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12月21日,冬至,頭天晚上的一場降雪把北京裝扮得晶瑩潔白。
這天,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至此,從11月30日開始,20多天的時間裡,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盟等中國8個民主黨派先後完成了全國代表大會的各項議程,選舉產生了由各自黨派的中央主席和副主席組成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總人數為85人,順利實現了新老交替。
分析發現,新一屆民主黨派領導班子正呈現出年輕化、知識層次更高的特點,許多人擁有海歸背景,還有多人正在或曾經在政府部門任實職。換屆業已完成,在未來的5年乃至更長時間裡,他們將領導各自黨派成員,加強思想建設,傳承優良傳統,鞏固政治共識。不論是新當選的,還是連任的,2012年的年末,他們的新一輪航程從這裡起航。
領導班子更年輕
從總體上看,「新老交替」、「凝聚共識」是本次各民主黨派全國代表大會的核心內容。
在這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新當選的主席、副主席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各民主黨派網站公佈的資料顯示,85名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中,「40後」有16 人,「50後」有57人,「60後」有12人,其中,中央主席中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56年的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年僅56歲。而在副主席中,「50後」人數最多,還出現了12名「60後」,其中,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65年的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年僅47歲。
「當選的主席出現一個規律性變化,年齡最大的不超過68歲,這種年齡結構反映了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程度都在提高。」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山東大學政黨研究所所長王韶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這樣分析說。
王韶興認為,實現年齡結構的優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反映了民主黨派中央領導層的一種自覺意識和使命意識。
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袁廷華看來,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發展,民主黨派成員的數量和結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民主黨派的主力軍,他們思想活躍、有熱情、有活力,知識層次大大提高,但如何進一步堅定思想政治基礎、沿著老一輩開創的道路走下去,成為擺在各民主黨派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歷次民主黨派換屆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學歷高 海歸多
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是中國民主黨派的優勢,他們中聚集了大量高、中級知識分子,具有十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特別是近年來,學歷層次提高的特徵更是明顯。
這一特點,在新一屆的民主黨派領導班子中同樣得到了體現:85人中,有11人是院士,有57人擁有博士學歷,所有人都有大學以上學歷,許多專家型領導進入了民主黨派的領導班子。
此外,海歸者眾是記者整理資料時的另一感受。
據不完全統計,85人中,曾經留學國外或在國外做過訪問學者的,有42人。這些海歸中,留學美國、日本、德國、英國者居多,當然也有人在多個國家都有留學和做訪問學者的經歷。他們中,既有基礎領域的研究人才,也有機械學、材料學等工學領域的研究人才,廣泛的學科背景、一定時期的國外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背景,使他們更加瞭解世界的前沿技術發展,對於民主黨派建設高素質參政黨隊伍,對於拓展民主黨派參政議政中的全球化視野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王韶興說,在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中,越來越需要學者型、專業化人才,這些民主黨派主席和副主席們大多具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學歷高和有國外研修、考察經歷又使他們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和國際視野,這些機遇和條件有利於推動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的提高。
而近年來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豐碩成果也表明,當離開單純的學術研究領域,這些高學歷的民主黨派知識分子步入政壇時,同樣可以自展所長,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比如近年來,各民主黨派結合各自特色界別領域,針對文化、教育、科研、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農」問題等各領域都提出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建議和提案,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視,有的還被吸取到了近年來出台的一些政策中。
主席中兩人任政府部長
2007年,當時任科技部部長萬鋼當選為致公黨中央主席時,迅速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因為他是改革開放以來首位民主黨派人士擔任的正部長。
如今,在本次選舉中,萬鋼連任致公黨中央主席。另外一位非中共人士的正部長——衛生部長陳竺,當選為以醫藥衛生界、環境保護和人口資源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農工黨的中央主席,這樣,在國務院系統,已有兩位民主黨派中央主席擔任正部長。
除萬鋼和陳竺外,新任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同時還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新任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曾任農業部副部長……據初步統計,這85人中,多數人正在或是曾在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任過實職。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萬鋼表示,「很多民主黨派人士像我一樣,在從事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時,親身體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我始終覺得,無論當哪個職務,都必須對自己崗位所賦予的權力懷有一種敬畏,應該覺得自己責任重大,行使權力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責任。」
事實上,在本月的各民主黨派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各自黨派成員在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領導職務的情況被廣泛提及。如果從更大範圍來看,中共十六大以來,中共各級黨委不斷加大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人大、政協、政府及司法機關中擔任領導職務的力度。截至2012年4月,全國有30個省(區、市)政府配備了非中共副省長(副主席、副市長),14個副省級城市配備了非中共副市長15名,近90%的市縣兩級政府配備了非中共副職。
王韶興指出,中共正在兌現「更多領導職務」的承諾,而實職、正職能不能勝任,對民主黨派將是一個重大的考驗。要勝任政府實職,民主黨派自身的梯隊建設就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關注高素質參政黨建設
在主席們的當選致辭或是答記者問中,紛紛提到了高素質參政黨建設的話題。
「要把握好『內部整合』、『外部結合』,以集成所有具有優勢的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有機整體,達到『雙贏』和『共贏』,建設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參政黨。」
「要強化組織建設,大力加強參政能力建設,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和社會服務工作。努力建設高素質、有作為的參政黨。」
……
萬鄂湘對記者表示,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這表明,執政黨越來越重視發揮民主黨派的作用,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舞台也越來越廣闊。
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也表示,今天的時代面臨著改革開放的新形勢、新挑戰,政治協商的內容更深入、更廣泛,依然需要堅持和發揚民進「立會為公」的優良傳統,需要建設學習型參政黨,讓歷史來檢驗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
分析認為,參政黨建設是一個不斷前行的歷史過程。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都有其具體的內容和要求。新形勢下,如何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培養高素質代表人士隊伍和增強基層組織活力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健全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等眾多方面,都是加強參政黨建設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