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學者:十六大所提經濟指標完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0-2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東方早報報道,陸學藝指出,2010年,中國進入新的歷史轉折時期。但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經濟指標超前完成,社會指標不光是沒有完成,有幾個指標還是倒退的。社會結構嚴重滯後於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得搞社會建設,而要調整社會結構必須通過社會建設來實現。」

如果將2002年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的「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作為中國新世紀新階段的起始,那麼中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已經十年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陸學藝認為,「下一步應該像中央2004年提出來的,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

社會管理是社會建設的一部分,社會管理實踐也可以稱之為社會建設。瞭解社會建設的總體情況,對推進具體實踐是有益的。所以,我給大家宏觀地介紹一下當前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形勢。主要講五個問題。第一,關於新世紀新階段的認識和提法;第二,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推進社會建設;第三,社會建設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第四,社會建設的三個階段;第五,重點推進社會建設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新世紀新階段的認識和提法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也就是處在一個轉折點,是一個轉折時期,可以用「新的歷史轉折時期」來概括。這個轉折時期有一些特徵,在時間上是2010年前後。

進入21世紀以後我們有「新世紀新階段」的提法,從中央到學者都講了很多。新階段主要是什麼?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一)中央關於「新世紀新階段」的幾種提法

最早提出來是2002年,十六大報告指出 「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最早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這些提法,會議文件指出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加強黨的建設、隊伍的建設。

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歷史起點上。」

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總結得最好,「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關於總的形勢,這次會上講得比較具體。

2007年,十七大主要是講「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要「帶領人民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二)2010年中國進入新的歷史轉折時期

學界對於新階段也有一些看法。中國社科院編的《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的總報告(2012年)提到,「中國進入了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也有學者提出,今天中國又面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我個人認為,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個「歷史起點」,在我看就是「新的歷史轉折點」,也可以稱為「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這個判斷比較具體。2010年這個「點」非常特殊,為什麼是這樣可以研究,我講幾點看法。

第一,2010年,中國實現了從農業國家到工業化國家的轉變。工業化國家的三條重要標準,中國都已實現。什麼叫工業化社會?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不講三次產業,工農業總產值裡面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就是工業化社會。現在看,如果按照那個標準,我們1958年就實現了,實際上我們1958年還不是真正的工業化。別說1958年,1978年都不行,1998年也不完整。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國家從農業國家轉為工業化國家,至少要有三條標準。第一條標準,三個產業中,二、三產業要超過農業,現在各省市都差不多達到。第二條標準,在就業結構裡面,二、三產業就業勞動力要超過農業勞動力,這是1997年實現的,達到50.1%。第三條標準,在城鄉結構裡面,城市常住人口要超過農村的常住人口,這是2010年年底才實現的。

2010年11月1日,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城市人口達到49.7%,2010年人口應該是到12月底統計為準,差的0.3個百分點2010年年底就達到了。所以,真正的工業化,別看北京等發達地區早實現了,但是到中西部去看,如到雲南、貴州去看,可能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工業化。但是總體來說,2010年,我們達到工業化國家的標準,這三條標準都實現了。

第二,2010年,中國已經進入了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世界銀行2010年對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做統計分析。它定一個標準,人均GDP1006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國家,1007-3975美元是下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DP在3976-12275美元之間,是上中等收入國家,我們2010年人均GDP達到 4429美元,所以中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DP在12276美元以上叫高收入國家。但是,高收入國家不一定是現代化國家,有些石油國家很落後,但是它的經濟收入已經達到這個水平。

第三,20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按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來統計,中國進入21世紀以後,經濟總量連續超過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日本。2000年以前一直是第八、第九位,到2010年後,在經濟總量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站在新的起點上,2010年就是一個點。為什麼以上說的三點都在2010年發生,或者是在2010年前後發生?這是值得研究的。我贊成前面學者講的,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也就是處在一個轉折點,是一個轉折時期,可以用「新的歷史轉折時期」來概括。光講「新階段」,這個「新階段」是相對的,總還有「新階段」。這個「新階段」具體指什麼?我覺得新時期的特點是處於一個歷史轉折時期,這個轉折時期有一些特徵,在時間上是2010年前後。轉折時期的特徵還包括,整個國際形勢、國內形勢,特別是國內形勢,有一些新的變化。所以,我們需要應對這個變化。我們已經實行若干年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在到了這個階段,是不是應該按照十二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的,今後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還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社會建設作為戰略重點,突出出來。

(三)新歷史轉折時期的中國社會總體形勢

關於當前社會的總體形勢,中央已經提出「四大建設」,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總體佈局」。北京的社會學界對形勢有一些共識,有四句話。

第一句話,經濟形勢很好。當然今年有一些特殊,同時也存在國際、國內的一些問題,但經濟形勢還是很好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不像有些經濟學家說得那麼差,到了什麼危機或者拐點了。我說的「轉折點」跟這個「拐點」不是一回事。可以預言,今年中國農業肯定大豐收。今年美國乾旱少雨,俄羅斯也不好,雨下到中國來了,下到中國最需要雨的地方——東北、西北、華北。北京的密雲水庫已經旱了13年,1998年把水放了,到今年以前沒有漲起來,今年漲起來了。下的這些雨,那都是錢,都是糧食。

中國農業豐收是肯定的。我估計,今年的糧食至少增加三百億斤,就是1500萬噸。在國際糧食短缺的時候,中國的糧食至少是豐收的,九連增也是肯定的。增長多少?我估計是三百億斤,可能還要多。這樣的形勢,最簡單的概括就是「經濟保7爭8」。現在快到十八大了,快到年底了,農業肯定豐收,經濟保7是不會有問題的。

有一個日本學者私下問我中國經濟怎麼樣,在報上他們看到中國要「硬著陸」了,或者是要出現經濟危機了。我說,你看到的是一些地區的情況,但是中國太大,光看一點不行。首先,東部一些地區比如廣東、浙江、江蘇這些地方今年出口壓力很大,但是總的經濟不是太差。中國百強縣第一的昆山,今年還是保持在5%∼6%的增長速度,比以往差了。但是這一個縣的GDP2400億元,財政收入接近600億元,比西部一個省都好,今年只是增長沒像以往那麼多。前天晚上,晉江的宣傳部長來了,我問他怎麼樣,這是全國的前十名,他說基本上還能穩住,那就不錯了。晉江共一百多萬人,有一百多個名牌,比如,九牧王、七匹狼、安踏,都不得了,一個縣級市上市公司有33個,就可以看到它的實力了,今年它也沒有報上說得那麼不好,基本上還是穩住了。其次,光看東部不行,現在中部、西部發展還是兩位數。前幾天成都的人和我說,今年起碼能保證13%∼14%,中國要看全部的形勢,應該這樣看。

第二句話,政治基本穩定。今年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們周邊的國家,都在搞選舉。我們下個月也要選。美國現在還不知道,中國的政治基本穩定,不會有太大事,雖然今年發生了一點問題,但大局沒有事,基本穩定。

第三句話,文化繁而未榮。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文化「繁」是「繁」了,但是「繁」而未「榮」。

第四句話,社會矛盾凸顯。這句話關於社會建設,是中央的原話。我們現在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戰略機遇期還在;另一方面,社會還處在調整時期,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社會衝突多發、頻發,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時期的戰略任務是推進社會建設

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像全面小康一樣是一個目標,是一個理想。怎麼來實現?要通過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來實現,所以,我認為下一步的戰略任務應該是加強和推進社會建設。

(一)關於新時期戰略任務有三種主張

新時期,在經濟社會不協調、不平衡的情況下,我們下一步的戰略任務到底是什麼?現在有三種主張。

第一種主張,是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抓經濟發展,認為經濟發展了,其他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中西部第一線領導幹部大多是這種主張。全國人均GDP已經達到5000多美元了,中西部現在有的地區2000美元都不到,有些縣市連工資開支都很難維持,就是這樣的情況。這是個別地方,但總體來說,全國應該怎麼辦?

第二種主張,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進行政治建設。這種主張在北京的幹部裡面也比較多。第三種主張,下一步的戰略任務、戰略重點應該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和社會建設。這種主張認為抓緊搞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通過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二)把社會建設作為新時期戰略任務的四點理由

我認為,下一步應該像中央2004年提出來的,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2006年,中央召開專門會議,提出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後來十七大還專門講了,要抓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而且十七大修改黨章,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由三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改成四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全國主要是抓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這叫「三位一體」,到十七大修改黨章後,加進了社會建設,變成「四位一體」。所以,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像全面小康一樣是一個目標,是一個理想。怎麼來實現?要通過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來實現,所以,我認為下一步的戰略任務應該是加強和推進社會建設。將社會建設作為下一步戰略任務,至少有四點理由。

第一,加強社會建設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全面小康是2002年十六大提出來的目標,後來統計局和有關方面制定了六大類23個指標,現在看這六大類指標裡面,經濟指標實現得最快、最好。2002年提出來目標,2004年、2005年制定出標準,現在每年都有監測指標,每年統計局的課題組都在統計監測各地各部門的建設進展情況。

這六大類裡面最好的是經濟指標,2011年公佈的2010年數據,全面小康已經達到80.1%了,比2002年提高了20個百分點,時間過半,任務完成也過半,這是很好的。但是仔細去看一看公佈的數字,比如小康監測的藍皮書裡的數據,2020年的目標人均GDP是達到31400元,2011年的GDP從數據上看已經超過33000元,但是扣除物價指數,還是以2000年的物價指數測算,我們現在是27600元,每年增加2000元,到2013年就可以實現全面小康,按不變價格計算,達到 31400元都沒問題。

但是再往下看關於民生類、文教類的指標就不容樂觀了。特別是有幾個指標,不光是沒有達到,而且有的是倒退的。社會和諧和民主法制類一共七個指標,其中指標是倒退的。2000年的時候城鄉差距已經達到了99.8%,就是1:2.6,但是2010年倒退為70.3%,說明這幾年城鄉差距是擴大了;同時基尼係數也是擴大的,基尼係數2000年已經完成了98.6%,到了2010年倒退為79.8%;社會安全指數2000年當時的標準已經達到了,2010年倒退為95.6%。文教這個大類裡面三個指標,2010年實現的程度只有68%。這幾大類都可以歸為社會指標,經濟指標超前完成,社會指標不光是沒有完成,有幾個指標還是倒退的。如果我們不抓緊搞社會建設,不改善民生等等,全面小康的目標很難達到。

第二,加強社會建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我們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講了十幾年,原來講的是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要擴大內需。朱鎔基當副總理的時候就講,1995年、1996年的時候再講,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內需就是擴大不上去。擴大內需按照經濟學家的說法,光經濟結構裡面調整是調整不了的。現在全國600多種主要產品90%都是過剩的,在這裡怎麼調都不行。應該調整社會結構。人口統計裡面城市人口超過50%了,但是其中有2億多是農民工,他的身份還是農民。

我們現在說已經現代化了,其實是工業化了,現代化還沒有實現,因為真正的農民還有70%,2億多農民工的身份證還是農民,所以他賺的錢不像我們那樣敢花,他回去要造房子,娶媳婦,或者是給兒子造房子,錢是不敢花的,還是農民的消費。現在三個農民的消費還頂不上一個城裡人,占70%的農民的消費只佔30%的城裡人的1/3。你算算這個比例,怎麼擴大得了內需。有戶口的城市居民家電都有了,手機都有了,房子也買不起。不調整社會結構是行不通的,要調整城鄉比例,要調整農業、非農業比例,把人口結構其他的社會結構調整過來。所以,現在社會結構嚴重滯後於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得搞社會建設,而要調整社會結構必須通過社會建設來實現。

第三,加強社會建設是為了化解現在已經產生的眾多社會矛盾、社會衝突,並從源頭上防治和減少社會矛盾。關於社會矛盾,中央文件上講,當前「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我認為,現在的社會主要矛盾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經濟這條腿太長,社會這條腿太短,整個發展是畸形的。經濟這條腿太長,這是相比較而言,經濟還要發展。社會這條腿太短,我們這幾年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不夠,包括關於這方面的投入也不夠。

現在社會矛盾突出,比如說「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講了多少年了,就是沒解決。這個問題牽扯到千家萬戶,就是社會建設、社會服務、社會管理不夠的問題。現在我們加強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要是不從這上面解決,光從經濟上投資,越投資壓力越大。上次的四萬億投資,你去看看投給民生的有多少,投給社會建設的有多少,投給社會管理的有多少。所以說選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也是減少社會矛盾,要從源頭上化解這些社會矛盾和問題。

第四,加強社會建設。改革社會體制是為下一步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政治建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從歷史的經驗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不是先搞政治體制改革,而是要先搞社會體制改革,先搞社會建設,先搞社會民主化再搞政治民主化。我覺得中國應優先進行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把社會民生問題解決好,比如說現在發展社會組織,群眾在民間組織中,受到鍛煉,先搞社會民主,再逐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總之,下一步需要把社會建設作為重點。

三、社會建設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社會建設的關鍵包括社會體制改革,要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要求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整套的體制機制。

(一)什麼是社會建設?

社會建設的目標就是建設社會現代化。根據各國的經驗,光靠經濟現代化,社會不太平,還不行,一定還要搞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建設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我們課題組討論出了這麼一個定義,社會建設是按照社會發展規律,通過有目的、有規劃、有組織的行動,構建公平合理的社會利益關係,增進社會全體成員共同福祉,優化社會結構,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現代化的過程。

(二)社會建設的內涵和主要任務

社會建設的具體內涵是什麼?社會建設是中央提出的四大建設之一,它不只是改善民生、社會管理,也不只是辦社會事業。我們把社會建設在若干年中的任務分成九類:1.民生事業;2.社會事業;3.社會分配;4.城鄉社區;5.社會組織;6.社會規範;7.社會管理;8.社會體制;9.社會結構。具體的內容如下:

第一,著力發展、改善和提高民生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裡面的說法,民生事業包括就業、收入分配、住房、社會保障等等。

第二,努力推進社會事業建設。社會事業建設與社會建設不是一回事,社會事業在中國通常包括教育、科研、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這些都是公共服務,跟社會民生事業是一樣的。國外把這些主要由政府提供的服務都叫公共服務。文化教育也好,醫療衛生等也好,一定要堅持均等配置、公平共享的原則,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現在矛盾之所以產生,不是少了醫院或沒有學校,主要是優勢資源跟一般資源分配不合理,所以,這方面要通過體制改革來解決。

第三,改革完善社會分配體制,構建公平合理的社會利益關係。社會分配體制就是通常講的「分蛋糕」。現在我們把蛋糕做大了,做得比原來1978年改革時設想的還要大。在 「文化大革命」前,北京的建設只達到三環,但現在五環、六環都蓋滿了房子,甚至有人說要建七環,那就要建到河北省了。蛋糕做大了,但是切蛋糕的機制、規矩不合理,再加上有些切蛋糕的人心態不正,手還不乾淨,就出了大問題,這是現在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國家關於分配體制的改革改了這麼多年,文件起草了好幾年還出不來,這就是問題。

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分配體制,這是化解目前諸多社會矛盾的關鍵,也是關係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四,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城鄉社區是現代社會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生活的共同體,是實現人民群眾自治的基層實體,承載著居民的各種權利。城鄉社區建設的目標是建成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基層社會治理結構。將來現代社會建立起來以後,到底城市怎麼管,農村怎麼管?原來中國80%的人在農村,現在中國50%的人已經進到城裡來了。不管有沒有戶口,他住到北京,住到上海,住到城市裡來了,怎麼管,是一系列的問題。中國的老百姓在我看來太老實、太好了,應該是好管的。但現在管成這樣,這不是我們的初衷。

目前的重點是要克服農村基層社區空心化、無人管理,城市基層社區人口過度膨脹、難於管理的困境。所以,要把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服務延伸到社會末梢,把更多的人、財、物投向基層,做好基層組織、整合基層資源、強化社會基礎的工作。一方面,中國農村空心化,面臨管理難題。中西部很多農村裡人很少了,有的地方連支部書記或者村主任都出來打工,家裡就剩下一些老頭、老太太和小孩兒。

另一方面,農村人口湧進城市,中國城市社區同樣面臨困境。廣東已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僅僅東莞一個市就超過1500萬人,但它的行政管理機構設置仍然沒有變化。比如,深圳布吉鎮前幾年的人口就是110萬人,110萬人真是天下第一大鎮了,110萬人的鎮怎麼管理?但這樣的鎮並不是一兩個。虎門鎮旁蓋了一個珠江大橋,將深圳和珠海兩個大城市聯繫在一起。虎門的人口也超過了100萬,但還叫虎門鎮,八九十個人要管100萬人。100萬人的鎮,在國際上都是特大型城市,我們還是一個鎮長在管理。一個鎮四五萬人最好管理,超過十萬都難管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也寫過文章,提倡「小政府、大社會」。「小政府」能「小」得了嗎?一百萬人只有幾十個警察編製,管得了嗎?但這樣的情況現在很普遍。廣州、珠江三角洲流入人口眾多,城鎮已經具備大城市規模,不改變行政級別,還是科級幹部,還是鎮長在管理,就面臨管不了的困境。

前幾天報紙上有消息說,安徽銅陵市要撤掉街道,實行「區直管社區」,銅陵市才70萬人,全撤銷了街道,幾個區管幾十個社區,這樣的城市規模是可以的。但是朝陽區現在人口已經超過400萬,怎麼撤銷?區級機關怎麼管理幾百個社區?一個社區原則上四五千人,現在有的社區有四五萬人。

因為社區是一個生活共同體,互相能夠照應,四五萬人怎麼照應得了?為什麼現在社區管理這麼亂,產生這麼多問題?該建的行政機構沒有建,名義上是精簡政府、精簡幹部、精兵簡政。現在財政收入幾十億,「文革」前,居委會是沒有脫產幹部的,現在實際上有幾十個,包括公務員編制、事業單位編製,還有臨時工,管理混亂。經常是「農民工當城管、農民工管農民」,這當然容易出大事。

第五,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確保社會組織有效規範運行。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主體之一,是把人民群眾組織起來,搞好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進行社會整合的一種有效形式。社會組織的發育和運行,有利於社會自治、應對風險、化解社會矛盾,能夠彌補政府不足、降低行政成本。現在社會組織全國已經超過47萬個,還有發展的空間。

第六,要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完善社會規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社會。社會規範是社會的價值性整合方式。這是文明社會一定要有的,有社會規範,才能互相信任。因為現在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社會規範缺失,造成諸多社會問題,要將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和傳統美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斷提高幹部、群眾的現代文明素養,政府率先、幹部垂范,法治為準、強化他律,德治為本、完善自律,建立誠信社會。

第七,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管理是實現社會現代化的基本手段之一,現代社會管理本質上以維護公共秩序為核心、人本化服務為先導,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在十七大報告中有一段話專門論述社會管理創新。

創新社會管理是社會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社會問題突出,2011年中央召開專門會議,政法部門開展化解社會矛盾等三大工作,非常不錯。但是我們提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諧社會要通過社會建設來建起來,社會管理是它的一部分,光靠社會管理是管不了的。所以,2011年2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裡講了社會管理的八個方面後,緊接著說,要搞好社會管理,必須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的關係要弄清楚,現在可以把工作鏈條延伸到教育、醫療兩個大事業。要樹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共參與」的格局,這是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來的原則。

第八,要進行社會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體制。

社會體制是社會建設的宏觀架構,是資源和機會配置的體系化規制,社會體制滲透到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是關於權利平等、社會公正的頂層設計。社會體制的改革和完善是當前社會建設的關鍵,要像當年抓經濟體制改革那樣,抓好社會體制改革。

現在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社會體制改革。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經濟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最近林毅夫在雜誌上說,我們保證7%∼8%的增長速度20 年到30年沒有問題,我們社科院也是這麼估計的。經濟改革方面我們已經有經驗了,體制很好,成績很大,但是一個國家是兩個體制,兩個結構,不管是什麼主義,一定是好的經濟結構,經濟體制,好的社會結構,社會體制,這個社會才能運行起來。現在我們的問題是,經濟體制好了,但是社會體制還不行。

上世紀50年代是仿照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當時的學校、醫院、辦公系統都是從蘇聯學習而來,為計劃經濟體制服務。現在蘇聯計劃經濟模式已經垮掉,中國也進行了市場經濟改革。但是如人口體制、戶籍體制,就是為計劃經濟服務的,這一套經濟體制不在了,社會體制基本上沒有變,說難聽一點,還是「吃大鍋飯」的體制,忙的忙死,閒的閒死。我們到現在不肯改。醫院現在新出來一個詞「醫鬧」,「鬧」成這樣,再投入也沒有用。社會建設的關鍵包括社會體制改革,要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要求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整套的體制機制。

第九,以培育和壯大中產階層為目標,構建現代社會「中間大、兩頭小」橄欖形的社會結構。優化社會結構是社會建設最關鍵的核心任務。社會建設的最後目標是建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社會結構,工人少了,農民也少了。一個現代社會一定是中產階層占 40%以上的社會,我們現在大概還不到30%。改變目前社會結構滯後於經濟結構的狀況,使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相平衡協調,需要優化社會結構。

四、社會建設的三個階段

2040年前後,中國經濟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現代型的經濟結構。可以說,這幾乎沒有問題,只要不倒退,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再接著往前走就可以實現。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情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情況,社會建設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兩件大事: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社會事業;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這是「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將為社會建設開局打好基礎。

第一件事是從目前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要求解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業、社會事業做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辦好社會事業,也就是把公共服務、社會建設做好。

第二件事是要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入手,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並加強源頭管理,標本兼治,最大限度地防止和減少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產生,增加社會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這兩件大事,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補課、還債,若干年前我們壓縮了社會建設的投入,比如說教育和醫療的投入,現在需要還債。前幾天新聞報道了一件事,一方面講義務教育,另一方面還要搬桌子板凳去上學,所以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在還債。第一階段已經開始,有些地方快一點,有些地方慢一點。把這件大事辦好了,就為社會建設開了一個好局。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社會十項基本標準

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

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3.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4. 恩格爾係數低於40%

5. 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6. 城鎮化率達到50%

7. 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8. 大學入學率20%

9. 每千人醫生數2.8人

10.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聚焦十八大
      責任編輯:Sunshine
學者:十六大所提經濟指標完成 社會指標倒退      [2012-10-24]
新華網:十六大召開 歷史掀開新一頁      [2012-08-02]
人民日報評十六大之後黃金十年      [2012-06-06]
外媒:殲15未能從中國航母起飛      [2012-10-24]
俄媒:中國研無人機或將配武器      [2012-10-24]
中國出口手機10億 利潤不及1%      [2012-10-24]
江蘇千名儲戶億元存款下落不明      [2012-10-23]
中國駐德使館在德報宣誓主權      [2012-10-23]
贛女14歲與繼父產女 逼母離婚      [2012-10-23]
兩岸出版《南海形勢評估報告》      [201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