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瞭望新聞週刊報道,近來,中日釣魚島爭端激起中國公眾對釣魚島及其歷史經緯的濃厚興趣。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貧乏、戰略縱深狹窄的島國,明治維新帶來國力增強後,選擇了對外殖民和侵略道路,以圖更多海外資源和更大生存空間,把海洋及島嶼的戰略、經濟、軍事和安全價值看得很重。
二戰戰敗後,日本的海洋意識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加強。在島嶼爭端問題上,日本通過立法、修訂教科書等途徑,不斷強化國民對日本竊取或聲索的島嶼的「主權」意識。這在釣魚島、獨島(竹島)和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問題上表現十分明顯。
具體到釣魚島問題,日本為達到有朝一日霸佔釣魚島的目的,明裡暗裡採取許多手段,其中之一便是在日本中小學地理教科書明確寫入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並聲稱此舉是為強化日本年輕一代對釣魚島的所謂「主權意識」。
日本還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作出於己有利的解釋,試圖盡可能擴大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等海洋權益,並因此同中國、韓國等發生新的海洋爭議。中日之間的東海劃界和春曉油氣田問題反映了日本覬覦更多海洋權益的圖謀。
中國不會走日本靠強權來擴張海外利益的老路,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為此我們可認真反思一下,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維護主權權益、確保主權主張。
近年來,中國公眾的海洋意識在不斷加強。中國一些高校和研究機構關注海洋問題的人員有所增加,大眾媒體介紹海洋知識、發表涉及海洋問題的言論明顯增多,中國海監、漁政等部門維護中國合法海洋權益的報道越來越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毋庸諱言,相較於日本,我們的海洋意識仍顯薄弱。不少中國人對海洋問題和涉我海上爭端仍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產生「中國為何去爭幾個小島」這樣的疑問。中小學教科書中涉及海洋問題和中外海上爭議的內容無論篇幅和份量都顯不足。
在中國崛起進程中,我們必須面對海洋問題,充分利用海洋來發展壯大自己,同時妥善應對來自海上的各種挑戰。加強海洋和海權意識,培養對海洋問題感興趣的人才,要從青少年抓起;強化海上維權意識,也不僅僅是職能部門的事,公眾也有必要知其然,更有必要知其所以然。對於中小學教科書涉及海洋問題的內容,應考慮進行必要的修訂,這樣做既有利於加強海洋意識的教育,又是對有關國家將涉華錯誤內容寫入教科書的有力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