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報道,美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前總統候選人克里(John Kerry)即將出任奧巴馬新一屆內閣的國務卿,在美國所謂「戰略重心東移」的鼓吹聲中,其外交理念動見觀瞻,中美關係、台海問題勢將打上其烙印。
一、政治資歷深,與奧巴馬交情好
克里(John Kerry)有非常好的履歷,早年就讀於耶魯大學,曾任耶魯政治聯盟的主席,1965年當越南戰爭升級時,因發表一篇批評美國外交政策的講演而獲得最佳講演者的「埃克獎」。1966年至1969年服役於美國海軍,其間參加越南戰爭,獲得3枚「紫心」勳章、1枚「銅星」勳章和1枚「銀星」勳章。退出現役後,克里轉而加入「越戰老兵反對越戰」組織,用自己的個人經歷來講述他在越南看到的事情,並成為首位在一個參議院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作證的越戰老兵。他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提供了近兩個小時的證言,認為這場戰爭本質上是一場內戰,越南發生的事件對美國沒有構成現實威脅,而美國繼續越戰的真正原因是出於政客們的政治目的:「必須有人死去,這樣尼克松總統才不會成為『第一個輸掉戰爭的總統』。」越戰經歷以及隨後的反戰立場為他贏得了良好聲譽。
1982年,克里出任馬薩諸塞州副州長,步入政壇。1984年首次當選代表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連任至今。2004年,克里在眾多民主黨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與尋求連任的小布什競選總統,後敗選,繼續回參議院任職。作為資深參議員,克里曾在外交關係委員會、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金融委員會、小企業和企業家委員會等數個參議院委員會任職,在國會贏得不少讚譽。奧巴馬第一屆任期內,克里經常充任總統特使,出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緩和與這些國家的關係。美巴關係因為美軍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內突襲並擊斃「基地」組織頭目烏薩馬•本•拉登而陷入緊張後,克里成功地訪問了巴基斯坦,這為其積累了競爭國務卿的有利資本。
克里在奧巴馬的政治生涯中多次扮演關鍵角色,有力提攜了奧氏。2004年總統競選期間,已經穩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克里出人意外地要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給其亮相機會。當時,奧巴馬初出茅廬,還不是民主黨的「大人物」,克里的提攜使奧巴馬邁入了聯邦政治舞台中心。2008年,奧巴馬贏得總統大選後,克里一度是國務卿熱門人選,但希拉裡與奧氏有約,故未能獲得該職位。後奧巴馬謀求連任,在大選的最後時刻,克里又以其豐富的競選辯論經驗相助,充當奧氏的「陪練」,為其當選再立新功。此次,奧巴馬提名克里為國務卿毫無意外,於公於私都在情理之中。
二、秉承多邊外交理念,重視全球化發展趨勢
在近30年的參議員生涯中,克里一直參與外交關係委員會,還先後出任該委員會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小組委員會主席、小組首席議員及主席。奧巴馬上台後一改小布什單邊主義,在處理國際事務上強調要用對話代替對抗,注意向全球推銷美國的「軟實力」。對此,克里曾不無誇讚地表示,奧巴馬政府與以往人們看到的美國政府非常不同,非常願意坐下來與別的國家一起明智地探討更好的選項。這充分反映了克里在維護美國利益前提下,對多邊外交的認同。在克里看來,當今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國緊密聯繫他國,運用「軟實力」、「巧力量」來維護美國利益應更有利。
2004年,克里競選總統時,曾延攬了民主黨內多名富有經驗的外交顧問,其中包括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現任副總統拜登、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伯傑以及李侃如、蘭普頓、卡本特、羅德、傅立民等自由派和中間派學者。這些人多數秉承了克林頓時期的外交理念,重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主張通過強化美國利用國際制度和機制來維護和謀取霸權。
今年9月,美國民主黨曾發佈競選綱領,涉及內政、外交和國防等多個領域,克里作為重要參與者,對內政外交政策都提出不少建議。其中在國際戰略上,綱領以「強化同盟、擴展夥伴關係和復興國際機構」為子標題,闡述外交政策,認定美國與世界互動的基石是盟友。
三、對華合作與施壓並舉,贊成鼓勵兩岸對話
克里非常重視美中關係,曾公開表示,美中關係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認為美國應正視「中國在亞洲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美國需要與中國合作,而不能將中美關係推回到冷戰時期」。在2009年4月的美中交流基金會論壇上,克里強調目前全球性挑戰,一是全球經濟衰退;二是氣候變化;三是核不擴散,這些問題都需要中國與美國一起發揮作用。另外,處理好美中軍事關係,提高透明度,防止誤判也很重要。
擔任參議員期間,他多次訪華,與吳儀等多位中國領導人會晤,還曾率領馬薩諸塞州企業家代表團到中國開展經貿交流。參議院的投票記錄顯示,克里對中國的態度也較為友好,支持把對華最惠國待遇與人權脫鉤,贊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2004年競選總統時,為爭取華裔選民選票,克里還開創了美國選舉史上總統候選人籌建中文競選網站的先例,並特邀華盛頓州華裔州長駱家輝任全國助選委員、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副主席。為了制訂穩妥的中國政策,曾就中國問題請教李光耀,自稱學到「難以置信的很多東西」。
克里對華態度雖然相對友好,但在貿易問題上秉承民主黨與產業界關係密切的傳統,堅決主張優先保障美國產業及勞工利益,為美國工人「奪回失去的」工作機會,往往將矛頭指向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他曾批評小布什政府在中國議題上反應遲緩、軟弱,認為「美國依賴北京購買公債已失去對北京施壓的籌碼」,還表示應在「貿易、人權、保護知識產權和匯率方面」進一步對中國這個「800磅的大猩猩」施壓,要讓「北京逐漸認知人權和自由的國際標準」。
在台灣問題上,克里主張秉持「一個中國」政策,「繼續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且必須符合台灣人民的願望和最佳利益」。2004年競選總統時,他鼓勵兩岸恢復對話,認為美國雖然應按《與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禦所需,但「並無保衛台灣的義務」,批評小布什放棄模糊策略「可能把美國拖入戰爭」。在美國出售全新F-16CD戰機方面,曾持反對態度,引發美國保守派的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