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科技日報報道,碧空如紙,長虹當練,繪鐫著黃長強團隊不斷攻堅克難、迅速成長的生動寫意。
2003年成功破解某型訓練彈研製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先進戰機訓練彈的全面國產化。
2009年成功發明武裝直升機武器智能控制系統,革新了在國內運用達50餘年的火箭武器核心控制技術。
……
不是發明家,但他們卻屢屢在技術盲區開闢科研高地;不是飛行軍,但他們卻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從團隊組建初期沒有一項科研項目,沒有一筆科研經費到現在享譽全軍的「軍械120」,每年突破千萬科研經費,短短十餘載,將困難踩在腳下,把疲倦拋在身後,他們以前沿技術為戰略支點,走出了一條「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助科研」的建設思路。無數新技術、成果在他們手中誕生,神話般的科研推進速度向世人證明著他們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實力。
空軍轉型建設的需要召喚著黃長強團隊乘勢而上,一項項更加複雜陌生的科研項目考驗著他們的登攀的速度。
當今世界航空裝備正向無人化、隱身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的趨勢發展,美軍已將無人作戰飛機投入戰場使用,很多國家也將無人作戰飛機作為未來裝備發展的重點。「未來空天戰場不能讓外軍無人機一枝獨秀!」軍隊科研工作者的特殊敏銳讓黃長強教授及其團隊將目光轉向無人機平台與武器系統的結合,力爭在多學科交叉配合的嶄新「空域」搶佔無人機領域的高地。
敢打新領域之戰,不打無準備之仗。黃長強團隊多種渠道收集無人機領域信息,分析研究世界發達國家的前沿技術,與國內相關業界緊密溝通,時刻交流科研動態。
科研團隊繼承前人,借鑒別人,利用多年的科研實踐經驗,發揮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團隊精神,將經驗技術轉化為自身能力提升的優勢。
厚積才能厚發。一旦課題啟動,平時的積累都化作熾烈的岩漿噴湧而出。短短幾年,黃長強團隊的速度再次聚焦目光,一批應用成果相繼湧現: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某特種性能無人機新鮮出爐,具有自動跟蹤、偵察功能的無人機也應運而生,驗證無人作戰關鍵技術的樣機即將首飛……
創立的「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學科,已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無人飛行器作戰系統與技術學科碩士和博士點;
無人智能攻擊系統理論體系和作戰仿真實驗室相繼組建,《無人作戰飛機精確打擊技術》專著正式出版……
雄鷹高飛,劍指碧空。從確立無人機研發項目到初嘗戰果,再到如今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黃長強及其團隊為確保空軍重大型號研製和裝備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又一次書寫了輝煌的成績。新軍事變革的曙光中,黃長強教授帶領著他的團隊正在一個個嶄新的領域攀登得更高、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