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遼寧艦」政治委員梅文。 【文匯網訊】據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北京進行。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論述備受關注,「信息化」再度成為關鍵詞之一。報告明確提出,要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力爭到2020年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報告中還特別提及對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安全的高度關注。對此,無論是解放軍科技人員還是來自基層一線的官兵,都認為提高信息化水平是今後強軍的關鍵,將為保障國家和平發展,為中國參與地區和國際安全事務,乃至對國際政治和安全局勢都發揮積極作用。
「十八大」代表魏文徽是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師師長。他所服役的部隊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一線。從1984年首次駕駛初教-6螺旋槳飛機飛上藍天,到今天駕駛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0飛機。從軍30多年的魏文徽對中國軍隊的裝備建設和信息化變革感受頗深。他說:「我是1984年當的飛行員,僅從裝備角度而言,我們從剛開始飛初教-6螺旋槳的飛機到今天飛上國產的最先進的三代戰機,這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今天都變成了現實。從『十六大』以來的這十年,我們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我覺得主要體現在綜合指揮控制系統,對於戰場環境的信息感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為我們戰鬥人員的未來作戰提供了堅強的基礎和信心。」
「軍隊信息化建設」這一名詞2003年首次出現在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中。軍隊信息化建設是指通過廣泛應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提高部隊開發、利用和控制信息資源的能力,以全面提升部隊戰鬥力的過程。這一目標的完成,是中國軍隊提高戰鬥力、履行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維護世界和平使命的關鍵。
「十八大」代表黃長強是空軍工程大學的教授,是航空武器研究領域的專家,為提升中國軍隊航空武器裝備戰鬥力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長強認為,要加快傳統學科信息化改造,跟蹤世界尖端武器信息技術的研究運用,搶佔信息化建設的前沿陣地和制高點,大力提高官兵的信息化素養,為空軍的轉型建設提供信息化的人才支撐。「三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們的空軍裝備顯著地增強,與相關軍事發達國家的距離越來越近。目前在空天作戰、臨近空間、防空反導領域,國外發展得很熱門,在這些方面我們也要在相關領域謀求新的發展。堅持作戰牽引,加強作戰需求的研究論證,加快空軍的聯合作戰步伐,加大新質戰鬥力的作戰運用和關鍵技術的研究,為新裝備形成戰鬥力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
近年來,中國軍隊不僅在信息化建設、武器裝備升級換代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軍隊的兵員素質也有了極大提升,很多大學生走進軍營投身國防。今年32歲的張歐就是其中一員。2001年,張歐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第二炮兵。而他從軍的這十一年,正是第二炮兵部隊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
已成為第二炮兵某發射營營長的張歐認為,現在導彈系統的機動性能更強,更加高效實效。而對於官兵來說,他們將加強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融合。「我們現在的導彈武器系統的機動性能、防護性能更強了,指揮控制上更加高效實用,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作戰反應時間,提高了導彈武器系統的生存能力。同時對於我們基層官兵來說,對於信息化的素養要求更高了,我們通過不斷加強的信息化知識的學習,掌握裝備操作的技能,實現人與武器裝備的最佳融合。」
胡錦濤在報告中還特別提出,「高度關注海洋、太空和網絡空間安全」。此番論述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外界普遍認為,目前,中國在東海、南海面臨著海洋爭端,中共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特別提出關注「海洋權益」意味著中國將加強海上軍事力量的建設,以有效維護國家海洋國土和主權完整。對此,來自東海艦隊的魏文徽表示:「作為海軍航空兵的一員,我們部隊處在東南沿海的一線機場,應該講對海洋權益的認識是最深刻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海上紛繁複雜的特殊情況,整個部隊的訓練和戰備值班,是圍繞我們海上權益的維護展開的。」
近年來,中國海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快步發展。隨著船塢登陸艦、大型醫院船、「中華神盾」驅逐艦、輕型護衛艦、新式潛艇等一大批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先進艦艇陸續交付入列,中國海軍的聯合作戰能力得到躍升。
今年9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交接入列更使海軍的體系化作戰能力大幅提升。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政治委員梅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航母的交接入列對於推進海軍的戰略轉型建設,提高海軍綜合作戰能力,增強威懾能力,提高國防實力,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按照中國軍隊發展的計劃,將在2020年前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重大發展。分析人士認為,在未來8年,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軍隊無疑將在武器裝備、人才建設、戰略佈局等方面有更大發展。而「十八大」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設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這一目標能否實現,也將取決於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