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國際金融報1月10日報道,近年來,世界反傾銷調查案件的總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針對中國的案件不斷增加。而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也是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主要背後推手之一。
2013年的中美經貿關係有繼續惡化的跡象,在剛剛宣佈對華控制衛星出口之後,美國又對中國的食品添加劑進行反傾銷懲罰。
據國外媒體消息,美國商務部近日公佈初步裁決,認為從中國等國進口的食品添加劑存在傾銷,並初步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食品添加劑和增稠劑原料徵收最高達154%的關稅,以抵消這些商品不公平的低價。美國商務部將在5月公佈最終稅率決定。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面對此次高額的反傾銷稅,國內不少企業將不得不主動放棄對美國出口黃原膠。而多年來中國頻繁遭到美國「雙反」調查,也使不少中國企業的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
矛頭直指黃原膠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初裁決定,將對出口來自中國的上述商品徵收21.69%-154.07%的懲罰性關稅。
路透社報道稱,此次事件最大的獲益者要數亞特蘭大家族企業CP Kelco,該公司去年請求對進口自中國和奧地利的黃原膠徵收反傾銷稅。值得注意的是,奧地利企業只被徵收17.18%。
此次,美國反傾銷稅主要是針對食品添加劑中的黃原膠。
黃原膠是一種生物合成膠,被廣泛運用於食品中。2005年開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黃原膠生產基地之一,近年來產量的復合年增長率達53%。市場研究機構西美信息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的黃原膠總產量達到74000噸,大約佔到全球總產量的67%。目前超過七成用於出口,而美國、中東、西歐是主要的出口地區。
美國商務部報告則指出,中國在2009年到2011年間,對美出口的黃原膠增長近一倍,總值截至2011年為6400萬美元。相關黃原膠出口商表示,這主要是黃原膠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西美信息研究員鄒建忠也表示,黃原膠是世界範圍內惟一在多種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的具有重大商業價值的微生物多糖,並且在食品、石油、醫藥這些行業的剛性需求強烈,預計黃原膠在未來的需求會不斷增加,市場潛力巨大。
其實,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中國黃原膠出口已經呈現下滑趨勢,美國商務部此舉或將沉重打擊中國黃原膠出口商。而美國如果不再大量從中國進口黃原膠,則會轉而從其替代品瓜爾膠的最大生產國印度進口。
但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瓜爾膠不具有懸浮作用,會讓食品產生沉澱,因此,美國一旦對中國等重要黃原膠出口國課以重稅,無疑將增加本國相關行業成本,終將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而相關黃原膠生產企業則認為,美國此舉更多是為保護本國企業,而故意對中國企業徵收更高的稅率。西美信息報告則指出,未來幾年,中國在全球範圍內仍然是一個大的黃原膠生產國,短期內很難動搖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黃原膠生產國、出口國的地位。
流行反傾銷
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或反補貼調查早已不是新鮮事,並且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美國近年來大舉利用「337調查」作為實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僅在2012年,美國開徵的反傾銷或反補貼稅種,就約有41%是針對中國產品,而對於反傾銷的種類更是涉及鋼鐵、光伏、家電、食品等多個領域。
例如,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宣佈終裁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高壓鋼瓶徵收6.62%至31.21%的反傾銷稅和15.81%的反補貼稅。
2012年10月,根據美國商務部裁定的幅度,美國將對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徵收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以及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
而在食品領域,中國的大蒜、蜂蜜、檸檬酸、蘑菇罐頭等都曾受到美國的「強烈抵制」。
面對近年來頻繁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崔新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美國對中國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美國自2006年起開始了對中國頻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頻繁的反傾銷調查也嚴重地影響了中國企業在對外貿易中應獲取的利益。」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中國自1995年起始終處於全球反傾銷案件最大的目標國。近年來,世界反傾銷調查案件的總數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針對中國的案件不斷增加。而美國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也是對華發起反傾銷調查的主要背後推手之一。
對此,崔新生則指出,中國企業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一是努力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二是直面應對國外「雙反」調查;三是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方針,到海外兼併重組,發展壯大。
|