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京媒:美國大選中國緣何成靶子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0-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報道,美國大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現任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在電視上唇槍舌劍,就內政外交、經濟民生等問題展開論戰。然而,遠隔萬里的中國卻不幸「中槍」,屢屢成為兩人攻訐的話題。中國被牽扯進美國國內政治的原因是什麼?競選雙方「選舉語言」十分火爆,爭相「示強」,這暴露了美國大選以及相關制度的哪些問題?

中國緣何成為靶子

袁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問題」成為美國大選候選人爭相炒作的熱門話題,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這是中國目前的世界地位、全球影響力客觀使然。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更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目前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大國,因此,不僅美國,甚至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忽視,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不可迴避的共同話題。

第二,「中國問題」成為連接美國內政與外交的最佳話題。從美國國內來看,中國問題關係到美國的核心經濟產業,關係到美國的就業率,乃至經濟復甦,同時也關係到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甚至是全球霸權。

第三,中美兩國利益攸關。中美之間每年的貿易額高達4000多億美元,中美之間的利益深度捆綁在一起。另外,「中國問題」能引起美國老百姓的高度興趣,因為中國問題直接跟就業率掛鉤,美國的對華政策尤其是貿易政策,直接影響著美國選民的就業機會、經濟收入等。

葉海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專家):美國政客熱衷炒作中國問題,根本原因是這招管用,選民喜歡聽。曾經有一個美國空軍軍官在提到美國的反導計劃時這麼比喻,美國已經有了錘子,現在就是要找釘子。中國就是這顆釘子。

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最主要的問題是,美國人仍舊抱持著一種零和心態,認為中國的崛起,就是美國的失敗。他們將美國很多國內問題都歸結到中國身上,認為是中國人偷走了他們的就業機會,搶走了他們的飯碗,而將中美貿易失衡片面地歸結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這種零和心態,是問題的根源,因而中國也就成為一切問題的「替罪羊」。

高祖貴(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炒作「中國問題」的根本目的當然是拉抬選票、爭取主流民意的支持。當前,美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問題,不管是在刺激經濟、還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繫上,兩黨的候選人都很難拿出具有說服力的方案。於是,中國問題就成為他們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在美國大選期間,炒作中國問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最近幾次美國大選都炒作中國問題,但是炒作的議題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小布什競選期間,炒作的中國議題聚焦於人權和間諜案,是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政治議題,而如今主要是以炒作貿易、人民幣匯率等經濟議題為主,這也反映出中美關係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

翟東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需求創造供給,美國總統候選人在辯論中大肆炒作「中國問題」,是因為這種行為有助於他們在辯論中得分,有助於拉攏到目前為止還在搖擺的中間選民。

一般而言,國際經貿給雙方都能帶來正收益,每一方都有人獲益也有人受損。但是應當注意的是,這部分受損失者儘管在人口比例上佔少數,但是在政治上有可能頗有影響,而且他們有更強的集體行動意願去影響政策。中國的工業化又改變了全球市場上歐美和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條件,面對中國工業化力量的競爭,美國的工會勢力和一部分製造商就是這樣的受損者,他們的呼聲和壓力構成了美國總統候選人炒作中國問題的經濟基本面。

美國選民的情緒在此過程中也很重要。美利堅民族當下的心態特徵可以用焦慮、懷疑和不自信來概括。十年前還沉浸在「單極霸權時刻」的虛幻榮光之中,短短十年之後,形勢截然相反:經濟低迷,國際影響力坍塌,前途迷茫。美國兩黨的精英顯然把握住這樣一種普遍民族心態,但是他們又不能坦率承認美國國運逆轉源自他們稱霸政策的愚蠢和經濟政策的失敗,而只能從外部世界尋找替罪羊。中國崛起最快,是最明顯的潛在挑戰者,所以很自然地,他們把責任推給中國是一種「政治正確」的選項。

傅夢孜(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美國無就業增加的經濟復甦綁架了美國大選。美國大選候選人炒作「中國問題」,目的在於讓中國成為美國經濟問題的替罪羊。中國經濟實力正在加快接近美國。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計,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14年超過美國。目前中美經濟總量分別占世界的 15%和18%。美國對於中國的快速崛起保持著戰略警惕。

牛新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研究員):美國大選候選人炒作「中國問題」,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吸引選票,吸引老百姓。羅姆尼在選戰中,炒作要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匯率等很多問題都很複雜,美國老百姓也不清楚。羅姆尼把問題簡單化了:為什麼經濟不好?因為工作流失到中國去了。為什麼工作流失到中國?因為中國操縱匯率,在貿易中有欺詐行為。

譚雅玲(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和貨幣對美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只能叫影響力,不能叫威懾力。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規模在增加。站在美國的角度,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挑戰美元霸權。美國大選候選人炒作「中國問題」目的在於干擾和恐嚇中國經濟,造成決策者緊張、市場緊張、投資者緊張。

選舉語言迷惑性大

葉海林:大選本來應該是突出政治見解,但在電視時代,美國大選淪為了政客的政治作秀。美國大選的特點是高度突出候選人個人,實際上是以個人為核心。政黨的作用其實是兩個:第一,找到一個人;第二,幫他競選。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贏得選舉,只能靠個人演技。美國大選現在好像是在比誰說話更吸引眼球,而不是誰更有辦法。大選時什麼都可以說,選後什麼都不辦。很多問題在選舉時顯得很嚴重,但選後卻無人過問。

袁鵬:選舉語言和實際政策往往有非常大的差異,兩黨為了取得勝利,必然竭盡所能去抹黑對方,抬高自己,不可避免地說一些虛偽的話,做一些虛假的承諾,比如「上任第一天給予中國匯率操縱國的禮遇」、「上任第一天要實施醫療改革」。上任第一天美國新總統能幹那麼多事情嗎?這些選舉語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目的就是為了騙取選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大選中,兩黨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產生預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須不斷製造話題,去攻擊對手。

曲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大選既是「秀」,也不是「秀」。說這是「秀」,因為在選戰中信口開河、漫天許諾、攻一點而不計其餘現象比比皆是,競選承諾無法兌現,這已經成為鐵律。說不是「秀」,因為這些現象可是實實在在地影響選舉結果,導致政黨獲得或喪失政權。因此,大選辯論雖然是「秀」也必須「秀」得實實在在真真切切。

西方制度最大的問題是朝野只能零和博弈,反對黨的機會存在於執政黨的失誤之中,黨爭以國家利益為代價,導致國家政策多變,改革週而復始,政府債台高築。把外國作為替罪羊只會妨礙自己真正認識自身毛病,結果是問題越來越多,社會積重難返。向外轉嫁矛盾只能使自己更難看到自己的問題。

翟東昇:通過這些年與美國兩黨人士的交流,我發現這兩黨之間最重要的共識是:美國選民「很傻很天真」,你說什麼都會有人信,即便明顯違背經濟學和政治學常識;要想當選,必須訴諸選民的情緒而不是理性。

譚雅玲:美國大選中政客的「作秀」行為是為了贏得選票。他們揣摩國內的熱點、國際的熱點,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聲望和影響。大選中的話題通常是焦點和敏感話題為主。不管在大選中如何作秀,候選人代表的是黨派利益,最後歸結到國家利益。美國政客的作秀行為不能脫離美國整體的戰略規劃。在經濟上,歐洲與美國有競爭,但歐洲是美國的夥伴。美元一定要把歐元搞垮,但美國一定會救歐洲經濟。中國與美國不是夥伴,是對手。

暴露選舉政治缺陷

牛新春:美國民主制度和大選制度有很大的缺陷。一個民主政體或民主制度有四個基本原則,即人民主權原則、多數原則、政治平等原則和政治參與原則。美國在這四個方面都存在問題。在人民主權原則上,由於只能實行代表制,一個議員所代表的人數越來越多。如一個眾議員目前要代表70萬選民,而在美國剛建國時只是代表3萬人。在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上,美國也落實得很差。美國國內的三權分立制衡,參眾兩院的制衡,以及多數黨與少數黨的制衡,造成多數派的意志也未必能夠得到有效貫徹。在政治平等原則上,法律上規定是「一人一票」,但每一票的份量也不一樣。金錢對大選的影響非常巨大。如今的競選中私人的捐款多達 10億美元。在政治參與原則上,美國大選的投票率通常在50%多,高的時候將近60%。這就是說,將近有一半的選民不參與大選投票。

關於美國大選制度問題,一個普通選民無法獲得正確完整的信息,常常會被政客的言論所誤導。另外,由於政策變得越來越複雜,選民也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也就是說他投票之後也不知道所選的人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

翟東昇:我們常說美國大選虛偽,欺騙選民,這話當然有道理,因為兩黨背後的利益集團和金主與普通民眾有很大差別。美國之所以從獨霸狀態迅速滑落下來,是因為它的選舉政治易於受制於遊說和壓力集團,比如過去20年,美國對外政策被猶太遊說勢力和軍工石油等利益綁架;美國經濟政策又被華爾街綁架。局部短期利益綁架整體長遠利益,這是美國國運轉折背後的制度根源。這一事實提醒我們,天下沒有完美,歷史不會終結,任何人都不能自滿、都不能故步自封。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民主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自我糾錯功能,能在較大程度上反映主流社會的利益和情緒。基於這一事實,我們在冷眼旁觀美國「政治秀」的同時,應當體察到這樣一種趨勢性的轉折:那就是美國這個全球化的領導者如今已經開始轉變態度,當年推動全球化和全球要素自由流動的那股激情和自信已經消退了。「自由貿易」的口號悄然變成了「公平貿易」;他們越來越難以包容他國的崛起和搭車。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我們即將步入的時代的本質,如何塑造21世紀前半期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國人需要認真考慮。

袁鵬:美國民主雖然經過一兩百年的錘煉,但近年來出現了非常多負面的變化。比如,內部激化,立法行政機構之間矛盾重重;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矛盾極難協調;利益集團和財團之間爭鬥,導致選舉費用屢創新高,選舉成為財團和利益集團之間財力的大比拚;民主導致行政效率極為低下,影響經濟復蘇。

陶文釗(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的選舉制度從總體上說還是適合美國國情的。只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它有問題。

有一種看法認為,奧巴馬代表窮人,羅姆尼代表富人,民主黨代表窮人,共和黨代表富人,這是一個誤區。美國有很多利益集團,只能說是代表了一些不同利益集團的博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大選是燒錢比賽。

其實美國的黨派性很強,政治版圖很明顯。對大選起決定性的只有20%∼30%的選民,7∼10個搖擺州。

這些年來,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茶黨代表了最右的,而佔領華爾街運動則反映了下層中產階級的危機感,揭示了1%和99%的對立。

傅夢孜:美國民主本身存在問題。美國的就業促進法案和醫改法案出台就比較坎坷。中產階級以上都不願增加稅收,誰都不想改變現狀。世界上很少有大國像美國一樣對自己制度的弊端有意迴避,反而為自己的問題簡單地找一個替罪羊。這值得我們中國反思;美國更應該反思。

2012美國總統大選
      責任編輯:連檣
美國大選 亞裔選票起關鍵作用      [2012-10-25]
2012美國大選最後一場總統辯論      [2012-10-23]
美大選:窮總統和大富翁的較量      [2012-10-23]
美大選最後一辯談「中國崛起」      [2012-10-22]
美媒:美大選不斷抨中國引反擊      [2012-10-21]
美媒稱美國大選後中國或試射DN-2反衛星導彈      [2012-10-20]
美媒:中國因強大成美大選辯題      [2012-10-20]
羅姆尼長子:辯論時想揍奧巴馬      [2012-10-20]
美媒稱羅姆尼次輪辯論表現無禮      [2012-10-19]
美大選巔峰舌戰 經濟或成焦點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