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教授評4常委特稿:個人政績凸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新華社連續兩日推出「中共高層新陣容」系列人物特稿,發佈了關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的四篇特稿,講述四人較為詳細的學習及從政經歷。文章介紹了他們各自的執政理念,從習近平的「中國夢」到李克強的「民為先」,以及張德江的「心繫百姓」和俞正聲的「多做實事」,引發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尤其是除關於習近平的特稿外,新華社還播發大量習近平從政以來的圖片,包括了習近平與父親習仲勳、母親齊心、妻子彭麗媛及女兒的家庭照。關於李克強的特稿也介紹了其家庭情況,夫人程虹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外語系英語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及學術研究工作,他們育有一女等。公開資料還顯示,李克強夫婦都有博士學位,但相關照片僅限於李克強個人。

這一切都讓公眾覺得新鮮。上海市政治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教授浦興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這種做法其實也有針對性,一方面是近年來官民、干群、黨群關係出現了疏離感,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與血肉相連定位有差距的現象,所以最高層通過這種刊發介紹文章和配發家庭照的方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增加親近感。「我對習近平在院子裡騎自行車載女兒的照片印象深刻,這說明最高層也在轉型。」67歲的浦興祖坦言,他這個年紀的人都沒見過這種方式,「和歷史對比,反差較大,效果也很好。」

習近平、李克強:中國夢與民為先

關於習近平的特稿以「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源泉」為題,篇幅長約14000字,關於李克強的特稿以「萬事民為先」為題,篇幅則達7600字,兩文著重介紹了他們的執政理念。對於習近平,新華社文章引述媒體觀點稱他「是一位帶來執政清新風氣、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引領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領導人」。並稱,他是 「首位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生的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將擔當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作為自己治國理政的信念與追求」。

浦興祖認為,這種傳播模式更符合時代需求,因為當下的政治領導人已經不具有毛澤東、鄧小平那樣極富個人傳奇色彩的經歷,也不可能再如戰爭狀態形成那種無與倫比的威望與形象。老百姓更熟悉並接受一個從基層一步步打拼上來的領導人,他們每個人的業績都是具體崗位的具體事務,「這不是領導者個人意願決定,而是常態社會發展的需要。」

另外,這兩篇文章都涉及了港澳台以及國際方面的內容。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謝耘耕教授看來,這是考慮到新領導人在境外和國際影響所致,中國快速崛起也使得全球都對中國的新領導層倍加關注,用這種圖文並茂等傳播形式,境外人士也更容易瞭解和理解中國領導人,這對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頗有好處。

張德江、俞正聲:心繫百姓與多做實事

這種特稿系列的創新做法,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王向民對本報記者稱,不斷增加領導層的透明度當然有助於公眾認同和瞭解他們,增加親近感。

介紹張德江的文章以「心裡要時刻裝著老百姓」為題,開頭就引述20多年前,時任吉林省委副書記的張德江在全國兩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的一番話:「我們的幹部無論職務多高,都是群眾中的一員,心裡要時刻裝著老百姓。」

新華社有關俞正聲的文章則以「多做實事不圖虛名」為題,介紹言談舉止中透著儒雅之風的俞正聲,是位學者型領導,有著從中央到地方多個領導崗位的豐富從政經歷。無論崗位如何改變,「多做實事,多解決問題,不求波瀾壯闊,但求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是俞正聲的從政信條。

謝耘耕則告訴記者,這種形象和傳播的改進其實是領導人工作作風轉型的一種表現,與中央政治局通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以及習近平在南方視察時輕車簡從、親民護民一脈相承。他也希望這種作風能夠深入今後更多工作領域,讓親民的新風可持續化。

個人政績凸顯

與以往突出群體政績不同的是,這次四常委的特稿都列舉了他們的個人政績。

有關習近平的政績,涉及他主政各地的經歷,包括他在廈門工作時,領導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成為廈門此後發展規劃、實施計劃及經濟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2000年在福建率先倡導和推動機關效能建設;主政浙江期間,推動了「平安浙江」、「綠色浙江」、「文化浙江」、「法治浙江」和海洋強省建設等。2008年初,習近平受命擔任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為辦成一屆「有特色、高水準」的盛會,傾注了大量心血,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談到李克強時,新華社特稿著重提到:「過去5年間,中國經歷了汶川特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多個重大考驗,李克強在抗震救災、調控經濟、建設保障房、推動新醫改、保障食品安全、甲型流感等重大公共疫病防控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勇挑重擔,破解複雜難題,其出眾的經濟判斷力和果斷務實的處置能力經受住了歷史檢驗。」在團中央工作期間,李克強在安徽省金寨縣為全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選址。他堅信,「希望工程」是雪中送炭,要用這溫暖的炭火燃起老區孩子的希望。

「2011年2月中旬後,利比亞局勢急劇惡化。為確保海外中國公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國務院運籌帷幄,前後方、各部門通力合作,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12天中,共有35860名中國公民從海陸空渠道安全撤回祖國。這場『國家行動』的總指揮就是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在有關張德江的特稿中,利比亞撤僑濃墨重彩,「危急形勢下,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3萬多中國公民從利比亞17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安全撤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張德江臨危受命,緊急召開國務院應急指揮部全體會議,高效應對,組織協調外交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國資委、民航局等部門,緊張有序地展開『萬里大撤離』行動,讓世界見證了中國『外交為民』的崇高理念」。

關於俞正聲的政績,離不開上海世博會,「持續時間長達半年的上海世博會,是對俞正聲及上海各級幹部群眾的另一場大考。半年會期吸引 7300多萬人次參觀,最高峰日突破103萬人次,屢創紀錄的上海世博會,在俞正聲『辦一天世博,改進一天工作』的要求下,從試運行期間的混亂無序走向日益完善,最終兌現了『成功、精彩、難忘』的承諾」。特稿中提到俞正聲在煙台、青島、湖北等地工作時的成績,上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煙台市市長,俞正聲在中國率先寫下的房改第一筆,成為一項有標誌性的改革突破。而在建設部部長任內,他把建設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為「抓質量」,他曾語重心長地說「再不把質量問題放在第一的位置上來研究,採取堅決的態度來對待,我們會有負於人民的」。

      責任編輯:曾曉
習近平用嚴例治軍 嚴過政治局      [2012-12-25]
教授評4常委特稿:反差大效果好      [2012-12-25]
張德江曾要求動車事故殘骸勿埋      [2012-12-25]
媒體:領導人家庭信息不是機密      [2012-12-25]
俞正聲從政信條:做實事不圖名      [2012-12-24]
張德江夫人辛樹森是高級經濟師      [2012-12-24]
官員透露習近平曾「三問西湖」      [2012-12-24]
李克強專稿不談妻女 讚銳意改革      [2012-12-24]
港媒:領導人家庭信息首次披露體現透明化作風      [2012-12-24]
十歲童照顧母親 李克強親批示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