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深圳網警首推防詐軟件日下載過萬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1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這是一個由政府部門公佈的、大小只有900多k的綠色服務性手機軟件。在公佈之後的24小時內,這款軟件已經被手機和網民通過各種渠道點擊下載超過1萬次,許多網民還在微博上到處詢問該從哪兒找「它」。

「E警工場」——深圳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察分局的民警們給這款軟件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在內部,這個軟件則直接被稱為「防騙助手」。然而,記者深入追蹤採訪這款防騙軟件時瞭解到,面對當前依然近乎猖獗的信息詐騙形勢,單靠一個高科技軟件,顯然並不能堵住所有的漏洞。只有管住黑信息、黑網頁的發佈源頭、堵死詐騙資金的交易渠道,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共治體系,才能真正拔除這一「毒瘤」。

網民熱呼「好東西」凸顯防騙形勢嚴峻

在深圳公安日前於微博上發佈「E警工場」上線消息後不到5個小時,網民「小鬍子仙」就給出了自己的評價,言簡意賅:好東西。另外一位網民更加直接:這個必須轉。

政府權威發佈、信息來源更可靠、效率更高——深圳市公安局網絡安全監察分局民警呂福志近日這樣向記者介紹「E警工場」這款智能手機軟件。在他看來,和傳統一般手機安全軟件通過關鍵詞和響鈴時間間接判斷詐騙電話和信息相比,「E警工場」依托的是深圳公安信息詐騙研判中心的強大後台數據庫和雲處理的海量警情線索,最大限度封殺詐騙信息,為群眾提供安心的接聽環境。

記者下載這款軟件到手機上試運行時看到,當納入數據庫監控的號碼來電時,手機上會立即顯示出警示防範字樣,提醒用戶這個號碼涉嫌詐騙;此外,最近一個多星期深圳地區各類網絡和電信詐騙的案例也可實時看到,讓用戶隨時瞭解最新的防詐騙動態。

呂福志介紹說,在發佈後不到24小時,這款軟件就被點擊下載超過1萬次。目前軟件裡已經包含了經過甄別確認的、近年來深圳和其他地區涉嫌詐騙違法犯罪的約6萬個銀行賬號及10萬個電話號碼,由深圳市經濟犯罪偵查局、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315中心、深圳多家銀行等部門協助提供。此外,群眾也可以將可疑詐騙的舉報信息上傳至雲端,為政府部門提供第一手詐騙數據和犯罪線索,讓騙子們無處遁形。

信息詐騙「轉型」要嚴治更要嚴防

「軟件受歡迎是件好事,但也反映出當前群眾深受信息詐騙之苦。現在各類詐騙手法可謂層出不窮,對群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很大威脅。」深圳市公安局網絡安全監察分局民警蔣涵兵說。

近年來,總數超過5億的中國網民和同樣數以億計的手機用戶中,沒接到過詐騙信息、沒見過詐騙網頁的,恐怕屈指可數;從電話欠費到網絡購物、郵包待領,再到銀行通知、股票咨詢,甚至冒充政府公檢法部門辦案、退費,在種種層出不窮的各類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中受傷、受害的網民和普通群眾也不在少數,很多人為此付出的極為沉痛的代價。就在今年4月,深圳寶安區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因為「投資」參與網絡遊戲幣買賣,在互聯網上被詐騙21萬元人民幣,一度意欲自殺,好在被當地警方及時救回,才未釀成慘案。

作為長期應對信息詐騙的一線民警,蔣涵兵說,和以往相比,現在犯罪手法可謂變化越來越多。在形式上,除了一般的抽獎、中獎之外,還出現了冒充公安機關辦案、社保退稅、退費等行為,甚至還有人借助國家辦大型活動如奧運會、亞運會甚至救災之機實施各種門票詐騙、捐款詐騙,讓群眾防不勝防;此外,公安機關還發現當前網絡電信詐騙組織架構呈現出相對獨立、相對鬆散的形態,給深入打擊造成了很大難度,有的還在信息發送和收取資金環節存在僱傭專業人員和專業機構來實施詐騙行為的舉動;有的欺詐行為本身也搞起了「專業化」,「騙子們扮演起公檢法人員、銀行工作人員是越來越熟練,我們最近一次破案中就發現有的犯罪分子還對法律倒背如流,在網絡和電話詐騙過程中針對當事人大量引用法律條文,把老百姓唬得一愣一愣的,具有很大欺騙性。」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利用高科技對抗詐騙信息的氾濫、「秒殺」詐騙信息的傳播鏈條,尤為重要。蔣涵兵說,之所以群眾容易感到「防不勝防」,是因為信息詐騙是典型的快速犯罪、低成本犯罪,「有的組織者在一地、網絡信息和短信發送在另一地、資金賬戶又在第三地,公安機關的打擊成本要遠高過罪犯的犯案成本。只有應用包括「E警工場」在內的一系列技術手段提前豎起防火牆,才能有效減少群眾受騙的幾率和遭受的損失。

徹底斬斷毒瘤還需「挖根斬枝」

然而,在為「E警工場」叫好的同時,也有不少網民對依靠這一手機軟件能否斬殺信息詐騙這顆「毒瘤」表示懷疑。有網民就說,再怎麼及時更新數據庫,也是跟在犯罪分子的屁股後面去「堵」漏洞,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被動應對,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讓信息詐騙徹底沒了土壤?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治理信息詐騙,公安部門是主力軍,但不能只依靠這一環節上發力,還要就必須在網絡信息傳播渠道和金融利益輸送渠道上重拳出擊,才能真正消除這顆社會毒瘤。

「現代信息傳播工具的發展讓網絡信息犯罪成本極大降低,因此要想遏制犯罪衝動,就必須從信息發佈的源頭去控制。但是現在的難點就在於作為信息經營者的通信運營商們,其自身的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產生衝突時,沒有一個有效機制去對這些運營商進行監管,而是指望它們自我約束,這就給詐騙短信、詐騙網頁層出不窮、屢打難消提供了土壤。」這位專家說。

蔣涵兵也認為,從深圳實踐看,深圳通信運營商、銀行等與深圳警方密切配合共同打擊防範信息詐騙已經取得成效,當前網絡信息的傳遞與資金的流動都是跨區域、跨行業、跨政府監管領域的,如果信息詐騙打擊形不成社會共識,是很難徹底根治的。現在網絡改號電話就是一個難點,有的通信運營商外包機制缺乏監管、審核不嚴,一旦給犯罪分子利用,就防不勝防。

有關專家認為,防治信息詐騙不止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通信管理部門必須責成運營商在業務、技術環節上履行責任,金融管理部門也要督促銀行加強異常交易監管及對銀行卡買賣行為的整治,切實履行客戶資金保障義務。只有形成由政府牽頭、全社會參與的信息詐騙群眾共治體系,才能真正剷除這顆毒瘤。

      責任編輯:遠征
小伙遭網友抨擊 生氣拿刀捅自己      [2012-08-18]
無業男子裝體面騙岳父母百萬元      [2012-08-18]
啟德襲南寧 部分火車線暫停      [2012-08-18]
日本議員今晚釣魚島祭拜亡靈      [2012-08-18]
美回應是否願為釣魚島與中衝突      [2012-08-18]
報告稱年輕女官員任免易引關注      [2012-08-18]
律師分析周克華女友各種結局      [2012-08-18]
渝警方:周克華目標鎖定儲蓄所      [2012-08-18]
中不1200平方公里領土存爭議      [2012-08-18]
中國新型預警機被指有法國血統      [201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