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日專家稱自戰敗以來日首次感到國土受中國威脅。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為了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爭奪海洋權益,中國很有可能投入軍事力量。」日本媒體19日對日本防衛研究所《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2》的解讀,把已經滾燙的「中國威脅」又加熱了幾度。同一天,日本海上保安廳要求進一步增加預算,以應對中國「挑釁」。日本的擔憂或許是發自內心的,與「准首相」安倍晉三關係密切的學者宮家邦彥稱,「2012年將作為1945年以來日本民眾首次感到國土受到物理威脅的一年被銘記」。不過在其他國家許多分析人士看來,發起挑釁、令人擔憂的正是日本自己。韓國《朝鮮日報》19日說,日本正站在十字路口,其拋棄和平憲法、邁向軍事大國的步伐不僅令周邊國家而且令全世界警惕。《紐約時報》稱,中日之爭加入一個潛在的「煽動者」,前方的道路是交戰還是折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他就是下周將成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
日防衛智庫稱解放軍影響力「急劇提升」
日本防衛研究所在19日發佈的《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2》中分四章對「中國安全戰略和軍事方面的年度走勢」進行了分析,其核心關注點在於中共十八大後黨政軍關係的現狀和調整。報告稱,除了積極加強軍事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在國家戰略和外交政策形成過程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影響力「正在急劇提升」,軍隊和政府的政治協調不斷深化。報告特別對中國海洋安全政策進行了重點分析,稱在最高領導層海洋安全意識增強的背景下,中國正投入力量捍衛和擴大本國海洋權益。「軍隊正主導中國的海防工作」,並努力推進國家海洋戰略的建設與海防力量的整合。「在預計存在糾紛的領域,中國將進一步加大海上維權活動,中國的海洋政策方針將給國際社會和地區安全造成較大影響」。
「中國將會出動軍事力量干預海洋事務。」日本富士電視台19日對《中國安全戰略報告2012》做出如此解讀。報道稱,防衛研究所指出了中國在與包括日本在內的周邊國家發生海洋主權爭議時派遣軍隊的可能性,這是需要認真對待的重要課題。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中國政府的海上執法部門正和海軍展開密切合作,包括聯合演練和制定緊急事態的應對預案。《產經新聞》稱,如果中國軍事力量在東海得到增強,就會採取在南海已經表現出來的強硬姿態,因此報告強調有必要注視中國海軍的動向。和歷年報告相比,這次報告首次為「軍事力量的投入」敲響了警鐘。
日本防衛省直屬的防衛研究所,是日本自衛隊最高軍事科學研究機構,過去兩年它已連續兩次發表《中國安全戰略報告》。防衛研究所教官山口信治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的報告主要注重中國的有關政策,而這次重視的是中國有關政策制定的過程。對於中國可能動用軍事力量保衛海洋權益,山口信治強調,報告已經說明,那是有條件的,即當其他國家動用軍事力量的時候,中國才可能投入軍事力量。「對於我們來說,比起中國的軍事力量,我們更關注海監的動向」。報告書中還提到中國也可能通過調整巡航戰略避免兩國緊張局勢升級。這與前面說中國動用軍事力量並不矛盾,因為兩種可能性是同時存在的。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中國一直企圖結束日本對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編者注)的有效控制。」《華爾街日報》19日援引防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增田雅之的話說,中國近來派遣船隻前往爭議島嶼是結束東京「有效控制」的長期戰略的一部分。增田雅之還表示,局勢升級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北京明白與日本以及可能與美國交戰的危險。最大的危險來自中國海監船隊,中國計劃增加20艘1000噸海監船。日本海上保安廳應當認真擴大其能力,「否則,力量平衡將向中國傾斜」。
增田雅之的呼籲很快得到回應。據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海上保安廳長官北村隆志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了應對中國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挑釁,有必要進一步增加預算,增加巡視船和海上保安官的人數。北村說,自釣魚島「國有化」以來,中國公務船已經18次「侵入日本領海」,而且這一種狀態還會繼續下去。北村還表示,由於釣魚島問題將長期化,2013年度將取消海上保安廳閱兵式,以應對釣魚島警備。讓日本警惕的還有俄羅斯。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8日稱,俄羅斯空軍一架圖-214R偵察機當天穿越南千島群島上空,並繞日本本土東北部周邊飛行。俄最新偵察機已連續兩天繞日飛行。
「中國威脅」被不斷放大
「2012年將作為1945年以來日本民眾首次感到國土受到物理威脅的一年被銘記」。英國廣播公司19日用安倍晉三的密友、東京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宮家邦彥的這句話強調日本對中國的擔憂。報道稱,今天的日本是一個衰落的大國。兩年前,日本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首次把亞洲老大的位置讓給了中國。日本人不喜歡這個新的現實,他們對北京實力和強硬態度的上升越來越感到緊張。宮家邦彥說:「我們是原有的大國,如果中國鐵了心改變現狀,或許我們就有大麻煩了。」東京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田中均的擔憂更甚。他說:「中國在對外關係上態度變得強硬很多,中國軍隊越來越強大。如果兩國行為不當,就會發生軍事對抗的風險。」
一些日本媒體則不斷煽動日中對立甚至戰爭。將於20日上市的《週刊文春》提前打出廣告,其主推文章是:「『國防軍』能夠擊退中國和朝鮮嗎?」該報道的副標題稱,防衛省幹部狂喜,因為該雜誌調查顯示,有58%的人讚成把自衛隊改成「國防軍」。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確在加強對海洋領土的管控,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密切。那是因為中國海洋權益的現實維護能力在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比較弱,對一些國家的挑釁採取了忍讓的做法,但日本等國得寸進尺,尤其是日本將中國領土「國有化」的侵略行徑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不能允許的,中國有所行動是理所當然。日本現在卻反過來不斷強調中國的威脅和挑釁,這完全是惡人先告狀。
一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既然要保衛領土主權,除了海監和漁政執法機構外,軍隊理所當然負有責任,而且必定需要制定各種應對計劃。如果日方動用軍事力量,中國自然會以軍事力量應對,這沒什麼好令人大驚小怪的。
令人擔憂的正是日本自己
在許多外界分析人士看來,令人擔憂的正是日本自己。韓國《朝鮮日報》19日發表題為「站在十字路口的日本」的社論稱,根據日本媒體的調查結果,新當選的日本眾議院議員多數贊成修改和平憲法,如果明年7月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也出現類似結果,日本修憲和邁向軍事強國的大門將就此打開。日本邁向軍事大國是為了在軍事上抗衡中國,但這必將在東北亞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
「中日之爭加入一個潛在的煽動者」,《紐約時報》19日以此為題稱,因為一些荒島而在太平洋爆發武裝衝突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不僅因為暴力事件本身,更因為衝突造成的潛在災難性政治經濟後果。政治領導人、軍方將領和安全分析師根本無法大聲說出「戰爭」這個詞,唯恐把這個妖怪放出瓶子。前方的道路是交戰還是折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他就是下周將成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整個地區和美國都在觀望安倍的哪一種政治個性表現得最突出,是保守民族主義、一提到中國就搞挑釁的一面,還是作為現實的政治家把自己和自民黨從近幾周激烈言論上拉回來的一面。安倍在選舉後展現出「和事老」的一面,強調日中關係的重要性;但也展現出「煽動者」的一面,稱釣魚島「沒有談判餘地」。
《澳大利亞人報》19日以「日本的友邦必須助其與鄰國保持和平」為題稱,隨著強硬民族主義者贏得選舉,日本政治版圖急劇改變。國際社會的最大興趣是這給本地區的預示。是加強合作,還是看到一個更右傾、重新武裝、甚至走上擁核之路的日本。不用費腦筋,友邦就可以做出選擇,幫助日本發揮地區大國的正常作用,使其與鄰國保持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