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7月31日文章,原題:奧運會上演美中新冷戰。奧運賽場上的中國是不是「新蘇聯」?現在看起來,答案是肯定的。這場新冷戰的焦點是葉詩文。週六,這名16歲的中國游泳運動員奪取400米個人混合泳金牌,她最後50秒的成績甚至比美國男選手羅切特還快。美國游泳教練協會主席約翰·萊納德稱她的比賽勾起了對東德運動員的回憶。
奧運會簡直就是核彈頭。任何記得上世紀60-80年代奧運賽場上蘇聯和東德運動員的人,一定也對他們綠巨人一般的身體,以及針對他們的接連不斷的興奮劑醜聞記憶猶新。
讓緊張氣氛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對金牌榜的統治。美國被遠遠甩在老二的位置。如果把萊納德的評論形容為核彈,那麼中國人的反應可以說是彈道導彈。中國游泳隊領隊許琦說:「如果有疑問,請用事實和數據說話。不要拿自己的疑惑去否定別人。這對運動員不尊重,對中國游泳不尊重。」英國奧委會主席莫伊尼漢宣佈了正式藥檢結果:「她是清白的。故事到此結束。」萊納德或許說出很多人的心聲,但他十分孤立。
德國《商報》7月31日文章,原題:倫敦的冷戰。當美國和中國在奧運會上為獎牌戰鬥時,這已經超出體育範疇。兩個國家拼的不僅僅是體育精神,還有群眾性體育運動。冷戰雖然過去20年,兩個超級大國仍相對站立著。這裡沒有豎起的圍牆和血腥的代理戰爭,但有為金、銀、銅牌的鬥爭。自由西方的對手不再是蘇聯,而是中國。
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正為「誰是最好體育大國」奮鬥著。意識形態為這種競爭推波助瀾。戰線是明確的:美國代表著「民主,自由市場經濟和個性化」,而中國則是「國家控制下的私人經濟,國家利益在個人之上」。它們都存在著高尚的動機,讓奧運聖火照亮黑暗。不過這種制度的競爭,是以更多失敗者來襯托出英雄為代價的。如果意識形態深入這種鬥爭中,還會傷害體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