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發表題為《搶了再說?》的文章稱,中國媒體近來掀起一股曝光「地鐵打架」風。
文章稱,不久前,在廣州地鐵車廂裡就上演了這樣一出鬧劇。一名年近七十的老先生和28歲男子搶座位,並為此扭打起來。混亂中,老先生據說咬破了年輕人的耳朵,自己的鼻子也掛了彩。
此外,北京報紙上週一口氣「發掘」了兩起地鐵打架事件。其中之一,被指碰撞對方身體的老先生不知是否一時氣不過,在女子追罵下,竟當場猝死。北京媒體引述地鐵工作人員的話稱,地鐵打架事件不計其數,客流量大的車站每天早上高峰時段都會出現一兩起。
地鐵上的打架事件引發中國輿論思考文明素質問題。畢竟為了一個座位,為了早10秒上下車而傷了和氣,甚至出手傷人,著實讓理性的旁觀者難以理解。有人批評中國社會部分人素質不高,所以總是為一點小事就開打;更有人疾呼,頻繁發生此類事件凸顯社會的道德缺失。
但又是什麼致使人們丟失了道德價值觀,使社會相當一部分人選擇集體遺忘敬老尊賢、禮讓有序、遵守秩序等等耳熟能詳的教誨?文章認為,在地鐵上起摩擦,多半都是因為推擠、搶位或插隊。這其中,都圍繞著一個「搶」字,搶著第一個上車、搶座位、搶佔最「有利」下車的位子。
文章指出,這個「搶」字,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不論是買東西或上廁所,總有人會假裝不知長長的人龍是在排隊,插到你面前;繁忙時段等出租車,總有人會毫不掩飾自己「搶」車的意圖,直愣愣站到你跟前打車。
其實,每一個國家多少都會出現「搶」的現象,但為了搶而不顧社會秩序,不顧是否傷害他人權益,才是最大的問題,最令人心寒。文章作者和中國友人聊起,對方拋出了一句:「不搶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人會照顧你。」
文章稱,「搶」已成了一部分中國人對社會固有的印象,被這種環境包圍,任何的機會和福利,人們都只有靠自己想辦法去搶,因為守秩序已不夠。插隊、搶位等生活上的不文明舉止,實際上也不過是這種心態的「衍生品」。在生活中,看似再微不足道的事也都是「搶了再說」。
環境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裡「競爭」,人們只能硬生生地放下所有是非感、價值觀,因為不搶就得不到。同樣的,售貨員不會因為你插隊而不賣東西給你,地鐵工作人員不會因為你推擠搶先上車而阻止你佔有那僅剩的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