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美國《世界政治評論》雜誌網站10月3日文章,原題: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美國都無法控制對華關係。若談及對美國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的雙邊關係,可能非美中關係莫屬。在中國變得日益強大和自信時,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仍然不確定。美國一些政治領袖和政策專家認為,如果美國積極設法遏制或限制中國的崛起,就會引起敵對情緒,而這種情緒可以通過巧妙的戰略和調解的方式加以避免,這些人認為,美國的目標應該是,讓中國在現有的政治及安全體系內承擔起主導作用,以阻止北京挑戰這一體系;另一些政治領袖和政策專家則認為,中國決意要遏制和縮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因此,在中國國力進一步增長和北京建立地區優勢之前,美國最好現在就表明立場。
這兩種觀點都假設,美國通過其政策選擇來決定未來美中關係是合作還是對抗性的。他們可能都錯了。雖然美國人也許難以接受,但美國可能無法控制美中關係的演變。相反,中國國內的因素將決定這種演變的結果。
中國透過歷史的稜鏡來看待世界和自己在世界上的作用。這包括幾千年的地區霸主地位,以及近代嚴重的積弱使中國容易受到歐洲殖民大國及日本蠶食的歷史。其結果是一種奇怪的混合:對自身脆弱性的強烈恐懼,加上一個信念——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統治是一種天然狀態。
這導致中國把國家安全戰略建立在一種假設基礎上,即經濟增長和政權穩定不僅取決於能夠獲得原材料,特別是能源供應,而且還取決於對其加以控制。中國植根於歷史的對脆弱性的恐懼使其領導人相信,外人會利用其資源依賴性對其造成危害。在與恢復中國歷史主導地位的衝動相結合的情況下,其結果是,中國將對鄰國採取強硬立場,特別是在可能會影響能源獲取機會的領土爭端問題上。
關鍵是,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維權舉動是由內部政治動態所驅動:美國既沒有引起它,也無法完全控制它。美國頂多能確保向地區合作夥伴提供支持,幫助其抵制北京。這適用於日本和菲律賓等傳統合作夥伴,菲律賓也捲入了中國南海領土爭端。但這也應該包括新的合作夥伴,尤其是越南。
幾十年來,美國戰略家一直以為,只要與中國發生衝突,就是在台灣問題上。現在看來,海底能源資源和悠久的領土爭端也許會成為更可能的原因。
就美中關係而言,人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中國的經濟方面,而不是其軍事方面。如果經濟繼續放緩,甚至停滯,北京就會依靠張揚的民族主義和對自身弱點以及外部蠶食的擔憂,以鞏固其對權力的掌控。如果是這樣,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變得更具對抗性和危險,不管美國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