,首都機場T1航站樓外,拼車還要每客收200元,比黑車還黑!由於雨大,不少出租車司機選擇了停運,在東直門萬國城附近的一座橋底下,記者看到七八輛出租車亮起了暫停的牌子,圍在一起打撲克。在一些路段,宰客現象並不鮮見。@靜靜的-夏天說,北京大雨有人犧牲,有人遇難,抱小孩的多人被困,這輛出租車卻要600元,在三元橋趁火打劫。
交管員還按部就班地貼著罰單,儘管政府部門及時宣佈處罰無效,但高速公路的收費站仍兢兢業業地收著過橋費,因為沒有領導通知,這一切都不是基於一個合理規範的應急預案而是不可知的能不能到來的行政命令。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社會力量的互幫互助,打著雙閃的車隊營救受災的路人……
7月21日過去了,要反思的東西很多,再來一場暴雨,再來一次猝不及防的災害,這個城市是否有底氣說:我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