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媒體析地方大員晉升入京路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任官用人之關鍵在選賢與能,而擁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則是輔弼中樞的大員所必須具備的資質,不可或缺。

「地方大員」入中樞,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政治制度

中共十八大圓滿結束,最高層的人事調整備受關注。以往每次全國黨代會換屆或國家政策大轉換時期,都會有大批「地方大員」入京履新,最早可上溯到1952年底至1953年初的「五馬進京」。其時共和國新政權已站穩腳跟,朝鮮戰爭快要結束,中央開始籌劃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於是先後將主政西南、西北、東北、華東、中南的「地方大員」,即各大區軍政委員會負責人的鄧小平、習仲勳、高崗、饒漱石、鄧子恢等5人調到中央,出任要職。其中高崗更出任新成立的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主持「經濟內閣」,尤為顯要,當時被稱為「五馬進京,一馬當先」。

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地方官奉調入京主政,不僅是共和國人事行政的常態,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一項用人行政原則。唐朝人張九齡更提出:「不歷州縣,不擬台省」,他本人當官不僅是從基層做起,步步高陞入朝任相,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出身僻遠嶺南的進士宰輔。唐以後京官出為封疆大吏,入而為中堂宰輔,更成為常規。清末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均是由地方督撫而入為軍機大臣的。

清儒倭仁曰:「行政莫先於用人」。任官用人之關鍵在選賢與能,而擁有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則是輔弼中樞的大員所必須具備的資質,不可或缺。「地方大員」入中樞(政治局),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政治制度,那麼,這項制度的實質,其優點何在?抑或也有不足之處,就很值得作一番評議分析了。

「地方大員」出入政治中樞的顯著效用有目共睹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行用千年而不衰的「地方大員」入中樞制度,比依靠皇親國戚蔭庇於父輩血統上位要強得多。所謂「無故無新,唯賢是親」(《淮南子》),就是指任人唯賢,看重官員政績才德,注重實踐歷練,講求真才實學和資歷經驗;從而摒棄任人唯親,看重血親裙帶關係,吹牛拍馬溜須,講求奴性愚忠而不問才德政績的用人制度。執政大員出自地方官,不是出自宮闈溫室,而是歷經基層磨礪和實踐鍛煉,出將入相,「猛將必發於卒伍」,這在古代也是受到讚許的開明的用人制度。唐宋時代的改革家如狄仁傑、李德裕、范仲淹、王安石等,都有出任「地方大員」的經歷,並且頗有政績。

當今改革進程中的執政黨,似乎加強了這種用人模式。中國的政務中樞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上海市委書記就一直由政治局委員擔任。改革開放後,一些重要省區如廣東、四川、新疆等地的第一書記也常「入局」,再加上新設直轄市重慶的市委市記也「入局」,這就使「地方大員」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佔有相當比例。其狀有如清朝直隸、兩江總督加內閣大學士銜主政地方,既加強了中央對重要區域的領導,也密切了這些地方與中央的關係,提高了重點區域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一些省份政績突出而年富力強的省委書記,也在換屆之際選拔「入局」,這就使「地方大員」成為我國中樞主政高官的主要來源。而且,一些京官也往往外放,在「地方大員」任上歷練經年,積累執政經驗再調回中央,這更使「地方大員」成為耀眼的政治明星。

我國中央和地方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模式及其用人之道的顯著效用有目共睹,許多中央領導同志都是「地方大員」出身,而出入政治中樞。省與縣市,及縣與鄉之間,也採用這種人事行政模式。2009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來自基層一線黨政領導幹部培養選拔鏈,大力選拔經過艱苦複雜環境磨練、重大鬥爭考驗、實踐證明優秀、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幹部。強調地方行政經歷,特別是基層一線歷練,是務實求治精神的體現,也體現了任官須體察民情、親民愛民的要求,不能高高在上、務虛空談瞎指揮。提拔幹部講歷練講政績,也是為杜絕巧言令色的無能之輩以奸巧晉身,使德才兼備的賢能之士得以升居高位,構築我國現代化事業的組織保證。

組織用人模式還有待完善

然而,這套組織路線和用人之道是不是還有缺陷或不足之處呢?那肯定也是有的,並且很明顯。就以60年前的「五馬進京」來說,「一馬當先」到中央出任全國計劃委員會主任的原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和出任中央組織部長的原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一入京就陷入了惡性官場爭鬥,高官不知自斂,以行不義而自斃。現今的「地方大員」因貪腐而被法辦的還有不少,這足以證明我國執政當局、執政黨的組織用人模式還有缺陷,還有漏洞可鑽,並非出自地方經受基層歷練的幹部大員個個都能保證其勤政清廉。

我國所有幹部無論高低都統掌於黨的各級組織部,所謂「黨管幹部」,幹部的考察陞遷,組織部門已形成一套程式,並不斷得到完善。但組織部人事權力亦有尋租空間,也就出現了「跑官賣官」的弊端,使許多考察歷練成為走過場搞形式,選官用人模式仍監督不到位、透明度不高,其實質仍然是自上而下的考察選拔,而非自下而上由基層民眾推舉選拔。人民群眾在其中起不了什麼作用,起作用的是黨的組織部少數人,所以才會有「跑部官進」,掛職基層歷練親民措施往往成為作秀,成為形式主義。

增加人民群眾選舉監督官員的空間

有弊端就要進行改革,人事行政改革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改革的總方向就是要將自上而下的少數人考察改為自下而上大多數民眾的推舉,減少黨的組織部門對人事大權的壟斷,增加人民群眾選舉監督官員的空間。

改革的路徑是開放,向人民開放,因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要相信人民群眾有能力選出自己滿意的領導人,包括統政一方的「地方大員」。「地方大員」出入政治中樞,雖然也是一項不錯的人事陞遷制度,以政績取捨,立意很善,效果總體上講也值得稱道。但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中央,畢竟仍然是從官場到官場,受制於組織部少數人,而並非直面於全社會。實際上,社會上各類行政精英高端人才多得很,是否可以考慮打通民間到官場的通道,教授、律師、企業管理者等,有朝一日也可出入政治中樞呢?這種情況在海外很普遍,在國內目前還難以想像。廣大人民群眾選舉、監督領導人,特別是監督集大權於一身的「地方大員」的權力和途徑,至今仍然有限。這說明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人事行政改革,任重而道遠,還有許多事要做。

出路在加大民主改革力度。不改革,則還會有像陳良宇那樣的人出來鑽空子,找到晉陞上位的機會。(人民論壇 袁剛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彭清華接掌廣西 郭聲琨將晉升      [2012-12-20]
魏鳳和晉升被稱習近平時代開始      [2012-11-26]
張高麗笑答個人晉升:認真辦事      [2012-11-10]
「兩高」:行賄1萬元即入罪      [2012-12-31]
溫州一政府在建工程突發坍塌      [2012-12-31]
9名被日抓扣中國船員獲釋回國      [2012-12-31]
習近平所探訪女孩稱想輟學掙錢      [2012-12-31]
習近平:個別高官嚴重違紀違法      [2012-12-31]
中國遭日本扣押漁船人員回國      [2012-12-31]
女警曝王立軍時代打黑基地內幕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