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星島環球網13日發表署名為陸正平的文章《李克強治豫初展治國理政方略》,全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李克強來到河南代表團駐地看望,與會議代表傾心交談、共敘友情。「河南不僅糧食生產連續九年豐產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已經從農業大省邁向工業大省,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這個路子走出來極其艱辛、非常不易」,「衷心祝願大家好、河南好」,一席簡潔客觀的評價,一番平實質樸的問候,流露出李克強對河南發展的深情關注和對中原父老的深厚感情。
河南是李克強到地方工作的第一站,也是積累治理大省經驗的主要階段。從1998年夏起,他先後任河南省長和省委書記,到2004年調任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在河南工作了6年半時間。河南作為中國農業大省和人口最多的省份,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的一個縮影。李克強主政河南,可圈可點處甚多,但其宵衣旰食、親自勾畫又親自推動的工業強省之路,的確為推動河南實現由傳統農業大省向新興工業大省轉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細心觀察,從中也可以尋繹出李克強治國理政理念的一些端倪。
初露鋒芒,化解工業發展困局
李克強初到河南,正值中國經濟受東南亞金融危機衝擊,經濟增長艱難前行。河南受產業層次低、工業產品鏈條短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影響,面臨著比全國更加嚴峻的工業滑坡困局。為扭轉這一局面,李克強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深入企業、農村進行調研。憑借深厚系統的經濟知識功底,他迅速做出判斷,認為在全國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河南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在調整供給結構上下功夫。河南的工業有一定基礎,但當務之急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推進工業結構即期適應性調整,拉動經濟企穩回升。隨後,他主持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的政策,鼓勵企業技術改造,擴大適銷對路產品生產。在這些措施的作用下,全省經濟迅速扭轉了下滑局面,恢復了較快增長,開啟了其後持續十幾年的良好發展態勢。
系統謀劃,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河南,「三農」問題是關係河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要與全國一道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根本出路是加快工業化。通過系統研究,李克強認為,河南農產品和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工業結構調整應立足於發揮比較優勢,對傳統支柱產業進行高起點、大跨度改造,拉長產品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李克強親自主持了河南「十五」計劃的編制,經過逐行業認真測算,確定「十五」期間著力培育壯大食品、有色金屬、機械、化工、輕紡五大支柱產業,大規模推進工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針對食品工業發展,他提出要延長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推進實施全國重要的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加工、畜產品生產加工「兩大基地」建設,並親自組織有關部門、科研單位專家,從研究小麥產業鏈入手,繪製小麥深加工圖譜,推動小麥加工由普通麵粉加工為主發展為特種粉、專用粉、燃料乙醇、蛋白飼料、胚芽油等幾十個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目前,河南食品工業擁有「三全」、「思念」、「大用」等一批知名品牌,發展壯大了天冠、雙匯、華英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成為中國大陸糧食、肉類加工能力最大和食品品牌最多的省份。經過逐個行業的策劃和指導推動,河南的鋁精深加工進入了世界先進水平行列,煤炭的精深加工和電力工業的發展,鞏固和提升了河南能源基地的地位。與此同時,李克強系統謀劃河南工業發展佈局,提出了建設鄭汴洛工業走廊的戰略舉措,並按照這一思路大力推進洛陽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支持鄭州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建設工業強市等。這一系列措施全面展開了河南區域經濟新的戰略佈局。
東引西進,拓展工業發展空間
作為內陸省份,河南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李克強深刻認識到,加快向工業大省轉變,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區位、市場、勞動力資源優勢,吸引東部產業、技術、資金、人才、項目、管理經驗和機制,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與西部省區的經濟技術合作,大力開拓中西部市場,努力提高產品在西部市場的佔有份額。1998年末,李克強敏銳把握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提出了「東引西進」的戰略思路。1999年5月和2000年4月,河南先後組織召開豫粵和豫滬經濟合作洽談會,拉開了「東引」的序幕;1999年7月舉辦「99河南產品(烏魯木齊)展銷會」,奏響了「西進」的序曲,引導河南的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擴大其在廣袤的中國西部地區及中亞地區的市場,為工業的發展打開了空間。
超前謀劃,增強工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支撐
為進一步拓寬河南對外的聯繫,李克強提出,要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全國大格局中通盤考慮,放在西部大開發和東西部梯度轉移中安排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建設。2000年左右,全國高速公路尚處於起步階段,河南一些幹部受保守思想影響,起初謀劃「十五」計劃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 000多公里。但李克強認為,河南的高速公路規劃僅以鄭州為中心向外輻射不符合河南作為全國交通大通道定位,要求從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大局出發,規劃建設東通長江三角洲及其他沿海發達地區、西連大西北地區的若干條大通道,要把河南的高速公路建設提升到服務全國交通大局,帶動河南工業化、城鎮化,引領全省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性舉措來抓。這一設想很快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河南規劃的「三縱三橫」路網成為後來國家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十五」計劃結束時,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500公里;2006年達到3439公里,躍居全國首位。
培養人才,增強工業發展的智力支撐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李克強指出,人才、知識、人口素質和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競爭的關鍵因素,由傳統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轉變,沒有一大批高素質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是不可能的,必須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加大高、中級人才培養力度,化人口壓力為人力資源優勢。隨後,他主導實施了一系列優化調整教育佈局和結構的舉措,推動新建了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一批經濟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學科和專業,2004年又提出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使河南成為各類人才匯聚、聰明才智充分湧流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