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衛星1日在閻良拍到的中國「Y-20」。 環球時報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連線》雜誌2012年12月27日報道稱,每到聖誕節前後中國都會公佈新型飛機,幾乎成為傳統。今年中國軍方首次公佈了一些模糊的全新原型戰機圖片,該戰機為中國第一款國產重型運輸機,與同級別的國外型號十分相似,尤其是美國的C-17運輸機。
理論上而言,這款新型運輸機將使中國具備和美國一樣的全球投送能力。但根據中國關於新型飛機的慣例,現階段外界對這款運輸機知之甚少,更多的是疑問和猜測。
據報道,這款噴氣式四發運輸機名為Y-20。網上論壇的照片表明,這些圖片是在距離陝飛閻良機場較遠的地方拍攝的。文章稱,雖然這些圖片據說是由軍事愛好者拍攝,但其實經常是中國政府在此類軍事論壇中發帖,從而在新武器問世後營造出熱烈氣氛。中國國防部最近也證實有該型號運輸機正在研製中,國防部稱:「為了滿足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為了滿足軍隊現代化需要,為了更好地實施災難救援,人道主義救援和其他緊急任務,中國正在研發大型運輸機。」
中國和美國消息人士估計,Y-20重量大約200噸,介於波音C-17和歐洲A400M之間。Y-20似乎是由俄制D-30發動機提供動力,而中國從俄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正是使用此型號發動機。Y-20的雷達罩和俄制安-70也比較相似。根據以往情況,在本國能生產新型的、符合特定要求的發動機之前,中國總是先將俄制發動機安裝在新研發的飛機上。多年之前就有分析家和貿易記者指出中國可能正在發展新型運輸機。Y-20的研發可能開始於2005年,其研發和製造也可能因為2008年汶川大地震而加快。汶川地震後,解放軍空軍甚至都沒有足夠的運輸機運輸救災物資。美國《聯合部隊季刊》中曾寫到:「地震後的空中救援對於解放軍空軍應對重大挑戰的反應是一次沉重打擊。」 相比之下,美國卻派出了兩架滿載救援物資的C-17運輸機抵達中國,這無疑讓中國人感到十分尷尬。美國海軍副部長羅伯特·沃克(Robert Work)和來自華盛頓的防務分析家當時稱:「中國以一種非常集中的方式應對這一尷尬。」
蘭德公司(RAND)分析家羅傑·克裡夫(Roger Cliff)向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表示,汶川地震之後,中國政府將災難救援能力列為解放軍「新的發展要務」。關於Y-20的發展情況,2009年中國就在貿易展上展出了該運輸機的模型。於此同時,中國投資幾十億美元發展用於裝備大型運輸機的國產渦扇發動機。在此兩年之後Y-20就首次出現在照片中,但目前尚不清楚該飛機何時能實現首飛。
外界尚不清楚中國政府在研發Y-20時多大程度上模仿了美國的設計。每當中國有新興飛機問世,國外觀察家就稱這些飛機是美國,俄羅斯,歐洲或是以色列的仿製品。然而這些言論也並非不無道理,中國對蘇-27和蘇-30戰機就進行了大量仿製。
2010年,美國地區法院對波音公司前華裔工程師鍾東藩判處15年監禁,理由是該工程師將美國火箭技術提供給中國政府。鍾東藩當時還被控告向中國政府提供了C-17飛機信息,後來聯邦政府工作人員撤銷了此項控告。
雖然很多運輸機在外型上都比較相似,但中國的Y-20確實與美國的C-17運輸機相似度很高。
但只憑原型機的外形是很難判斷其真實的軍事能力,運輸機尤為如此。於戰機不同的是,運輸機飛行次數頻繁,飛行距離長,任務單調,因此運輸機更注重的是效率而不是動力性能。
分析家柯林斯(Gabe Collins)和埃裡克森(Andrew Erickson)表示,運輸機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動機,因此經過運輸目的升級的渦扇發動機相對於戰機發動機而言更符合技術要求。但中國即使是在生產戰機發動機方面都不擅長,因此中國還需多年時間才能讓Y-20裝備國產發動機。而美國軍方在研發和使用大型運輸機方面已經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建立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如,美國空軍通過模仿鳥類飛行,為C-17運輸機發明了「渦流衝浪」的飛行方式。
中國不具備足夠的運輸機研發和使用知識,這一點在Y-20服役後就能體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