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日報報道,《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的發佈,表明澳大利亞「擁抱亞洲」的計劃已不再停留於理念,而是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專家分析,澳大利亞欲乘亞洲崛起之「雄風」,特別是通過發展與中國和印度的貿易關係,進一步促進其經濟發展。
白皮書首次指出:「任何旨在阻止中國軍力增長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專家分析,此舉意在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從而贏得中國的好感和支持。
28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發佈《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白皮書。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希望該白皮書的發佈有助於澳各界客觀、全面瞭解亞洲。
目的:抓住亞洲崛起契機
白皮書鼓勵澳大利亞孩子學習中文及其他亞洲語言,希望旅遊、食品、教育等領域也如礦業一樣,從亞洲崛起中獲益
白皮書在五大方面提出了25個目標,涉及經貿投資、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其中經濟發展問題佔據主要篇幅,鼓勵澳大利亞孩子學習中文及其他亞洲語言成為亮點。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副教授喻常森認為,這份白皮書立足於抓住亞洲崛起所創造的各種機遇,為澳大利亞謀取最大的利益。
白皮書中提到,在2025年前後,要將澳大利亞與亞洲國家的貿易份額由目前的25%提高到33%的水平。白皮書還特別指出,亞洲地區對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需求為澳大利亞礦業帶來了持續繁榮,而亞洲地區對澳大利亞的旅遊業、食品供應以及教育等領域也有巨大的需求,希望這些領域也能像礦業一樣,從亞洲崛起中獲益。
在安全問題上,白皮書認為澳大利亞應支持亞洲國家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同時鼓勵澳大利亞與亞洲發展社會及文化聯繫,發展更為深層的外交關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白皮書中提出:「澳大利亞中小學都將設立中文、印地語、印尼語或日語課程,鼓勵學生學習這些語言。」白皮書還建議,商界和政府的決策人士應該具備有關亞洲地區的專業知識,甚至希望今後澳大利亞200強企業董事會1/3的成員瞭解亞洲或擁有和亞洲打交道的經驗。
轉變:不再提「中國威脅」
2009年,陸克文政府公佈國防白皮書,「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3年後,新版白皮書認為,任何旨在阻止中國軍力增長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
2009年5月,陸克文政府公佈了《2030年的軍力——在亞太世紀保衛澳大利亞》的國防白皮書。書中毫不隱晦表達了對中國軍事實力增長的擔憂。
《澳大利亞人報》隨後刊發了一篇名為《國防白皮書緊盯中國》的文章,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法新社甚至發表評論說:「隨著中國等國軍力的崛起,亞太地區在未來20年有可能發生戰爭。」在媒體的炒作下,「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中澳關係抹上「霜凍」,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一系列摩擦。
毫無懸念,「中國崛起」在《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中再次出現。但與3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皮書認為,任何旨在阻止中國軍力增長的政策都是行不通的,澳大利亞可以在維持與美國的防衛關係和支持中國軍力增長這兩者之間保持平衡。
對此,喻常森認為,這種轉變不難理解,中國目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維持中澳經濟貿易關係的強健發展對澳大利亞實現地區經濟戰略目標至關重要;在地區秩序和地區制度的建立和運作過程中,中國的角色舉足輕重,如APEC、東盟地區論壇、東亞峰會以及跨太平洋夥伴計劃都離不開中國的積極參與。
展望:澳亞命運緊密相連
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向美國看」的外交政策讓其走近亞洲的步伐略顯沉重。然而,在全球經濟風雨搖曳的背景下,澳大利亞逐漸轉變意識:只有將自己的命運與亞洲聯結,未來才有希望 在白皮書發佈當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賣力推介:「亞洲的崛起,不僅不可阻擋,而且正在加速。」
她說:「當我們在地圖上描繪全球消費重心時,我們會發現,隨著亞洲地區需求的增長,世界消費重心正在迅速向東轉移。」她告訴民眾,到2025年,亞洲將擁有世界最多的中產階級,希望以此敦促澳大利亞人重新思考與亞洲的經濟關係。
喻常森認為,《亞洲世紀中的澳大利亞》這一名字「赤裸裸」地表明澳大利亞對未來國際戰略環境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即澳大利亞的繁榮與亞洲的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
對於這種看法,有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澳大利亞「向美國看」的外交政策讓其走近亞洲的步伐略顯沉重。然而,時代的轉變倒逼澳大利亞反思過往的政策,「亞洲世紀」的到來加劇了澳大利亞的身份認同危機。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泥淖、全球經濟在金融危機中風雨搖曳的背景下,澳大利亞逐漸轉變意識:只有將自己的命運與亞洲聯結,未來才有希望。
然而,機遇總是與挑戰相伴,澳大利亞獨立智庫羅維國際政策研究所國際安全項目總監墨德卡夫指出:「我們必須現實一些,這些目標可能難以實現,而且在所謂的亞洲世紀裡,澳大利亞同樣需要對可能出現的麻煩和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