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謝長廷首度往訪大陸的觀察:
一、謝長廷極力爭取主導泛綠兩岸關係地位
在台灣這一方,大家都會同意國民黨不應該、也不能夠包辦兩岸關係,民進黨擁有台灣百分之四十五的民意基礎是一個不能漠視的事實,但這卻是兩岸、朝野的誰也不願意主動公開說出來的。民進黨進入蘇貞昌主導的時期,至今為時不久,蘇式風格雖然仍不脫民進黨本來的「中國政策」框框,但主要是改以消極不作為來應對,所以至今在兩岸關係上不主動生事,畢竟有了穩定的「外在環境」,蘇貞昌才能空出手腳整理派系與黨務、協調中央與地方關係等等,在民進黨內部重新建構有利於自己出線競選下屆「總統」的大戰略環境。相較於蔡英文在位期間的向深綠傾斜與潛伏式冒進,同時反覆耍小聰明地玩弄一些沒人搞懂得模糊語句試圖加以包裝,蘇式風格顯得磊落、陳穩、務實得許多!
兩岸關係不主動生事,蘇貞昌的消極不做為換來迄今為止短暫時間的「西線無戰事」;但是,與此同時受到不甘雌伏的謝長廷內部挑戰,謝長廷此時此刻到大陸訪問,用謝長廷自己的話來詮釋:面對中國大陸崛起,民進黨不應該被邊緣化,若民進黨再一成不變,使得國共聯手對付民進黨變成常態,民進黨執政恐變成傳說!謝長廷看起來像是一個主動出擊對付國共聯手的拳擊手,試圖打配他口中的常態,其實這不過是自圓其說的名義上藉口,實際蘊涵的意義不外乎提前取得以民進黨為中心的泛綠陣營在大陸事務領域的主導地位,趁此蘇貞昌尚未立穩腳跟之際,以這個自行建構出來的主導地位讓他自己不會在下一屆「總統」黨內初選被邊緣化。
二、謝長廷在黨內謹慎小心以對
謝長廷將這次登陸定義為「開展、互信、分享之旅」,字義相當中性。行程中的前往「廈門參訪」、「東山祭祖(福建省漳州府詔安銅山)」、「北京世界盃調酒大賽」等,可以看出這些安排刻意凸顯出來的民間性質、私人性質。目前看來,謝長廷以「個人名義」前往迴避台獨主張,而行程中安排的祭祖,對於他自己是否為中國人的質疑自有可以正面解讀之處;現在無任何公職身份,單純地以「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身份前往,身份難謂不適當。
其次,從代表性來看,謝長廷是現任民進黨中常委、過去擔任過「行政院」院長,他的成行是民進黨迄今擔任公職的政治人物中層級最高的一位、代表性最足夠的一位。當然他所屬的政黨、陣營也有「朝貢」之譏評,謝長廷也有足夠的個人政治屬性、派系支持能量來抵禦!報載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表示,謝長廷已向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報備」,並沒有違反民進黨中常會決議的「不得參加海峽論壇、國共論壇」的規定,聲稱謝長廷只要依照黨規定處理,黨部對謝長廷訪中表示尊重。顯然,蘇貞昌仍然以消極的不反對來回應謝的主動出招。
三、兩岸關係需要黨內共識、朝野共識
從政黨政治的選票得失而言,對國民黨最有利的情況就是民進黨繼續在現在和未來延續過去企金的反中的台獨路線,在兩岸關係上「鎖國」,並和北京保持敵對。蔡英文的失敗在於違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個不能逆轉的趨勢,台灣在兩岸關係上的利益不是類似表面上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模糊字句所能任意擺弄的;檢討與面對失敗,蘇貞昌這個務實主義者面臨船大難調頭的政治運作慣性,有苦難言,暫時低調地消極不做為來面對。此時,謝長廷的中國大陸之行,不再一成不變,先走一步,意味著他不會在下一屆民進黨內「總統」初選上缺席。
相對於此,國民黨並沒有在一時選票輸贏的得失中迷失自己,國民黨深切了瞭解兩岸關係必須有朝野共識支撐才能行健致遠,國民黨發言人予以肯定,並樂觀、正面看待民進黨與大陸的來往。但是,也試圖逼使民進黨對過去謝長廷關於「憲法一中」的兩岸論述,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尋求朝野共識。
可惜謝長廷的說法矛盾百出,對於當年曾提出高雄與廈門「一國兩市」的主張,他表示說:依照我們的「憲法」,兩個城市(廈門和高雄)還是一個國家,而他講的「憲法」是「中華民國憲法」,用「憲法」回應一中問題(「憲法一中」);他更強調,他提的不是馬英九所講的「一國兩區」。依照其所主張的「憲法一中」原則,在「中華民國憲法」暨增修條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之現行規定下,以否定「一國兩區」為前提的「一國兩市」說法,不知如何成立?也許謝長廷結束行程返台後,腦袋受到眼見為憑的中國崛起事實的醍醐灌頂,他會用成熟的律師智慧與更多、更多的努力來加以完整論述。(蘇嘉宏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