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們常說啟動消費引擎,其實,更多地都在談論如何拉動中產階級的消費。因為在普遍認知裡,他們是具有較高收入,有較強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的主力群體。
可是,在訪談中,我們發現,我國的中產階級雖然收入各有差別,但在消費傾向上,卻因為房子而出現了明顯的分水嶺。
一類是房價上漲的受益者,擁有一套或幾套住房。他們對生活必需品的消費占收入比重在不斷減小,在努力儲蓄以應付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之後,後顧之憂相對較輕,有較強的消費能力。
當被問到還有什麼消費慾望時,他們大多要思考一會。反映出他們的物質消費升級慾望不高。在繼續追問時,他們才表現出對服務類消費較強的興趣。
針對這類中產,應該多創造需求以釋放消費力。當前,國內法律服務、教育服務、醫療服務、金融服務、養老服務等領域都和國外存在很大差距,健身消費、文化消費、休閒旅遊消費等領域也有很大升級空間,政策可著手進行相關引導。
另一類是「房奴」或正在準備買房的「准房奴」。他們辛苦地湊首付,房貸是每月最大支出,其餘消費普遍緊縮,並且這種情況還將持續很多年。
住房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佔比重過大,已經成為影響中產階級消費水平的重要因素。一套房子壓垮一個中產,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再加上子女教育和醫療這兩座大山,讓收入本不低的他們甚至都不認同自己是中產。
一個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應該保持流動性,使低收入階層有希望進入中產階層,才能不斷壯大中產階級,才能有持續消費能力的形成。而一、二線城市的高昂的住房、教育和醫療價格,已經阻塞了新中產階層壯大的步伐,以至於近來很多學者都表示出對中產淪陷的擔憂。針對消費能力正逐步減弱的他們,相關政策的著眼點,更應該在減負增收上雙管齊下。
目前,刺激消費的政策出了不少,但偏重於刺激特定行業和商品,對於不同層次中產的消費情況,政策針對性並不強。如果相關政策設計能更精確、更細緻,或許會對消費引擎啟動和可持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