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茅台申請「國酒」商標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初審後,業內外議論紛紛。由於該商標目前仍處於公示階段,一些酒業巨頭「抱團反對」。
國窖、國台、國醬、國井……實際上,在國內白酒行業,爭傍「國」字號的「擦邊球」屢見不鮮。「國」字號品牌究竟是公共資源還是可供企業獨享?明顯具有排他性的「國酒」稱號會否引發市場競爭的不公平?
國酒引爭議:博名還是博利?
經歷了十多年間9次申請,貴州茅台對「國酒茅台」商標的孜孜追求,7月20日終於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初審。按規定,在三個月公告期內若無異議或者異議無效,茅台將「轉正」成為「國酒」。
由於該商標目前仍處於公示時期,一些酒企已經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交了異議申請書。
反觀酒類行業,帶「國」字號的白酒商標實不在少數。五糧液有「國五液」,汾酒有「國藏汾酒」,瀘州老窖有「國窖」,扳倒井酒業有「國井」,貴州董酒有「國秘」,而類似國緣、國台、國醬等「國字頭」的白酒,在市場上不勝枚舉。一些冠以「國姓」高檔白酒,大多通過商標註冊。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一位資深專家介紹,「不少人對『國酒茅台』的稱謂習以為常,但如果要成為註冊商標,情況就大不相同。」「國酒」商標具有明顯的排他性,其帶來的品牌效益無疑會破壞市場正常競爭秩序。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首席研究員陳晨分析,酒香不怕巷子深,緣何許多國內白酒賣力吆喝的不是口感、品質,而是熱衷於爭傍「國」字號。「『國酒』商標,與其說是法理之爭,不如說利益之爭。」
高崇品牌機構CEO許廣崇認為,國酒商標紛爭的背後,掩蓋不了當下國內白酒業魚龍混雜的現狀。有的缺乏嚴格的標準,有的熱衷造概念。知名酒企應致力於行業標準的推進,提升中國釀酒業的品質與形象,而不是爭扛「國酒」大旗。
公共資源:「國」字號怎能成私產?
儘管市場上不乏「國」字號商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存在即合理。而且「國」字號不僅是一個稀缺資源,更是一個公共資源,用以保護企業私利到底該不該?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斯偉江表示,按照法律規定,某些稱呼是不能作為商標的,特別「國」字號名稱,這在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頒布的《含「中國」及首字為「國」字商標的審查審理標準》第三部分中就明確予以規定。對於「國」字號商標而言,多少存在誇大宣傳的成分,這也違背了商標法第十條第七款規定。
安徽八部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旭指出,「國」字號象徵的是一種「稀有資源」,「國酒」不適用於一家企業的商標,無論哪家企業,沒有必要把這兩個字看得太重,因為最後還是市場和消費者說了算。
「如果茅台獲批『國酒』,那麼是否要接著認定『國煙』『國茶』『國奶』,這樣既不利於市場公平競爭,也會損害民族品牌的形象,更難以讓公眾接受。」陳旭表示。
對於同樣的名稱和商標,此前多次都未審查通過。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吳冬律師告訴記者,此次審查過程並不足夠透明,也沒有公佈通過初審的理由。商標名稱標準是否應該制定的再細一些,其涵蓋範圍、排除範圍是否可以再科學一些?
三公禁令下,「國酒」衝動損壞了誰?
一位國內酒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在白酒這種特殊消費品上,以「國」字號為品牌「加冕」,值得商榷。今年3月來隨著中央政府控制「三公」消費力度的加強,多年來只漲不跌的高端白酒價格應聲而落。
縱觀國外知名蒸餾酒品牌,沒有一家是靠「國」字號發展壯大,但是在國內,靠傍「國」字號揚名的產品卻非常流行。斯偉江律師解釋說,中國有些企業喜歡通過依附行政資源來獲取競爭優勢。
與「國」字號類似,近年來「特供」一詞也頗為流行。似乎商業品牌一旦與此掛鉤,就立刻顯得上檔次、有品質,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的水漲船高,形成市場爭相消費的風氣。
許廣崇認為,競爭獲勝的關鍵絕對不僅是商標這麼簡單,一個品牌成敗的關鍵,必須依托產品的品質和保障體系。中國企業在市場的充分競爭中,所謂「國」字號的商標作用終究有限,要想贏得市場,必須具備一流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