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解放軍報報道,7月下旬,記者冒著熱浪來到北京軍區某機步旅,見官兵頂著烈日訓練,精神頭十足。「都說伙食抓得好抵半個指導員,我們抓好官兵『舌尖上』的改革,嘗到了甜頭。」該旅旅長喬貴成告訴記者說,他們從分餐到吃自助餐,走過了一條耐人尋味的路。
老難題:甜酸鹹辣 眾口難調
近年來,官兵伙食費標準幾經上調,該旅讓伙食費吃到官兵嘴裡,保證每餐都有雞、魚、肉類等葷菜。
然而,許多官兵並不「買賬」,有的走出飯堂就進超市,買糕點、火腿腸、方便面的大有人在。每逢節假日,總有一些官兵請假外出到飯店打牙祭。與此同時,一些食堂存在飯菜浪費現象。
旅領導帶著機關的同志走進營連飯堂吃「碰飯」,就「盤中餐」問計於官兵。戰士們說:「頓頓有雞鴨魚肉不等於伙食好,可口才是最好的。」通信營炊事班班長劉通手拿一摞伙食徵求意見表說:「要讓全營來自十幾個省份的官兵都滿意,太難了。」
該旅黨委經研究,決定將現行的分餐改為自助餐,讓伙食保障模式符合官兵的飲食需求。
自助餐:蘿蔔白菜 各取所愛
該旅決定先在通信營進行試點。他們制訂了「早餐講營養、午餐重質量、晚餐抓調劑」的原則,落實「6菜1湯2主食」的硬指標,並給餐廳配齊了餐具、各種調味盒,安裝了紫外線消毒燈、保鮮設施和餐具消毒櫃。
誰知,推行自助餐之初便連遇尷尬。通信營教導員吳石輝至今記憶猶新——
第一天中午,160多份紅燒排骨被排在前面的戰士「一掃而光」,排在後面的戰士沒有吃到,而清炒小油菜剩了半盆;第二天,200人份的紅燒肉,剩了50人份,酸辣土豆絲則全部吃光;第三天,綠豆羹供不應求,熗鍋面卻剩了半鍋……
調查結果顯示,矛盾仍然出在「供需」雙方上:一方面,推行自助餐後,增加了副食品種類,但根據訓練強度制訂食譜等工作仍然做得不到位,飲食搭配不夠合理;另一方面,從分餐到自助,官兵自己取用食物,好吃的、愛吃的多取,不愛吃的不取,造成「有的菜不夠吃、有的菜沒人吃」的現象。
原因找到,對策出台。他們充分發揚民主,制訂食譜先徵求官兵意見,炊事班參照官兵自薦食譜,兼顧氣候變化、訓練任務和營養搭配調劑伙食,盡量調好眾口;針對前期出現的問題,他們對10多項伙食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在餐桌擺上溫馨提示,介紹各種菜餚的營養價值和食用方法,指導官兵科學膳食、文明就餐。
新效益:下好一子 滿盤皆活
驕陽似火,熱浪灼人,練兵場上的氣溫將近40攝氏度,官兵們訓練熱情高漲。訓練歸來,餐廳裡飯菜飄香:紅燒肉、干燒帶魚、燉豆角、茶雞蛋、拍黃瓜、酸辣土豆絲,6個葷素搭配的冷拼熱炒已擺在保溫台上,熱騰騰的饅頭、米飯以及蛋花湯、清湯麵也端上了桌。
「今天組織戰術訓練,天氣熱,大家體能消耗較大,我們適當增加了主菜和涼菜拍黃瓜的份量。」炊事班班長王繼東告訴記者:「按照部隊食物定量標準相關規定,我們根據訓練條件、不同環境下官兵的食物需求量,製作了《伙食需求動態觀察表》,參考每日訓練強度、天氣狀況等多種因素,適時對主副食供應量進行調劑,確保菜量既滿足需求,又減少浪費。」
記者發現,戰士們餐盤裡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旅領導說,下好一子,滿盤皆活,推行自助餐,「吃」出了諸多效益:伙食保障有力了,官兵訓練更有勁兒,訓練成績提高明顯;人員管理壓力小了,外出吃飯的人大為減少;官兵勤儉節約漸成習慣,大大減少了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