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羅援少將:軍人都該是「鷹派」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8-31]    我要評論
           

羅援少將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1日報道,近日,英國路透社發文稱,中國的「鷹派」開始抬頭,在南海問題上採取攻勢立場。俄羅斯媒體也說,中國的「鷹派」試圖對日打「沖繩牌」……一時,中國「鷹派」成了熱門詞彙。

 2010年,羅援到美國參加一個戰略對話活動。做自我介紹時,美方一位學者說:「羅援將軍,你不用介紹了,我們都在關注你的觀點,你是解放軍的強硬派代表。」

 「鷹派」(WarHawk)一詞源於美國,直譯為「好戰分子」。後被用來形容那些主張採取強勢外交手段或積極軍事擴張的人士、團體或勢力。許多人一直避免將這個詞用在自己身上,只有羅援高調表示「欣然接受中國軍中『鷹派』這個稱號」,「軍人應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和愛國情懷,軍人都應該是『鷹派』,這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所在。但我要在前面加一個定語,就是『理性』」。 

 血管裡流著「強硬」的血

 穿著將軍服,身高1.83米,62歲的羅援不怒自威。他說話聲音洪亮,侃侃而談,中氣十足,幾個小時的採訪,連水都沒怎麼喝。

 羅援的父親羅青長,是中共隱秘戰線的元老級人物。1973年,又成為繼李克農、孔原之後中央調查部第三任部長,如今已94歲高齡。

 羅援這樣總結父親的一生:「他這輩子幹過三件大事。第一,保衛毛澤東,追隨毛澤東、周恩來轉戰陝北,為黨中央及時提供了情報保障。第二,保衛周恩來,參與破獲了國民黨特務企圖謀害周恩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第三,保衛劉少奇,參與偵破了國民黨特務刺殺劉少奇的『湘江案』。1963年,劉少奇作為國家主席出訪柬埔寨,父親擔任前方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在劉少奇到達柬埔寨不到48小時,安保人員就在車隊必經之路下方發現了一條埋有炸藥、雷管的地道,並捕獲了一個國民黨特務。為確保安全,父親臨時和劉少奇交換了座車。陳毅開玩笑說,『小老鄉,這一次你可要當替死鬼了』,父親回答說,『無所謂啦,職責所在嘛。』」

 羅援從小就對軍營充滿嚮往。可因為父親被打成「走資派」,羅援連當兵的資格都被取消了。「1968年,還是父親的老戰友、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劉忠冒著政治風險將我送到雲南邊陲他的老部隊,才圓了我的當兵夢。」

 羅援隱瞞身份,當上了一名不發軍裝、沒有領章帽徽的生產兵。白天放牛、割草、墊牛圈,晚上就睡在牛棚裡。身上被跳蚤咬得渾身是包,感染後,血水膿水混在一起,奇癢無比,「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放牛歸來能在泉水邊沖個澡」。後來,他又在戰場上接受了血與火的考驗。

 「要文攻武備,不能文守武廢」

 在部隊時,羅援一有空就抱著本書看,戰友們戲稱他有「知識飢餓症」。「什麼都想學,學外語、學中國文學、學軍事理論、學軍事技術。」他特別迷戀軍事理論,經常給軍事科學院主辦的《軍事學術》雜誌投稿。「當第一篇論文變成鉛字的時候,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我永遠忘不了幫我修改第一篇學術論文的編輯張晶,是他將我領進了軍事科學的最高殿堂。」

 「文革」後,軍事科學院急需補充人員,1978年,已經在《軍事學術》雜誌發表多篇文章的羅援正式調入軍科院。他曾在總參測繪學院、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深造,是石家莊高級陸軍學院少有的幾個全優生之一。

 羅援說,作為一名專門從事戰史、戰略和外軍研究的軍事科研人員,他現在只能智力報國,通過在媒體上發表言論或者上書國家建言獻策來發揮作用。「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有一個觀點,現在要『文攻武備』,而不能『文守武廢』,一定要發出自己的聲音。我當然知道,一旦『發聲』的火候掌握不好,或者被曲解,是有風險的。」羅援說,「但無慾則剛。當你真正將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時,就不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

 早在十多年前,羅援就因敢言在國際舞台上受到關注。2000年,羅援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到美國。一個報告會上,北約最高司令克拉克就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如何進行精確打擊進行了論述。「場內坐著很多政要。我剛到美國,膽子也挺大,沒多想就站起來提問:『我是中國的軍事學者。既然你們的精確打擊能打得那麼準,為什麼會『誤炸』中國的大使館?』」

 期間,羅援應邀到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發表《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因素》演講。有學者提問:「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進行軍事介入,中國怎麼辦?」羅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熱愛和平的,但我們決不懼怕戰爭。如果美國一定要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那我們只有奮起抗爭。我們的原則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羅援告訴記者:「當時在座的幾位台灣退役將領,都是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軍人。聽了我的話,他們激動地舉起枴杖,起身高呼,『解放軍好樣的!解放軍有種!』」

 《華盛頓日報》解讀說,「解放軍大校羅援警告陳水扁,是戰是和,繫於一念之間,統則和,獨則戰,獨立與和平之間不能畫等號。」香港《中國評論》也發表文章稱:「羅援大校的發言表達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寧失千軍,不失寸土』的堅定決心,引起了包括克林頓總統的高級顧問李碩在內的數名參議員的高度重視,認為解放軍的強硬立場不容忽視。」

 那一次的經歷讓羅援意識到,「只要我們能不卑不亢,敢於直言,也是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起碼(別國)不敢小看你。」

 嚴辭警告菲律賓「老實點」

 「首先,要對周邊戰略環境進行研判和分析。情況明,才能決心大。其次,是針對一些具體的事件,我們該如何應對,並作出戰略上的思考。必須拿出自己的對策建議,有建議比發牢騷好,哪怕你說錯了,起碼給決策者也提供一個參照系。」羅援這樣概括自己的工作。

 2009年1月28日,菲律賓將南沙群島中的部分島嶼和黃巖島劃為菲律賓領土;3月5日,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登陸南沙群島彈丸礁,宣示馬來西亞「擁有」此片領土……

 羅援向媒體表示:「以往都說,弱國無外交,中國現在已經不是弱國,相關國家不要把中國的克制忍讓認為是軟弱可欺。」他認為,我國長久以來「重大陸輕海洋」,今後應朝著大洋的方向發展,建立自己的「藍水海軍」,保護國家利益不受別國侵犯。2012年初,羅援又提筆在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菲律賓,別太過分》,警告菲方「老實點」。

 「黃巖島事件發生後,我們的『漁政310』先到了,可沒過兩天又先行撤離。」羅援很不理解,「為什麼菲律賓沒撤,我們倒要撤?這能起到什麼作用?」他寫下《在黃巖島不應「撤火」,而應增兵》,提出應將黃巖島作為「撬動南海困局的槓桿」,「樹立一個解決南海問題的模式:凡是挑釁我底線的,必須要受到懲罰」,「不能讓菲律賓沒受任何懲罰就全身而退,不能讓它體面下台。」

 寫此文前,他的確有過一番思想鬥爭:「有關部門可能有自己的考慮,我的言論也可能會引起一些非議,但出於對國家和民族的一種責任感,我不說誰說?最終覺得不吐不快,還是寫了。」羅援的強硬言論,甚至引來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的回應,抱怨中國政府對軍方強硬派的「挑釁性觀點」不予壓制。

 在釣魚島問題上,羅援的表態同樣強硬:「應設立軍事演習區、導彈實測區,必要時也可以設立航空兵的靶場。美國曾經將釣魚島作為美軍航空兵的靶場,它是中國的領土,我們為什麼不可以?」

 羅援也曾感受到來自國內外的壓力,但更多的,卻是國內對軍方學者發聲的信任與寬容。一位軍方領導曾對羅援推心置腹地說:「你提出的這些觀點雖然強硬,卻也的確有理有據。」

 羅援說:對「泛和平主義」要進行批判,和平崛起不等於掛上了免戰牌,不能一味地讓「和風吹得遊人醉」。軍人不言戰,誰再言戰?我們只有帶頭對非正義戰爭說不,才能贏得國際社會正義力量的支持,同時佔領道德制高點。

 四代「鷹派」

 據悉,美國中央情報局將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軍方「鷹派」進行了分代:第一代以曾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的李際均中將為代表;第二代是因《超限戰》而引人側目的喬良、王湘穗;羅援、朱成虎、金一南等學者型將軍被歸為第三代;最新一代則包括了《C型包圍》的作者戴旭及《中國夢——後美國時代的大國思維與戰略定位》作者劉明福等。

 第一代:「美國別製造12億敵人」

 李際均生於1934年,哈爾濱人,16歲入伍,次年入朝參戰,擔任過陸軍師長、38集團軍軍長,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是軍界、學術界公認的「儒將」。

 1985年,在中央軍委領導下,原為步兵師師長的他設計並建成了中國首個具有立體作戰能力的機械化集團軍,被直接提拔為集團軍軍長。該集團軍在內蒙古成功組織了一次近似實戰難度的合成作戰演習,《解放軍報》稱「標誌著我陸軍已結束單靠步兵決定勝負的歷史,跨入合成作戰時代」。

 1997年7月,李際均訪美,借在美國陸軍學院演講的機會,對「中國威脅論」進行了有力的批駁,指出,「對我們軍人來說,用酒杯瞄準比用槍炮瞄準好」,還強硬地宣稱:「誰敵視中國,誰就會為自己製造12億個敵人,必將為此付出極高的代價。」

 當年,有著47年軍齡的李際均從軍科院副院長的崗位上「隱退」。有分析人士透露,其所扮演的幕後智囊角色並不會發生改變。

 第二代:「預測」將會發生恐怖戰爭

 喬良、王湘穗都出生於軍人家庭。喬良現年57歲,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研室教授,如今是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少將;王湘穗比喬良年長1歲,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二人曾以空軍將領身份參加1996年台海導彈演習。1995年,喬良和王湘穗在合著的《超限戰》中提出,由於現代技術的介入與全球化的影響,戰爭一起,無論軍人還是平民,都會受到戰爭的威脅,非軍事戰爭行動更讓戰爭超越了原有的界限和限度,將觸角延伸到社會每一個角落。超限戰是「一種可以超越實力局限和制約的戰爭方式,對處於強勢和弱勢的國家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

 6年後,「9·11」事件發生,不少人回想起《超限戰》的種種論述,不禁驚歎:「『9·11』事件原來就是最典型的超限戰!」該書隨即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引起震動,並被意大利陸軍總監米尼上將稱為當代軍事名著。近年來,書中的一些重要觀點被美軍寫入最新作戰條令。

 對於外界賦予自己的「鷹派」稱號,喬良表現得十分理性:「軍人如果只會說示弱的話,這個國家就沒希望了;但如果軍人處處逞強,同樣也會損害國家利益……各國軍隊中都有人喜歡發表腎上腺素分泌旺盛的話。這些話有時能起到話語威懾的作用,有的能成為國民心理的強心劑。但我要說的,只是些理性的、現實的、充分顧及國家戰略利益的話。這些話可能兩頭都不討好,但只要有必要,我就會說。」

 王湘穗卻表現得直言不諱:「每個軍人都是『鷹』,如果軍人不是『鷹』,那就是『和平鴿』。」

 第三代:「我們只能用核武器反擊」

 羅援、朱成虎和金一南是當前中國學者將軍的代表,也是外媒眼中第三代中國軍方「鷹派」人士的突出代表。

 1952年出生的朱成虎,如今是國防大學教授,少將軍銜。2000年,朱成虎通過《解放軍報》向美國「喊話」:「中國不是伊拉克!」

 2005年7月14日,在中國外交部主辦的通報會上,有記者問:「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中國將如何反應?」朱成虎旋即用流利的英語答道:「如果美國用導彈和制導武器攻擊中國領土,我想我們只能用核武器來反擊。如果美國人決心幹預,我們就決心反擊。我們已經做好犧牲西安以東所有城市的準備。當然,美國人將必須做好犧牲數以百計城市的準備。」雖然中國官方一直秉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但朱成虎說,「原則是可以改變的」。國內的軍事迷開始稱他為「中國第一鷹派」。

 事後朱成虎澄清,這些話只代表個人觀點,他只是想表示,在台灣問題上,如果我們「被逼到了牆角」,就可以「承擔任何犧牲」。不過,美國各界的強烈反應卻並未停歇——有國會議員認為,朱成虎的講話「高度不負責任」,要求中國政府道歉並撤銷朱成虎的職務;一些美國「鷹派」人士則表示,鑒於此,美國必須認真考慮向台灣轉移武器。

 金一南今年剛到耳順之年,現任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少將。他的著述如《苦難輝煌》、《浴血榮光》等,在民眾中頗具影響力,他自己也說,希望能借這些書「寫出信仰的力量」。今年7月,日本領導人發表關於「收購」釣魚島的相關言論,金一南強硬表示:「在今天來看,我們僅僅就釣魚島跟日本就事論事,我認為小了,應該從更大的範圍來看,先討論整個琉球群島的歸屬。從歷史上看,日本是怎麼樣把琉球強佔的,從這個角度來打一個更大的結。」

 第四代:尚無嚴謹理論體系

 至於第四代「鷹派」人物,雖時常語出驚人,但目前還沒太多理性政策建議及嚴謹的理論體系。

 儘管各方對這幾位「鷹派」人物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這些不同觀點的同時存在,本身就是中國社會輿論多元化與國家寬容度的有力證明,也標誌著中國正不斷走向成熟與理性。

 中情局的「獵」鷹計劃

 2006年,弗蘭克·科爾曼在為美國智庫斯坦利基金會寫的一份秘密研究報告中稱:「為了影響中國的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我們必須確保能夠讓中國最出色的智囊停止思考。」他所說的「中國智囊」,就包括中國軍方的「鷹派」人物。科爾曼曾在美國駐華使館工作多年,對中國社會及軍事有深入研究。回國後,他供職於國防情報局。

 在該報告中,科爾曼不無得意地透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過去20年,我們針對李際均等人成功進行了攻擊,今後還要加大攻擊力度。」

 在美國中情局看來,時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的李際均,既有豐富的帶兵、實戰經驗,又有一定的學術素養和戰略思維,對美國的對華戰略也瞭如指掌,如果讓他這種強硬人物進入軍隊權力核心,必將使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遇到很大麻煩。於是,美國中情局專門制定了一個代號為「老鼠計劃」的行動,通過分析中國的政治生態,捏造、散佈各種對李際均不利的言論,為他的軍旅前程製造種種障礙。

 被中情局視為第二代中國「鷹派」的喬良與王湘穗,則以另一種方式遭到美方的「獵殺」。美方認為,二人所著的《超限戰》一書提出的軍事學說,破解了美國軍事思想的特徵和局限,讓美國當時的軍事體系無法應對,一旦這種思想被傳播,美國不僅國內永無寧日,其世界霸權也會遇到更多的麻煩。對此,美國方面玩起了惡毒的「文字遊戲」。《超限戰》被美國譯者翻譯為「Unrestricted Warfare」,意為「沒有限制的戰爭」;而美國知名的新聞大觀網站(NEWSMAX網站)則更為離譜,其發表的譯本是「China’s Master Plan To Destroy America」,意為「中國官方毀滅美國的計劃」。美方這一「故意」錯誤,完全可能把中國兩位軍事專家由滿懷預見的學者變成心機險惡的「兇徒」,在閱讀英文《超限戰》的讀者眼裡,喬良與王湘穗從喊「狼來了」的孩子變成了狼,從研究「恐怖主義」現象的學者變成了「恐怖分子」。《超限戰》及其作者都受到西方甚至包括國內的攻擊與質疑。後來轉業到地方的王湘穗曾表示:「美國妖魔化的手段很明顯,他們實際上已經做過很充分的研究,包括在某個場合通過中國高層施加壓力,對我們進行某種程度的打擊,希望左右中國戰略界的方向……看來,他們真的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目的。」

 在連續「獵殺」成功後,美國一位戰略學者總結經驗說:我們與中國的戰爭,既不是海上戰爭,也不是空中戰爭,而是現代的網絡戰。我們只需要用極低的成本,就可以讓中國軍隊在發展競賽中失敗。網絡戰其實就是輿論戰和心理戰。美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打掉每一隻可能與美國作對的中國「鷹」,讓中國人和軍隊成為一群羊或麻雀。

 所幸,西方敵對勢力的陰謀已經昭然若揭,中國各方也都開始高度關注,一些媒體和網上輿論也在呼喊:「讓中國之鷹飛得更高些、更自由些吧!」(文章摘自《環球人物》2012年第21期)

      責任編輯:杨阳
外媒:中國底氣不足 鷹派變溫和      [2012-08-31]
羅援:應出手把釣魚島劃為靶場      [2012-08-21]
少將:瓦良格可名「釣魚島」號      [2012-08-20]
羅援倡首艘航母命名為釣魚島號      [2012-08-19]
羅援:日自衛隊介入中國將行動      [2012-08-15]
羅援:南海亂局 美國是幕後推手      [2012-08-10]
少將:堅決擊落進三沙區域敵機      [2012-07-24]
解放軍少將羅援:三沙警備區應發揮威懾作用      [2012-07-23]
解放軍少將羅援:軍艦擱淺南海未必是壞事      [2012-07-16]
少將:釣島當靶場 進入後果自負      [201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