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內地高官貪腐新趨勢:政治上拉幫結派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深圳市原副市長梁道行……追溯今年「倒下去」的官員,不勝枚舉。

2012年,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不減、重拳頻出,一批「問題官員」被以更快的查處速度落馬。十八大報告用「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潛在危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當選後的首次亮相中,以「打鐵還需自身硬」來表露反腐決心。

「民意表達將與制度反腐更好地形成合力,對於貪腐『零容忍』也必將凝聚全社會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辛向陽表示。

貪腐新趨勢

記者觀察今年落馬的廳局級以上官員發現,這個以「50後」為主的群體中半數以上為本科學歷。當然其中也不乏有更高學歷的學者從政。不過,從學院到官場到落馬,學者從政似有迷途。

中共深圳市委衛生工委書記江捍平就是外科學博士,上海規土局原副局長胡俊原則原是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系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然而,前者涉嫌嚴重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後者因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嚴重違紀涉嫌犯罪。

近期落馬的廳局級以上官員中,國土、財政、交通等實權部門的問題官員不斷。在兩年內,湖南省交通運輸系統就有李曉希、鄒和平、陳明憲、馮偉林4名廳級官員落馬。在廣東,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呂英明因涉嫌嚴重違紀問題接受組織調查。此前,廣東省茂名國土局局長李劭濫用職權導致損失國家財產5252萬元,受賄約140萬元,被判有期徒刑13年。而國家層面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李元,因涉嫌違紀已於去年6月被雙開。

腐敗大要案頻發的地帶,往往是權力大、資源多的關鍵領域和關鍵崗位。辛向陽解釋,正是腐敗易發地帶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導致了對權力的監督失效,使權力制約成為虛置和空談,腐敗行為才有了機會和空間。而隨著腐敗的深入蔓延,各個產業領域均有腐敗案件爆出。

在一些地區,實權部門的貪腐官員還相互結盟形成了組團腐敗。因涉非法處理污染物、倒賣醫療垃圾,三個月內江蘇南通環保、衛生系統就有10名以上官員被調查。河南許昌東城區拆遷領域60餘人相繼被批捕、起訴,加上數人潛逃,東城征地辦全軍覆沒。

辛向陽解釋腐敗分子在政治上拉幫結派,經濟上相互牽連,結成了利益同盟,呈現出明顯的群體性,即「窩案」、「串案」。其主要特徵一是涉案人員眾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喪失黨性原則,形成了具有緊密人身依附性質的關係網;三是在經濟上互相利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

辛向陽表示,現在因為一些制度上的關卡使一把手要想一人腐敗也很困難。需要打通這種關節,就需要組團腐敗。

此外,「帶病陞遷」已經成為一大趨勢。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博士生劉九龍撰寫的《中國內地落馬官員帶「病」提拔現象研究》的論文,分析了中國內地 2002年至今年11月15日落馬的43名省部級官員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的現象,發現其中多從地廳級開始有腐敗行為,平均年齡為47、48歲。

從初次腐敗行為的級別來看,正廳級幹部佔了近一半,加上副廳級就佔據了3/4。從最終的級別來看,副省級佔了3/4。可以看出多數帶「病」提拔的幹部,基本都是在原有職級上進步一到兩級,成為副省級幹部以後,才在任上被中央發現有腐敗行為。

從年齡上看,今年這些已經被媒體披露的被調查或已經被雙規的廳局級官員的平均年齡為50歲。而根據劉九龍研究報告裡的數據來看帶「病」提拔的省部級官員,其平均經濟腐敗事件在10年左右,絕大多數是5年到15年之間。可見59歲現象並非事實。

按照公務員法,一個22歲的本科畢業生,如果沒有破格提拔,最快晉陞到正廳級也需要25年,也就是47歲才可以。而這10年間帶「病」提拔至省部級的領導幹部,都屬於晉陞過程中的成功者。

針對這些「帶病陞遷」的官員,反腐專家、「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組長王明高表示,「所有腐敗的官員都是有本事的人,但是有本事的人不一定腐敗。」腐敗的官員更有工作能力,也更注重自己的形象。「許多腐敗的官員都是記者喜歡的,比如王立軍,就是個投機分子。」

中央、地方雙管齊下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貪腐官員不斷呈現新特點的同時,從地方到中央,反腐倡廉的工作馬不停蹄地進行。

今年2月起,廣東開始啟動一項名為「三打兩建」的專項活動,截至6月8日,全省已查結商業賄賂案件677件,正查辦2046件,涉案金額8.05億元,涉及黨員領導幹部和國家工作人員1072人,其中廳級幹部28人,處級幹部123人。目前,這些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呂英明、鄭北泉、陳弘平、梁道行、江捍平、危金峰、梁國影、周鎮宏等都在其列。

辛向陽解釋這與地域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土壤環境有關也與當地民眾參與監督意識有關。但是要盡可能防止,腐敗與經濟發展呈相同的趨勢。

針對一些區域間反腐力度不平衡的問題,王明高表示反腐力度比較大,措施比較嚴格。但不能說明當地腐敗就越嚴重。此外,這與一些地方的大力反腐與當地領導人反腐的決心有關。沿海地區不僅經濟發展走在前面,反腐也是走在前面。反腐與經濟發展是正相關的命題。

在「打」的同時也兼顧著「建」。廣東正分別在粵北和珠三角地區各選擇一個縣和一個區,開展領導幹部家庭財產申報並在一定範圍公示的試點工作。此外,全國首個集紀檢、監察、反貪、審計為一體的廉政辦公室在珠海橫琴設立。

地方反腐動作頻頻,中央紀委也就反腐鬥爭「問計專家」。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京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八位專家學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2月19日,2012反腐倡廉藍皮書——《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藍皮書指出,2011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34萬餘件(次),立案13.7萬件,結案13.6萬件。共處分縣處級以上幹部4843人,移送司法機關的縣處級以上幹部777人。通過查辦案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84.4億元。

近年來,大案要案呈頻發態勢,多個領域的「一把手」相繼因貪腐落馬。薄熙來、王立軍、劉志軍、黃勝等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有長期擔任「一把手」的履歷,且主要腐敗問題也是在任「一把手」期間發生。辛向陽發現反腐呈高官化趨勢。據公開資料統計,2002年至今年11月15日,43名省部級官員落馬。

十八大報告用「亡黨亡國」來警示腐敗問題的潛在危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當選後的首次亮相中,以「打鐵還需自身硬」來表露反腐決心。

針對十八大後一批官員落馬,監察部副部長於春生解釋:「如今國家的反腐力度加大,取得的效果是好的。但對於近期多名官員落馬,不能理解為『貪腐官員越來越多』,也是得不出『反腐力度大,腐敗官員就多』的結論。」

反腐工作做了很大努力,但是離「從嚴治黨,從嚴治官」還有很大差距。到現在為止,文件發了那麼多,都沒有用。制度是掛在牆上,藏在抽屜裡。王明高認為反腐應強調有序科學進行,而不要通過人治反腐、三權分立反腐。

民間反腐癥結

當官方在為反腐起草藍圖時,民間反腐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迅速鋪開。

3天,63個小時,正廳級「雷冠希」倒下,被稱為微博反腐「秒殺式」經典案例。如今,微博反腐作為低成本的反腐方式已經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社會監督力量。在雷政富前陝西「表哥」局長楊達才、被女主播揭發的市人大代表孫德江都是通過微博被揭發。

辛向陽認為有關部門需要把微博反映的情況進行多平台整合,從而擴大微博反腐的影響力,以實質性的效果來取信於民。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層面,將一些彈性的規則變成硬性成文的微博反腐法律法規。從法律上對個人和政府微博進行規制,防止出現一些濫用微博打擊報復的現象。

在網絡反腐、微博反腐所涉及的領域中,情色問題占首位。根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杜治洲的統計,近8年來中國內地有25個省(或自治區、直轄市)出現過網絡反腐事件,共計118起。2008年至今,每年網絡反腐事件都在10起以上,2009年為14起,而2011年尤其突出,達到近50起。網絡反腐,涉及各個行業和領域。據杜治洲撰文介紹,排在前三位的領域分別是幹部的生活作風、「三公」消費和貪污受賄。排名第一的就是貪官的「色情腐敗」問題。

雷政富、單增德、齊放皆因「情色問題」,終致遭曝光調查。中紀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紀委北京培訓中心原主任、原中央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副主任劉春錦也曾指出:受處分的廳局級幹部中,90%的落馬貪官都有包養情人,甚至有多個貪官共用一個情人的現象。

面對官方、民間如火如荼的反腐工作,王明高表示,反腐有政治、經濟、社會三大風險。反腐要有序的進行,要保證地方政治經濟有序發展。否則會導致人心惶惶,一些屁股不乾淨的官員外逃,從而引起地方班子不穩定。

此外,辛向陽強調要避免運動式反腐,避免以反腐為名做些其他的事情。

不過,王明高強調「反腐是大勢所趨,不是你想搞不想搞的」。

對於每次換屆後,反腐力度加大的現象,王明高認為,反腐與人民的呼聲都緊密聯繫在一起。每次換屆後人民對新班子充滿了期待,因而,對反腐的呼聲也隨之增大。作為新的班子對人們的呼聲,沒有回應是不行的。

      責任編輯:春緋
穗組織部長罕見調任深組織部長      [2012-12-22]
調查稱明年內地收入增速將減緩      [2012-12-22]
江澤民手跡首發式 劉奇葆出席      [2012-12-22]
軍報:新軍規表明習主席態度      [2012-12-22]
中國DF41核導彈突停產 僅12枚      [2012-12-22]
沈飛有羅陽 年產戰機從5架增百      [2012-12-22]
美曝中國秘密武器:J20只是先鋒      [2012-12-22]
蘭州城管持鐵棍當街毆殘疾夫妻      [2012-12-22]
外交部回應數日未進釣島傳聞      [2012-12-22]
老人進城賣雞收假幣被活活氣死      [2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