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在線報道,習近平當選新一屆中共最高領導人後的首次地方考察引發強烈關注。在被外界譽為中國改革開放風向標的廣東,習近平就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等問題與當地企業家、政府官員座談。「要增強憂患意識」「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刻不容緩」等表態引發媒體熱議。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任務已變得十分緊迫,而習近平南下廣東亦顯示中央希望廣東以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精神繼續探索開拓。
參加9日座談會的既有中小企業較為密集的東莞、佛山等地地方官員,也有廣汽、美的這樣的中國知名企業負責人,在一線工作的政府官員、商界精英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就擴大內需、扶持小微型企業等向中央高層坦陳自己看法。對此,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企業規模看,一類是大型企業,一類是小微企業。大型企業的功能在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而小微企業則在市場競爭中有可能成長為大企業,特別是科技型的小企業,那麼這些企業更多都是實體經濟。(東莞、佛山、中山)這些地區都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下一步深化改革能不能在前沿地帶率先做出探索,因為我們國家改革的特點是先試點、後推廣,在這些地方進行試點,然後推廣到全國,我想是有他的典型意義的。」
在談到當前經濟形勢時,習近平指出,面對錯綜複雜、快速變化的形勢,要保持清醒頭腦,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從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牢牢把握主動權。而針對與會者提出的關於做好經濟工作的建議,習近平強調,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更形象比喻「誰動作慢,誰就會丟失機會,被別人甩在後邊。」
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認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對著眼長遠的、帶有全局性的產業進行調整,目前,中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任務已然十分緊迫。「我想既有國際原因,也有國內原因。國際方面,從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歐債危機,表面看是對中國經濟速度的影響,實際上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夠應對國際社會的不利因素。從國內看,我國的經濟結構確實存在深層次矛盾要加以解決,不解決咱們國家的綜合國力難以再上新台階,資源消耗多、浪費高的問題難以解決,包括環境保護的問題也難以解決,所以現在對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確實是刻不容緩。」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南下廣東考察的報道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作為新一屆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首次赴外地考察工作就前往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這也為外界解讀中國未來如何深化與推進改革開放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對此,趙振華表示,「廣東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在過去30幾年的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很多經驗從廣東傳向全國的其他地方,未來我們國家的改革任務還沒有完成,還要繼續深化改革,廣東能不能繼續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繼續在一些問題上做些探索,給全國其他地方搞一個試點,總書記到廣東考察也是對廣東寄予這樣的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